行游
在山与海的传说中相遇巴厘岛
□ 图文/孟昕
巴厘岛是常年火热的旅游胜地,大概是因为这个小岛把世界上所有的惊喜都收藏了:迷人的海岸线、别致的餐厅、极尽奢华的顶级酒店,同时还有随风摇曳的香蕉树和烂漫古老的稻田。巴厘岛的基因真是浪漫到骨子里,它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火山与大海交融的独特体验,具有发达完善的旅游业,又始终保持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永远维持着一种神秘的平衡。
经过长长的跨海大桥到达巴厘岛的第一刻,我就对她一见钟情了。阿贡火山、巴图尔火山、京打马尼火山,巴厘岛由于地处板块交界地带,火山众多且活跃度高。岛上居民信奉火山是神明们的住所,充满矿物质的火山灰带给庄稼丰收,火山湖泊给良田灌溉带来充足水源。而对游客来说,更是不可复制的旅行体验。地热温泉瞬间使疲惫的身体满血复活,徒步火山挑战自我的脱变,壮丽的日出给人世界尽头的感觉。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库塔海滩、金巴兰海滩、努沙杜瓦海滩,一眼望去蓝宝石一般澄透的大海,阳光下闪烁着金色光芒的男孩女孩,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绚丽日落等,交织成巴厘岛的独特美景。巴厘人认为海是魔鬼的领域,而山是天神的疆土,在这里,山和海又以一种巧妙的平衡存在着。在巴厘岛感受着水火交融的独特体验,在14米高的礁石上坐拥绝世落日,度过一段极富仪式感的时光。
巴厘岛真正的灵魂,并不在匆匆而过的旅途中,而是掩藏在当地人的生活点滴中,在千年的古老历史里。酿酒的匠人爬上高高的椰树,取下30度的椰子酒,香飘万里;刻写经文的老人如同沉浸在千年前的时光里,灵活的双手演绎着遗传至今的编制技法,丝毫不在意周围众人的惊艳;偶遇的孩童,洋溢着笑脸冲我兴奋地摆手,彷佛世界本就如此简单,所有的烦恼都在顷刻间化解;天空之门里最古老的神庙,一边是熙熙攘攘的游客,一边正在举行最庄严的礼拜仪式;庙前酣睡的狗和石柱上面目狰狞的石刻一点也没有违和感,这才是巴厘岛最真实的模样。
巴厘岛的独特就是它的平衡,山与海的平衡,发达与传统的平衡,缺失了哪一种,都会失去它特有的魅力。所以,放慢脚步,躺在沙滩上和朋友一起聊天、睡觉、放松,对着无尽的海岸线,道出所有的蠢蠢欲动;或者走近传统文化,看看当地舞蹈、石雕艺人的作品、独具特色的绘画,感受在如此发达的今天,依旧过着传统生活的村民的生活;骑着摩托车,看着连绵不绝的山突然豁然开朗,展开为无边无际的大海。才能真正体会平衡之奇妙,体会这山与海的传说。
老洛阳
□ 文/唐玮
洛阳,十三朝古都,在地图上,锦绣千里;在舌尖上,质朴醇厚。它是打开我古城之行第一站开始的钥匙。我用了三天时间,将这座古城游览了一遍,古城的风貌深深地印入脑中,在我回到南宁,仍不时犹如沉浸式电影一般浮现。
白马寺,是我去洛阳的第一站,位于洛阳市老城东,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官办寺院。因传教高僧以白马驼经而命名白马寺。寺庙整体布局规整、古朴自然。
里面的景致与其他传统寺庙并无二致,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处。一处是白马寺的山门,采用牌坊式的一门三洞。有热心的信教大妈告诉我,这象征了佛教的“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文化体现于点点滴滴可见一斑,哪怕只是大门,也寄托了人们内心对理想精神世界的向往。一处是放生池,白马寺的放生池很小,并不允许投喂,因此池中的鲤鱼体态健康苗条,面对围观的游人也淡定自若地畅游在自己的小小天地,完全没有南宁南湖里肥硕的鲤鱼群聚集在人流处张嘴乞食的模样。佛教中的鱼,大抵该如此,每每回想起来,我嘴角都难忍笑意。
龙门石窟是我此去洛阳的目的所在,自然次日一早就和朋友驱车前往。虽然,在书籍上看过无数关于龙门石窟的资料,去之前脑中早已想像了千百次。当真正看到龙门石窟奉先寺出现在我眼前时,我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卢舍那大佛为唐代所塑,在身旁的英武雄健的天王、端庄持重的菩萨映衬下,大佛的神情自在淡然,形态丰满、面容安详亲切,虽然嘴角含笑,但是天然一段威严令人敬重,佛窟气势庄严却因大佛的气质让人敬而不惧。宾阳洞中的释迦牟尼像,因雕刻时期为北魏,当时以瘦为美,故而脖颈袖长,因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所以佛的服饰为宽袍大袖袈裟,又与云冈石窟的袒右肩式袈裟不同。龙门石窟群像种种,风格各有千秋。此前,我对佛像的印象还是统一固化的,那日才明白,在各个时期的佛像上承载了当时人们深刻的情感。那些普通纯粹的匠人们,将自己身处生活的苦难沉淀凝萃出对美好生活和“来世”的向往寄托其中,在阶级固化的封建社会,给自己留下那么一点美好的期待。
食物是一座城的灵魂,洛阳十字街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处,现在也不例外,一眼望不到头的摊位,洛阳美食尽汇于此。价格不贵,不翻汤、浆面条、洛阳水席、洛阳牛肉汤……应有尽有。洛阳的这些风味小吃都离不开汤汤水水,往往都佐以各种香料作为调料,分量也体现着北方人的豪气,一大碗下去,大汗淋漓,只觉得仿佛每个毛孔都透着痛快。
古城是维系传统的重要标志,它承载过往,支撑现在,延至未来。倘若古城的传统不再,那我们人在故土,也犹如他乡。所幸的是,洛阳城虽然经济快速发展,但是该保留的古城古味犹在,人民醇厚质朴未丢。洛阳人的热情我至今难忘,记得买牛肉汤时,那个店家知道我从南方来,坚持给我加了好大一勺牛肉。这或许就是老洛阳大气传承的凝聚,更是现代社会的我们“魂牵梦萦”之依归。
“喀什”的两副面孔
□ 文/郑兴达
余秋雨老师在《文化苦旅》中写道:“那一座两条丝绸之路的汇合处,是西域开发最早的城郭,叫‘疏勒’,也就是现在中国最西的城市喀什,又叫‘喀什噶尔’的城。”
喀什噶尔,一座中国最西的城市,在中国地图上,它的地理位置虽很偏远,但掩盖不了它璀璨夺目的光芒。这座城,在古丝绸之路上享誉两千余年,如今依旧熠熠生辉。
如果你看过电影《追风筝的人》,你会发现,在喀什,很多场景似曾相识。
在喀什的短短几天里,我发现它有两副面孔,一副是老城,一副是新城。
走进老城,引入眼帘的是层叠错落的古朴土屋、纵横交错的迷宫街巷,以及花纹精美的木质门窗,给人一种穿越到中世纪的错觉。房屋建筑材料主要是生土结构,建筑布局很随意、自由,不少传统民居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是以伊斯兰文化为特色的迷宫式城市街区。
老城的居民对生活的热爱,体现在对一草一木的呵护上,即便自家房屋有那么一点点的陈旧不堪,家家户户门口都会种着绿树,阳台上盛开着红花,蔓蔓青藤并不惧这斑驳的土黄、深棕和浅褐,自顾自攀爬满墙,随红旗迎风飘扬。
不同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而在这里,老城拥有一股魔力,时间是缓慢的,甚至是静止的,用自然本色抵御着时间的流淌,让你沉溺其中。
而走进新城,马路干净宽阔,车辆穿梭往来,气派非凡的广场、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崛地而起,铁路、国际机场也正式投入使用。这样的喀什,不亚于内地的那些现代化大都市。
两副面孔中,我最钟意的还是老城,在老城,艾提尕尔清真寺和百年老茶馆是最值得逛逛的地方。
艾提尕尔清真寺,建于1442年,大门用黄砖砌筑,白石膏勾缝,看上去线条清晰,非常醒目,它坐落于老城的正对面——喀什市中心的艾提尕尔广场,意为“假日礼拜和集会的场所”,是新疆最具代表性的伊斯兰风格建筑、中国最大的伊斯兰教寺院、全疆乃至全国穆斯林“聚礼”之地,堪称小“麦加”,是喀什噶尔的标志。
而闻名遐迩的百年老茶馆,便在清真寺右侧的老街内,一般北京时间11点开门。它曾在2013年重新装修过,看起来并不老旧。虽说是两层,但一楼只是入口,二楼才是喝茶吃馕的地方。来茶馆喝茶的主要是本地的维族大叔,他们喝茶吃馕,聊天八卦,心情好时,有人奏乐、有人跳舞……老城的慢节奏、维族人的热情,体现于他们的举手投足之间。在这里点上一壶奶茶,两个甜点,看着街上维族人三三两两走过,袅袅的热气中,时间似乎已然静止。
喀什的两副面孔,代表着两种生活、两种时间。它们交织在一起,组成了喀什噶尔这个充满浓郁的维吾尔气息、让人沉迷其中而无法自拔的神奇城市。
正如著名作家周涛在《唤醒令》中所说的,你可以一眼望穿许多城市的五脏六腑,但你无法看透喀什那双迷蒙的眼睛。
且行且拍画中行
□ 图文/张东苑
春天的一个明媚日子,开始了婺源、黄山摄影采风自驾之旅。
经过两天的跋涉,到达了最美乡村婺源。婺源江岭,10万亩梯田油菜花,与竞相绽放的桃花、白墙黛瓦的徽式建筑相影相衬,充满诗情画意,一幅自然山水与诗画田园的水墨画跃于眼中。踏着暖暖的春风,在油菜花中寻找一陇一陇的春暖花开,在村庄中遇见一份特殊的古朴与典雅,心也灿烂。
婺源,摄影爱好者都不会错过去誉为“天上人家”的查平坦。这不,天蒙蒙亮,我们便出发向查平坦小村奔去。查平坦沿途风光就让人陶醉,一路桃花夹道。停放好车子后,大家迅速背起脚架、相机向山上赶,生怕错过了美景。当气喘喘爬上山时,只见山中绿树野花,溪水潺潺,满山的松竹在云雾中舒枝展叶;层层叠叠的梯田开满金黄的油菜花。放眼远处,映入眼的便是云海。在山涧,飘浮的云海正在慢慢地飘动,时似汹涌波涛,时似千舟竞发,一会儿聚、一会儿散,变幻着。碧水青山,白色梨花,粉色桃花,飘渺云海,黑白古老民居,恍如置身于仙境中。
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婺源,我们向黄山进发。进入黄山景区是下午2时半,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辛登山,到达了住宿地——光明顶。
第二天早上,竟然下起了雨,幸运地见到了黄山雨后稍纵即逝的美景。雨后的黄山轻雾缭绕,奇峰怪石和古松隐现云雾之中。忽而微风吹过,缕缕云雾散去,山峰、松林显现。风平浪静时,山峰、松林烟雾笼罩,白茫茫一片,像一副神秘的面纱,罩得山峰羞涩得如同半遮面的少女。雾与山峰、松林尽情地演绎着一幕幕若隐若现、飘飘渺渺的人间仙境,怎一个美字了得!美景面前,大家也忙坏了,长焦、鱼眼、哈苏、林哈夫轮流上阵,好不热闹。
十天的且行且拍,收获的不只是美景和摄影技术,更多的是摄影爱好者的敬业精神。为守候黄昏和清晨的最佳摄影时光,每天基本都是3点多起床,大家一起踩泥泞、冒雨水、顶寒风、爬高山,那股毅力令人折服。十天虽不长,但是美好、难忘的旅程,足以带给我满满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