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游
南锣鼓巷和什刹海
□ 图文/刘宏成
周六临时想去锣鼓巷看看,毕竟北京胡同名声在外。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也是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一。近几年,更是成为许多时尚杂志报道的热点,不少电视剧在这里取景拍摄,许多国内外游客把其列为北京的必游景点。其实,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有历史的痕迹。
说实话,我一点都不喜欢这里,倒不是不喜欢这里的街巷,主要是不喜欢太多的人流、太多的商业气息。感觉这里更适合年轻人,来吃个小吃、选个文创产品,或者看看那些电影、电视剧在这里的拍摄地。这里更像一个穿着古装的时尚美女,作为旅游景点更合适。考察老北京胡同的生活?对不起,她太与时俱进。 从北锣鼓巷进入,人不太多。忽然间人流滚滚,便知道应该是进入南锣鼓巷了,果不其然。然后,我匆匆拍了几张照片,赶紧从南面出去了。西侧不远,是什刹海景区,免费,感觉挺清爽,过去看看。
什刹海,是北京市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北京市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西城区,毗邻北京城中轴线。水域面积33.6万平方米,与中南海水域一脉相连,是北京内城唯一一处具有开阔水面的开放型景区,也是北京城内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在北京城规划建设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在2000年批准的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什刹海地区面积是最大的。
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称积水潭)三个水域及临近地区,与“前三海”相呼应,俗称“后三海”。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为燕京胜景之一。什刹海景区的不少古建筑在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例如有恭王府及花园、宋庆龄故居及醇王府、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广化寺、汇通祠、会贤堂。
著名的《帝京景物略》中则以“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来赞美什刹海的神韵。什刹海景区风光秀丽,被誉为“北方的水乡”。随着游客的增多,这里逐渐出现了一些古文化商店、小吃街和酒吧等,因此,也成为了京城文化街之一。
初秋的荷塘,几乎看不见荷花,那些曾经生机勃勃的荷叶,在午后的阳光里低头沉思。偶尔看见一条小巷,有些古色古香的感觉。
望海楼是我小时候画过的景物,看到真的,不免有些小小的失望,远没有我画中高山上俯瞰大海的那个有气势。
宋庆龄故居,我从对面远远看着。这个有点意味、传统风格的建筑与远处现代风格的高楼,放在一个画面里,就是世事变迁的象征。
桂林行记
□ 图文/姚凤霞
这儿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繁华,没有车水马龙,让疲惫的心灵回归自然,彼时才明白,荷花池、燕子湖、侗乡风情、桃花源和原始部落,水过景移,和蓝天白云浑然融为一体,天旷人近、岸阔波平……“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这便是人生最高境界了吗?
在桂花飘香的季节,飞到了桂林。
安置好住处和行李,一个人走出宾馆。时值傍晚,远远望去,群山环绕,若隐若现的山峦叠嶂,让处在其中的小城如梦幻般美丽。近处,马路两旁一串串一簇簇金黄色的花儿,摇曳在片片绿叶间,似翩翩起舞的蝴蝶,很是美妙,这便是桂花了。风起时,缕缕花香盈动,带有一丝甜蜜的幽香飘来,氤氲的空气让人沉醉。街头巷尾到处可见米粉店,随便进去一家,要了二两米粉,很快就上来5个晶莹剔透的小碗,米粉洁白光亮细腻。卤水据说是用7种香料坐锅,放入猪肉、猪骨、牛肉等,再加入三花酒、罗汉果等配料熬制而成,味道纯美,香气扑鼻。与米粉拌在一起,再佐以酸豆角、酸菜、辣椒、香菜、葱花等,味道堪称完美。
第二天便是乘游轮游漓江。这儿的山水应该是桂林的精华了。站在游轮顶层,极目四望,远山如画,近水涵碧。正值烟雨迷蒙时节,云纱雾幔,江上烟波浩渺,群山若隐若现,浮云穿行于奇峰之间,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泼墨水彩画。“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漓江的山水,就像古代美女的头饰,如此蜿蜒多姿,如此风情万种。你可以闭上双眼深呼吸,感受一下新鲜的空气,那湿漉漉的清新是大自然独有的味道;你可以睁开双眼远眺,远处的山,或似白兔饮水,或似八仙游江,或似溯江鲤鱼,或似师徒取经,或似九马画山……总之,你尽可以发挥想象,让这些千姿百态的山峰栩栩如生起来。近观处更是一湾一景,船行过处,江水荡漾,凝翠吐绿,峰连着峰,崖接着崖,水上是静景,水下是动景,亦动亦静,美轮美奂。最美当属黄布滩了,两旁7座大小不一的山峰,婷婷玉立,恰似沐浴的少女,水中的倒影清晰可见,山依山,水环水,山水缠绵,顾盼生情,徜徉其中,如落仙景,恍若天上人间。
如果说乘游轮没有找到水上泛舟意境的话,第三天的“世外桃源”之行会把你带到一个幽静唯美的田园风光里。竹筏在绿丝绸般的江面上裁波剪浪、悠然滑行,站在上面,微风拂面,天旷人近、岸阔波平,脚下漓水清清,头上鸟雀欢唱,还有漫山遍野的绿草、山花、溶洞、木楼、风雨桥和漂流在翠竹之隙的歌谣。水过景移,穿过荷花池、燕子湖、侗乡风情屋、原始部落,最后经过一个幽暗狭窄的水洞,突然间柳暗花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小岛,整个岛上桃花盛开,一簇簇粉红色的花儿缀满枝头,那是一片粉色的海洋,似朝霞、像云海,风情妩媚,妖娆万千,那是一次令人震撼的视觉盛宴,浮光绰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突然明白了这个风景区被命名为“世外桃源”的缘由,虽然没有《桃花源记》描述的“良田美池”“鸡犬相闻”和“男耕女织”,但却是一个桃花盛开的静地。这儿不涉红尘,远离喧嚣和繁华,纵使有多少数不清的过往,瞬间都会尘虑尽涤,俗念顿消,让心灵回归自然。
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寻寻觅觅的美好,于我,桂林的山水便是如此了。
初见黔北
■ 图文/李文珂
第一次踏入贵州北部,立刻被这里丰富的“内涵”惊艳到了。出乎意料的是黔北像个宝藏,不但可以饱览到各路风情,却又比各路更别有一番黔乡韵味——老北京的飞檐、框景;安徽的氤氲山林与徽派白墙;日本京都的青苔和北海道的蜿蜒乡路;杭州的面朝茶山,背仗竹林;甚至仿佛童话电影里才会出现的溶洞版的羚羊谷和郁郁葱葱不见雪的日照金山——深藏不露的黔北这里一一都有……
满船清梦压星河
□ 图文/乔勰
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水城威尼斯是一个漂浮在酽酽碧波上的梦境。
阳春三月,临海而生的威尼斯并未有丝毫春意,尽管如此,这座在小学课本上就已经镌刻在记忆里的城市,仍然让人心生向往。交错的窄巷氤氲着神秘色彩,另一头不知通向何方。连接着水城小岛的是一座座风格迥异的小桥,牵系着水城各个区域。沉浸在缓慢的节奏及复古的意式建筑中释放身心,这可能就是久在樊笼之外的诗歌与远方吧。
上万艘的贡多拉是水城里重要的交通工具,翩跹摇曳的小舟,将水城各个角落串联起来,跟随着贡多拉游弋在水城的各个水巷。穿过桥底,揭开这座城市的神秘面纱,一窥芳容。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积不到7.8平方公里,却由118个小岛组成,177条运河像蛛网一样密布其间,401座形态各异、风格不同的桥则将各个小岛连接成一块翡翠,镶嵌在这片海域上,有的庄重,有的小巧,有的似蜿蜒盘旋的飞龙,有的又似斑斓多姿的飞虹。其中最著名的是利亚德桥,大文豪莎士比亚的文学巨著《威尼斯商人》记述的就是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圣马可广场和圣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又一大必去景点。自古以来,圣马可广场一直是威尼斯的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的公共活动中心,广场东西长170多米,东西分别宽80米和55米,面积达1万平方米之巨。1797年拿破仑进占威尼斯后,垂涎这里的景色,赞叹圣马可广场是“世界上最美的广场”,曾下令把广场旁边的总督府改为行宫,一直到21世纪,人们还把它称为拿破仑宫。这里人流如潮,广场上有数不清的鸽子飞起飞落,与游人和平共处。
而与之盛名并驾齐驱的圣马可大教堂则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特色,以拜占庭建筑风格为底,相继于15世纪加入了哥特式的装饰,17世纪加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使其风格各异,但又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不失和谐。外观上,它的五座圆顶据说是来自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正面的华丽装饰是源自拜占庭的风格;而整座教堂的结构又呈现出希腊式的十字形设计,这些建筑上的特色让人惊叹不已。
总督宫,是以前威尼斯最高行政官总督的官邸。宫殿最早建于公元九世纪,后来屡次修建,成为14至15世纪的哥特式杰出作品。穿过与教堂相连的卡尔门,进入总督宫内院,可见15世纪建造的巨人阶梯,上立海神和战神的巨大雕像,从1485年起,总督就在这里加冕。宫内还有一处“金梯”通往总督的居室,因其两侧涂金的墙壁而得名。宫内包括委员会厅、候客厅、四门厅、议会厅、十人厅和大会议厅等,各个厅都以油画、壁画和大理石雕刻来装饰,整个总督宫复杂奢华、辉煌璀璨。
连结总督府和旁边的地牢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叹息桥”,也是威尼斯的必访景点之一。叹息桥造型属早期巴洛克式风格,它是一座拱廊桥,架设在总督宫和监狱之间的小河上,桥呈房屋状,上部穹隆覆盖,封闭得很严实,只有向运河一侧有两个小窗,窗棂雕得很精致,是由许多八瓣菊花组合的。然而,如此精致的窗棂,却是犯人们最后一瞥的地方。
威尼斯是文艺复兴的一个重镇,在这里有涅槃重生的凤凰歌剧院,有散发忧伤气息的“叹息桥”,有恢弘大气的拜占庭式建筑,有被称作世界上最美的广场之一的圣马可广场,有美得令人窒息的回廊,德国音乐大师理查德·瓦格纳在这里与世长辞……这个城市昔日的光荣与梦想,通过保存异常完好的建筑延续到21世纪,她独特的气氛令游人感到如受魔法,令凡是来过的威尼斯游客都念念不舍,乐而忘返。圣马可广场上一群肆无忌惮的鸽子伴随着人群飞起又落下,听着回荡的钟声,内心也随之宁静。一百年后的威尼斯,可能永远只活在人们的记忆里,一头栽进茫茫大海,像海的女儿一样化为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