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艺术

发布时间:2021-03-17

 

 

 

苏轼·洞庭春色赋

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局部)

仇英·赤壁图卷(局部)

 

 

唐宋八大家的境界

□ 王建南/

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在大多数人眼里,都是举世闻名的文学大师。其实,以所处的时代而言,他们首先是以官员的面目出现在现实生活之中。受儒家道统的影响,可以说,他们都心怀天下,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操劳一生,因此,可以把他们的人生诉求概括为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的坚守与追求。然而,就在这样的人生主题之外,这八人在文学与艺术方面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为此,辽宁省博物馆于2020年12月2日推出了“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这是历史上首个以传世精品展示“唐宋八大家”家国情怀和时代风华的主题文物展。展览展出了含书法、绘画、古籍、碑帖拓片、陶瓷等门类展品共计115件(组)。展览分为“文垂千载”“德行笃定”和“家国情怀”三个大单元。展览精彩纷呈,看点多多。篇幅有限,只能撷取其中部分精华,供读者品味。

寄情于酒的诗赋

毋庸置疑,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中的明星,他穿越一千年的魅力,令今人为之钦慕。本展中最引人注目的展品是苏轼书写于59岁的《洞庭春色赋 中山松醪赋》。全卷由7张白麻纸接装而成长卷,达3米,共684个字,这是现存字数最多的苏轼书法作品,借自吉林博物馆。“洞庭春色”是心黄柑酿就的酒,为安定郡王赵令畤所督造。他派自己的侄子送到苏轼手中,苏轼为表达感谢,当即作赋一篇。此后,由于不满京城中新党与旧党之间无休无止的争论,苏轼自请外派到定州任知州。他自己酿了一种酒,名“中山松醪酒”。松醪是通过烹煮松节取出枝中脂,跟黍米、麦子一起煮熟,然后以此为原料酿酒。味道甘甜,余味略苦。这篇赋是他记录酿制的经过,从中有所感悟的内容。1094年,苏轼被贬岭南时因雨受阻于今天河南省的睢县,等待再次上路期间,濡墨挥毫将两篇赋文誊写了一遍。乾隆皇帝曾评:“精气盘郁豪楮间,首尾丽富,信东坡书中所不多见。”评价还是到位的。苏轼借酒抒怀,想象巧妙,沉雄劲健的书法,一气呵成。在展厅中,紧挨着这卷书法的是一封苏轼写给禅师朋友的书信,内容讲到他打算在阳羡(今宜兴)卖田的事宜,是他48岁时所书。在历史上,这件《卖田阳羡帖》与《洞庭中山》二赋都经历了重重磨难。最后一次险情发生在溥仪逃离位于长春的伪皇宫之时。守卫的士兵乘虚而入当时的伪图书馆,哄抢保存于其中的古代书画。由于各不相让,这两件作品的前部和后部被撕走,至今下落不明。所幸主体保存了下来,几经辗转,终于进入了国家的博物馆,得以妥善保管。

抗洪诗篇见证兄弟情

在文学史上,苏辙长期被哥哥苏轼的光芒遮掩。本次展览也为他独辟一个区域,展现他的才华与人生轨迹。在墙上的说明资料中,有一篇文章《黄楼赋》,它的创作还与苏轼有直接的关联。

公元1077年,宋神宗熙宁十年,身处王安石变法斗争漩涡中的苏轼在山东密州任上期满,不想回到京城再次卷入党争的他申请继续在京外任职,获得朝廷批准,于四月来到徐州,担任知州。这一年苏轼整整40岁。他一到任上,便赶上了抗洪这样的急事。刚到辖地,黄河决口,滔滔洪水朝徐州而来。苏轼组织徐州军民在城中积蓄土石加固城墙。抗洪期间,苏轼布衣草履,在城上吃住,与徐州共存亡。经过70多个昼夜奋战,全城军民战胜了水灾,保住了城池。神宗皇帝下旨表彰苏东坡的功劳。为纪念此次抗洪救灾的胜利,次年二月,在修复城墙时,苏轼在城东门挡水要冲修建了一座两层高楼,题名“黄楼”,取黄土镇水之意。苏轼特别邀请苏辙来参观,弟弟为哥哥作了一篇《黄楼赋》,以示纪念。苏轼亲笔书写,刻碑于楼中。本次展览中有一件复制品苏辙《跋怀素自叙帖》,文中苏辙写道,看到这么珍贵的墨宝,马上就想到了哥哥,并且对其书法赞美了一番。实际上,苏辙从小练字就是跟在苏轼后面,并以哥哥的字为楷模。

最古老的书法作品

辽博藏东晋佚名绢本作品《曹娥诔辞卷》是本展最为古老的书法作品。这是一篇表彰东汉烈女曹娥而作的官方祭悼文章。画心上有东晋升平二年(359年)的署款。此篇小楷何人所作?自宋至清对作者一直存在争论,其中一种看法认为是王羲之亲笔。源自东汉年间的曹娥碑,会稽上虞令度尚欲为曹娥立碑,命其弟子邯郸淳作碑文。在画心上有一大批历史名人的题跋,其中以南宋高宗赵构、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清圣祖康熙皇帝最为有名。而在绢上方边沿有韩愈的题跋“国子博士韩愈、赵元遇、著作佐郎樊宗师、处士卢同观,元知四年五月二十日。退之题。”韩愈,字退之,因此,这一段文字极有可能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传世的唯一笔迹。从结字与笔法上可以看出,韩愈习字应以颜真卿为主要楷模。

极具“艺术范儿”宋代帝王

书法是历代帝王在登基之前的必修课,关乎一国之君的脸面和尊严。本展中出现的宋徽宗赵佶、高宗赵构和孝宗赵昚,即为例证。《瑞鹤图》是本展上的另一件明星展品。图中描绘了鹤群盘旋于北宋都城汴梁宣德门上空。左右鸱尾之上,有两鹤驻立。另有十八只鹤飞舞在空中。群鹤翔集,庄严肃穆中透出神秘吉祥的气氛。根据画幅左侧宋徽宗亲笔所记,北宋政和二年正月(1112年),都城上空忽然云气飘浮,低映端门,群鹤飞鸣于宫殿之上,久久盘旋,不肯离去。这一年徽宗30岁,他目睹此景兴奋不已,认为这是国运兴盛的预兆,于是欣然命笔,绘于绢素之上,并以他独一无二的瘦金体题诗一首。然而,祥瑞只是虚幻,无法保祐这位皇帝江山永固。15年后,北宋在金兵的突袭下轰然结束。继位者赵构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本展有他一件非常精彩的章草书作品《洛神赋》,是他退位后在德寿殿居住时所写。赵构擅书,并不令人奇怪,赵宋一族深深地沉浸于艺术之中,为历代皇族之最。此卷颇具章草意味,用笔沉稳浑厚,方圆兼备,草法谨严。下一任继位者孝宗赵昚也写得一手漂亮的章草,展厅中有他书写的《后赤壁赋卷》。虽然该作结尾并没有孝宗的款署,历来众说纷纭。老一辈的鉴定大家杨仁凯经过论证,认定是赵昚亲笔。从书写上分析,他的字与赵构的字虽很像,但孝宗作字较之高宗,往往落笔凝重不够,结字略显松懈。审视此卷,正有这样的欠缺。本卷以泥金写在藏青色涂染过的绢本之上,显得极为精神。

洛神一卷令人神往

说过宋高宗书写的《洛神赋》,本次展览另有辽宁省博物馆的《洛神赋图》亮相于公众视野,这可是辽博镇馆之宝。《洛神赋图》最早属于圆明园藏品。按较为普遍的说法,传为宋人临摹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存世共有6件,其中辽博这一件和故宫所藏另一卷最具观赏性和研究价值。《洛神赋图》按照曹植《洛神赋》的文意安排画面,分为22段设色,通过山水、人物、龙鱼、车马、神物等元素,描绘了从曹植行临洛水,与洛神在梦中相会,他与洛神恋恋不舍,最终洛神无奈离去的情景。顾恺之巧妙地运用各种技巧将辞赋中描写的动人故事以完整连续的画面展现出来,其形式类似现代的连环画作品,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长卷的先河。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型、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根据卷后所钤的八十方历代藏印看,此卷流传有序。清末被逊帝溥仪携带出宫,经天津运往长春伪皇宫。抗战胜利后被东北抗日联军收缴,后入藏东北博物馆(即辽宁博物馆前身)。

本展定名为“山高水长”,取自范仲淹的诗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作为中国古代文化最负盛名的人文组合,以一种极富代表性和启迪性的文化品质,为后世的中国文人确立了高山仰止的思想高度和绵延千载的生命深度。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一直沐浴在他们所创造的人文光辉之中。

 

 

 

青年拉斐尔

圣母的婚礼

巴尔达萨雷

披纱巾的少女

椅中圣母

 

 

拉斐尔的艺术世界

□ 韦晓燕/

拉斐尔· 桑提(1483-1520),意大利乌尔比诺人,他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37岁英年早逝,短短人生却创作了300多幅艺术作品,500年来始终是古典主义不可逾越的高峰。

2020年是拉斐尔逝世500周年,全球各大博物馆原本计划了持续整年的各类特展,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令一批展览不得不“停摆”。何其幸运,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博物馆的《不可能的相遇——拉斐尔的艺术》展于2020年12月13日至2021年2月21日却如期顺利展出,来自7个国家18座博物馆的36幅高清数字作品,跨越时空的相遇,让我们得以回望人类文明的经典记忆。展览吸引来无数热爱艺术的观众,这个展览也着实深深慰籍了观众们因疫情而深感不安的心灵。

致敬艺术大师最好的方法,就是欣赏他的作品,传播他的艺术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他。

十五、十六世纪的意大利,可谓文艺复兴“巨星”云集。当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早已名满天下,而年轻的拉斐尔能同这两位大师并称三杰,他的艺术之路是怎样的呢?

拉斐尔可谓出生在起跑线上。他的父亲是作家兼画家,服务于乌尔比诺宫廷,因而拉斐尔从小就获得一些人文主义的思想。虽然父母的疼爱和培养只陪伴了他11年,但这份深沉而专注的爱,却滋养了他敦厚谦逊、圆熟坚韧的性格内核,也形成了他柔美明朗、恬静和谐、治愈人心的艺术风格。

拉斐尔在艺术上是早熟的,这得益于父亲的培养,以及老师佩鲁基诺的亲传,14岁,他就模仿皮耶罗·德拉·佛朗切斯科画的乌尔比诺公爵夫人侧面像,在自家墙壁上创作了《母与子》湿壁画。1504年他借鉴老师佩鲁吉诺同主题作品创作的《圣母的婚礼》, 充分吸收了老师的艺术精华,且后来居上,无论是构图、人物造型还是色彩、透视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的庄严优雅均为前辈画家中所罕见。拉斐尔还不到十七岁就成为独立的艺术家。他早期的作品深受翁布里亚画派和北方弗莱芒画派的影响,追求细腻精密的现实主义表现,画风华丽、抒情,具有装饰性,人物往往柔和、纯净,有种静谧的幸福感。

当时的弗洛伦萨是欧洲著名的艺术中心,也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1504年,拉斐尔慕名来到这里,展现了他超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他抓住一切机会向前人、同时代大师、朋友圈的同辈不断学习,对包括弗洛伦萨画派、威尼斯画派等不同风格和特色的艺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构图、技法、色彩……就像一个“海绵宝宝”,他让自己快速成长、进步。而在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的影响之下,他的作品变得越来越大气。在其1505-1507年的作品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两位大师的影响痕迹。不过,拉斐尔依然有自己独特的追求,他创造了新类型的美,与达·芬奇不同,他笔下的人物往往是温柔的圆脸,既有人的纯真情感,又升华到了一种崇高的完美和宁静境界。他也与米开朗琪罗不同,因为他希望发展一种更为优雅而亲切的风格。

拉斐尔在达·芬奇工坊临摹了《蒙娜丽莎》之后,充分学习吸收了达·芬奇的三角构图、四分之三侧面、晕染法等技法创作出《独角兽女士像》《多尼夫妇双联肖像》《披纱巾的少女》等一系列人物肖像,其中被誉为男版蒙娜丽莎的《巴尔达萨雷》完美地体现了 “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思想与存在价值,展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优雅、无可挑剔的智慧,以及贵族式从容不迫的外交官兼学者气质。这幅画对后来的鲁本斯和伦勃朗都产生很大影响,两位大师均以此为范本绘制了自己的肖像。

画治愈能量满格的甜美圣母是拉斐尔创作的最重要主题之一,他笔下安详、丰腴、恬静、秀美的圣母传递出一种虔诚信仰的力量。“像拉斐尔的圣母”在意大利至今仍是对女性的最高赞誉。《椅中圣母》“最能体现新时代对人和生活的美好理想以及充分发展的愿望”。拉斐尔并没有把圣母画成高高在上的“神”,而让她似邻家女孩儿,安详温柔、优雅端庄。在色彩表达上,衣服以高饱和度的三原色为主,和谐,优美,丰腴,昂扬茁壮。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指出,拉斐尔的作品有着一种超越时空的纯粹美,看起来似乎理所当然。然而表面的单纯,其实结晶于深邃的思想、仔细的计划和巨大的艺术智慧。

拉斐尔在短暂的生命中有十二年是在罗马度过的。他在那里留下了辉煌的壁画作品。梵蒂冈签字厅里的湿壁画也许是拉斐尔最伟大的作品。它们分别是《辩论》《雅典学院》,以及《帕纳萨斯山》和《美德》。

拉斐尔在设计和建筑领域均有独特的建树。此外,拉斐尔对考古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细细地研究过古希腊罗马的雕塑。这些在他的绘画中都有所反映。

在当时的画家中,拉斐尔无疑是最勤奋的。拉斐尔短短37年的人生,留下300多幅艺术作品,绝大多数都是完成品。他常常为了创作一幅作品,画很多素描草稿,反复设计构图与造型,比如他为《基督下葬》就画了二十多张素描,反复修改,追求画面的完美与和谐。

直到生命的最后,他在病床上还在呕心沥血创作最后的旷世杰作《基督显圣容》。这幅包含了一幅好画所必须追求和具备的全部元素的作品,体现了拉斐尔作为文艺复兴盛期顶级艺术大师所能达到的同期最高水准与神学意义上的巅峰,更为艺术未来的走向开辟了新的道路。

天道酬勤。在拉斐尔传世巨作《雅典学院》中,他将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描绘成了米开朗琪罗的样子,还把柏拉图描绘成达·芬奇的形象放在画作的中心,却仅仅把自己藏在最右侧立柱的后方,抒发了他对这些古代先贤及当世英才的崇拜与仰望。这一做法,也恰恰体现了他罕见的谦逊与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

拉斐尔的一生如夏花般灿烂,然而天妒英才,在37岁生日那天,拉斐尔逝世了!他的葬礼在罗马的万神殿举行,拉斐尔如今也依旧躺在里面的大理石棺椁上,他的朋友诗人彼得·本博以拉丁文为他撰写了墓志铭:“他在世,自然恐被其征服。他死了,自然恐随他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