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行游

发布时间:2020-10-21

 

 

 

 

编稿过程中,与几位作者老友畅聊,也结识了新的作者。他们的旅途见闻可能截然不同,但各自笔下流淌出的惊喜、小确幸、遗憾和期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深深地感染了我。

阳朔的景点无疑是很多的,但作者将重点落脚在了人文上,街头遇到行囊在肩的老外,遇龙河上热情好客的筏工,西街三三两两散坐的人们,还有在空气里缓缓弥漫的音符,无不传递出作者对这片山水的喜爱。

野柳本无柳,有的是一处被海浪雕塑形成似人像物的各种奇特形状的海岸……野柳,更像一部书,作者用精炼的语言娓娓道来。

作者在行游中不忘人文探索。你看,沿着山路走来的挂着小铃铛的日本小学生,在这“叮叮当当”声中,社会的关爱、小学生的独立,都成为一道独特的社会风景线。

在海拔4600米的色季拉山口望眼欲穿,作者虽无缘一睹南迦巴瓦的真容,但却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期待。

编辑手记

 

 

 

红彤彤的南迦巴瓦

□ 王磊

西藏多神山。以前在图片上见过南迦巴瓦,他虽未列入传统的藏传佛教四大神山或藏区八大神山,但在世人心里,南迦巴瓦已然神山。山下是雅鲁藏布峡谷,6000多米的相对高差让他比其他名山更显挺拔,尤其是面对“日照金山”奇景,阳光反射进心头,明镜似的;光变亮、变亮、再变亮,人缩小、缩小、再缩小,终至万丈光芒下的一粒沙,崇拜油然而生。膜拜南迦巴瓦,是早就在心里种下的种子。

出发去林芝那日天气极好,晴空万里,飞机进入川西后就不时见到雪山。直到接近林芝,才得以近距离看到雪山,透过舷窗,冰雪在灰黑的山坡上肆意攀爬、挥洒,像一幅幅水墨画。机舱里一片躁动,大家纷纷举起手机,“咔咔咔”拍个不停。突然听说飞机左侧也有雪山,是南迦巴瓦,我赶紧扭过头去,和右边的雪山相比,则是另一番景象了。山势更加高耸,像一座尖塔,目力所及,白茫茫一片。飞机似乎绕着南迦巴瓦在飞,仿佛被某种神秘力量所吸引,而太阳就在山顶不远处……

四天的行程,有两天本是可以看到南迦巴瓦。可除了到林芝的那日下午天气晴好,后面几日每况愈下,从多云到阵雨再到整天阴雨连绵。因为想看到南迦巴瓦,第三日我们在雅鲁藏布峡谷两侧的挂壁公路上开车来回游走,期待午后能有一阵天空放晴,南迦乍现遂了所愿。

在索松村的观景平台,景区管理处在正对南迦巴瓦的方向,布置了一张巨大的“日照金山”风景照。我们一边在浓云里苦苦寻找南迦巴瓦的蛛丝马迹,指指点点描画山顶的形态,以至于一条闪现的冰舌就足以让大家兴奋不已;一边苦笑感慨,景区实在贴心,估计知道来者十有八九空手而归,于是便弄了这么张照片挂在这里,让他们好歹有些念想。

第四天,行程要经过海拔4600米的色季拉山口,是观赏南迦巴瓦的又一个绝佳平台。这个海拔高度,除了来过西藏的姐姐,其他人都有点发怵,毕竟五六百米的海拔高差,是我们选林芝不选拉萨的原因。

登高这件事亦如生活里许多其他的事,急不来,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才不至于身心一时难以承受。国道318线在山腰盘旋,不到一个小时,就从2800米的林芝来到了4600米的色季拉山口,相比第一次在玉龙雪山登上4600米高度,喘得跟狗似的上气不接下气,这次一路到达这里,竟几乎没有不适的感觉。只不过云雨依旧,望眼欲穿,却连南迦巴瓦山脚也丝毫不得见。

既不得见,那就继续期待吧,以后某个春天再来林芝,看大峡谷里桃花簇拥的南迦巴瓦,看色季拉山口杜鹃映衬的南迦巴瓦,看夕阳西照下红彤彤的南迦巴瓦……

 

 

 

漫游阳朔

□ 文/戴向东

 

几年前来过阳朔,因为是跟着旅行团走马观花,对阳朔的印象并不深刻。再去阳朔的起因,除了迷恋山水之外,居然是对“西街”的向往,这种向往来自于网上“西街”的传说,“住在西街、漫游阳朔”着实吸引了我。

出行前,做足了功课。在网上搜寻景点、预订客栈、查看天气,往返车票在十几天前就订好了。作为上班族,出行时段虽不能任性选择,但还是有意避开了国庆长假,实践证明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用客栈老板的话,“你真会挑时间,避开了旅游旺季和黄金周,天气很好,游客不多,价格也便宜了不少。”住的客栈并不是初始目标,阳朔的客栈之多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可以从容地挑选,还可以大肆讨价还价,最终选择这家小客栈。客栈距离西街几百米,布置的温馨别致,客栈的地势较高,站在飘窗前清丽的碧莲峰、秀美的漓江还同半个阳朔县城尽收眼底。

在阳朔自由行是最好的选择,县城到处都是租赁自行车的店铺,价格也很便宜。你最好通过客栈的老板租车,这样还可以省去先交押金的麻烦。除了自行车,还有电动车、摩托车可以租赁。不过还是建议您骑自行车,来阳朔就是放松的,阳朔的风光需要慢慢品味。

阳朔是我见过外国人比较多的地方,他们的行头最简单、也最复杂。简单的是他们的交通工具,大多骑自行车或者徒步行走。复杂的是他们的旅行装备,大大的背包,头上、膝上的安全防护也很到位。虽然是老外,但他们更像是这里的主人,微笑和热情总是挂在脸上,看得出他们对这片山水有多么的喜爱。

到阳朔去遇龙河漂流是必须的。遇龙河是漓江的一个支流,地处阳朔的南部,是阳朔“十里画廊”景区的精华。从阳朔县城骑自行车不到半个小时就能抵达,路途就是美丽的“十里画廊”,可以看到著名的“大榕树”和“月亮山”,置身世外桃园,步步是景,美不胜收。

遇龙河漂流的起点是“朝阳码头”,漂流完全靠人工,因为落差很小,水势非常平缓,筏工是很费体力的。漂流时间的长短不仅看距离,还要看筏工的“心情”。出于对筏工辛劳的感激,途中我给他买了饮料和食品,还很配合地到他指定的摊位照相,筏工一路上有说有笑,介绍风土人情,碰到好的景致马上提醒,还到浅滩上拾江螺送给我。遇龙河的风光特别的美,河水平静而清澈,两岸的山色和田园风光旖旎动人,是真真切切的人在画中游,看来“遇龙山水甲阳朔”名不虚传。

不管白天游玩有多累,晚上一定要去西街消磨时光。晚上的西街是美丽而诱人的,西街上遍布各种各样的土特产商店、餐厅、酒吧、咖啡屋和客栈,在光线柔和的蜡烛和灯笼的映衬下,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全城的游客好像都聚集过来,或漫步在人群熙攘的石板路上,或在商店里观赏购物,或坐在酒吧和餐厅里品尝美酒佳肴,或坐在咖啡厅里谈论着开心的事情、看过往的行人,就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发呆也是那么的惬意!不过,住在西街最好只是理想,除非您特别喜欢热闹!

 

 

 

野柳,野柳

□ 图文/石志藏

野柳,位于台湾岛的西北部,属基隆市管辖。野柳是伸向大海深处的一个岬角,远远望去,犹如一只海龟蹒跚离岸,昂首拱背游向海洋。

清晨的野柳,雾气很重,日出不久雾霭散尽,神奇的野柳就清晰地展现在我的面前。

在岸边,我迎风而立。东海的海风充满野性,肆意地掀起我的衣角。海岬充满野性,抖露出怪石奇崖和神秘的植物,一队队游人在这个“野”的世界里,尽情地享受着自然之美。

当面向大海时,远处是天幕与海平面呈锐角的相交之美,而近处汹涌的波涛一次次冲击海岸,将一簇簇浪花绽放在半空中,展示了海洋的雄壮之美,它是动态的,霎时又是固态的。转过身来,岬角随处可见的风化石、风蚀沟、风蚀崖、风蚀孔穴,还有大海为人类奉献的艺雕:蕈状石、豆腐石、象鼻石、仙女鞋、女王头、蜂窝石、烛状石、溶蚀盘……呈现的则是凝固的美。

不知多少个世纪以来,海与岸所做的一次次拥抱、亲吻,使野柳因此成为地质“教室”和奇石乐园,我不禁为大海的威力和独具的造物匠心所惊叹。

野柳,更像一部书,一部海与岛屿合著的奇书。知识丰富的当地导游介绍说,野柳岬角长1700米,宽250米。2000多万年前,由于台湾仍在海里,从福建一带冲刷下来的泥沙,在海洋中堆积出一层层砂岩层。然后,在600万年前的造山运动中,又把岩层推挤出海面,形成了台湾岛,野柳便是其中的一部分。造山运动挤压时,野柳的两侧推出两道断层,断层带破碎易受侵蚀,所以两侧凹入成湾,中间突出形成海岬。海蚀、风化及地壳运动,造成了野柳现在奇岩怪石的景观。野柳的迎风面是险峭的断崖,背风面的美人蕉、龙舌兰、海芙蓉等海岸植物旁若无人地遍地生长。

野柳,还是候鸟南迁到达台湾的第一站,也是北返时最后一个可以歇脚的地点之一。每年南迁北返之际,是观赏白眉巫、黄喉巫、戴胜、授带鸟、黄眉柳莺、乌灰鹤、黑鸫等稀有鸟类的最佳之处,届时来自各地的鸟类摄影爱好者云集,更添一道景观。

蕈状石,是野柳的“名片”。我抚摸着粗糙、褐色的蕈状石,呼吸着太平洋上吹来的清新湿润的空气,就像置身于童话世界里的蘑菇林。我凝视着外貌凹凹凸凸,纹理粗细相间的岩石,仿佛在读一部千万年奇书。于是,我微闭双眼,在海风裹身,涛声为乐的境地里,想象着这里堆叠的岩石,是如何被时间、被风神雕刻幻化。

我的思绪穿越时空,追溯着远古的历史,想象着岩石在一点点刻划中的艰难蚀变。在星空下、在阳光里、在海浪中,野柳终于成为大自然美丽无比的杰作……

 

 

 

挂铃铛的日本小学生

□ 文/成冬梅

在日本名古屋大街上,最让人感慨的风景,是一群大大小小独自上学、放学的孩子们。隆冬时节,小学生们穿着短裙、短裤,戴着帽子,背着有黄色反光面的书包。有些孩子的书包上还挂个铃铛,走起来“叮叮当当”的,非常好听。

我们一行人对日本孩子能独立上下学,大为感慨。一想到国内的幼儿园和小学校园门口,威严的学校保安,如蜂巢外密密匝匝蜜蜂般的家长,感觉日本的家长简直心大得很。司机兼导游的小于告诉我们,日本是没有家长送孩子上学的情况,孩子独自上学,从幼儿园就开始了。在日本的儿童基本上是散养,从小就很独立。每天上下学,不仅是走路,还要独自乘坐公交、地铁和城铁,一个个的“小豆包”和上班的大人一样,有模有样地排队等车。上车后,大人们也不会为他们让座,在日本人的意识里,小孩子更需要的是锻炼而不是保护。他们的课业负担并不重,经常看到成群结队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博物馆参观、到景点游学、到工厂实践……不像国内的孩子,业余时间都被大大小小的课外班、兴趣班所占用。

上学、放学不需要家长的接送,一方面减轻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在路上他们愉快地交谈着,每天上学、放学都是快乐的时光。

在上学和放学比较集中的时候,马路上会出现穿着黄背心的志愿者,听说这是为了保证孩子过马路特意安排的。其实,日本早已为孩子的安全成长,设置了一个无形的“金钟罩”。尤其是城市里的小学生,始终都处在严密监护之中,虽然他们更早开始接受独立行动的训练,但他们并非处于一个无人监管的环境里。在日本,狭窄的道路比比皆是,地方政府和学校会划定出一条绕过危险道路的上学路线。政府有关部门也会用指示牌,道路喷绘或其他指示物,醒目标出这些路线,确保上学路上或回家途中的学生,一直可处于“能见度”良好的环境中,通过这种措施为孩子的安全又多加了一层保险。家长通常需要在开学前选择一条上学路线,为孩子绘制出详细地图,并将其提交给学校备案。许多学校采用集体上学放学的做法,将学生按照不同居住区分班编组,让他们集体上学结伴回家。特别是公立学校,常常会按照值班表安排家长看守,十字路口社区的志愿者也会沿着规定的上学、放学路线执勤。他们往往是各个社区的长者,并穿着标明身份的背心。

我们夜宿五箇山 “長彐門”民宿,在围炉夜话时,大家还聊到,在这个仅有20多户居民的合掌村,不可能有学校。没想到第二天清晨下雪了,老板娘欣喜地唤我们出门看雪。安静的合掌屋和皑皑白雪相辉映,周围罕有人烟犹如秘境一般,仿佛整个村子只有我们几个人。美丽静谧的山村,路上行人很少,走到哪里都是那么安静。

突然,一阵“叮叮当当”的铃铛声响,五六个孩子沿着山路排队而来,大的领着小的,孩子们书包上的铃铛“叮叮当当”很是清脆。问起这铃铛有什么作用,导游说一方面是提醒过往的行人和车辆,另一方面是吓退贸然闯到山道上的“熊本熊”们,可以想象这些挂铃铛的小学生们是一道很美的风景。

曾记得第一次去富士山,在半山腰的小店里买了几样伴手礼,老板娘特意送了我一个精致的小铜铃铛。出了小店,迎面看到拄着登山仗从富士山顶走下来的一家人,一对中年夫妇带着三个半大的男孩子,每人都灰头土脸,但都挂个铃铛,他们一边说笑一边留下一串“叮叮当当”的声响……

 

 

 

 

最美的节日

这个双节没有安排出游,在家陪陪孩子和父母,然后转转文化街和鼓楼,这两处都是外地游客来天津必打卡之地。节日期间,文化街人头攒动,多以家庭为主,以年轻人居多。

天津特色的“杨柳青年画”“泥人张”“耳朵眼炸糕”“名流茶馆”等店铺前,都排起了长队。文化街还打造了“大狮子胡同”旅游特色品牌,红红火火的色彩,热热闹闹的场景,正在天津最美的秋天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