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突尼斯
□ 文/曹圆
在非洲大陆最北端,一把星球密钥守护着沙漠、海滩和橄榄丛林,像一小块拼图,不经意地坠在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广袤土地之间。这里是迦太基文明的发源地,也是阿拉伯文化的落脚点,见证了罗马帝国的兴衰,又转身在奥斯曼帝国的骄纵之外,滋养出地中海边缘圣洁的“茉莉”。这,就是以茉莉花为国花的突尼斯。你如果对它依然陌生,不妨随我笔下游走,打开思绪的旋转门。
据史诗《埃涅阿斯纪》记载,应腓尼基狄多公主出逃中的求助,柏柏尔人首领给她一张牛皮之地安身。公主巧思,将所借牛皮剪成一整条细绳,沿海岸线圈出一大片土地,这便是突尼斯的历史面孔——“迦太基”。为争霸地中海域,迦太基三次卷入布匿战争,从罗马帝国一步步坠入阿拉伯花园,没有哪一种文明能将迦太基彻底收容。军事家汉尼拔无法力挽狂澜,远征流亡赛琉西;思想者奥古斯丁遗世独立,留下《忏悔录》作为审视明镜。如今,人像、狮头、马身在迦太基遗址的石柱上依稀可见,地中海古文明如风掠过,我们却一脚踏入历史纵横中游移,轻捧这坠入手心的“茉莉”。
迈入凯鲁万,奥克巴清真寺已静候多时。旧城墙卷页的海报仍未甘心脱落,从蓝到黄,线条和色彩的过渡为我们引路。应了宣礼塔的召唤,飞鸟群阵盘旋于罗马柱上空。阿格拉比特蓄水池干涸长望,苦盼着又一次“水”和“历史”的搬运。西迪撒哈卜圣人陵尽显精致,仍在晾晒着色的朱红地毯染遍中庭。在廊柱的马赛克图景中流连,安达卢西亚风情与阿拉伯元素交相辉映。人们相信,到凯鲁万朝圣七次,就相当于去了一次麦加。作为伊斯兰教第四圣城,凯鲁万矜持而不失韧性,在无尽长夜中抚慰着一方生灵。与穿街过巷的虔诚穆斯林擦肩,在清真寺门外捕获一个独坐凝神的身影,不知他在沉思着什么呢?兴许是在分享一寸阳光的庇佑吧。
进入托泽尔腹地,藏起撒哈拉沙漠最后一道门匙。昔日电影《英国病人》《星球大战》的取景地,如今承载着科幻与实体的二元融合。置身于庞然广阔之中,任由沙丘脊线切割重塑,仿佛我们内心藏有一匹骆驼,它真切存在着,那么迫不及待地要破门而出,踏上属于自己的热土。伴着吉普车冲沙的节奏,我们带着比撒哈拉更高的体温去试探这片土地的暴烈,而它却始终神秘,无尽安然,手托绍特杰瑞特盐湖,赠予我们海市蜃楼的余影。徒步闯入歇比卡绿洲,这是撒哈拉的明眸,坠在流线山壁的赭色之中。在椰枣树的掩映下,各色人种投入峡谷瀑布共沐日光,紫水晶矿石、沙漠玫瑰和骆驼骨骼争放异彩。脚步继续前移,你若在沙漠中坚信如履平地,将意外掉入柏柏尔人家。我们不停建造空中楼阁,他们却在穴居中雕刻图腾:一只手、一把钥匙,默默守护着沙漠家园的门扉。
拥抱蓝白小镇,造访最初和最后的天堂。在地中海边的峭壁中独占一份纯净,但凡美景,总能跟艺术惺惺相惜。半世纪前,哲学家福柯曾在这里生活,在龙舌兰的气息中编织思维藤蔓。十年前,乐队五月天来过,在蓝色大门前取景入曲。如今,来自世界各地的写生画家散布街头,绘出闲云晴空、蓝窗白墙、花巷人影。小巷转角的仙人掌并不擅长捉迷藏,动辄50厘米高的身躯,是蓝色大门的贴心守卫;门上以圆钉排列出星月、游鱼图案,墙上则是掌心之眼的图腾,寓意吉祥平安。偶遇提着花篮的突尼斯老人,赠予我们一人一朵茉莉,用肢体示意:别让花粉弄脏衣襟。迷宫之外即是海,自行车贪恋旋转的后轮还在变奏,足球小子们踢出的砂石被沙滩糅合。降落在这样一片沙与海的交界,我们化身为猫的过客、垂钓者的鱼饵,在腓尼基文明的纵深中,窥见地中海渐变蓝的浮沉。艺术与生活、古典与现代在此激荡,要看清阿拉伯世界的原色,终究得走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里。
前往突尼斯,绝非为了放大感官的享受,而是力图填补遥远非洲在我们想象中的贫瘠。撒哈拉沙漠在干涸中暗藏绿洲,地中海的风总能荡涤烟尘,似在嘱咐我们:握好突尼斯的密钥,动荡岁月正在褪苦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