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的辉煌与落寞
□ 文/易诗淼
小时候,曾经在一本记录世界名胜古迹的书里偶然看到了吴哥窟的美景,当时它夹杂在埃及金字塔和希腊雅典卫城的厚重与辉煌中,古朴安静,有着别样的神秘感。落日下的神庙和微笑的佛像在热带的潮湿氤氲里,呈现着岁月雕刻的痕迹,述说着往昔的故事,让当时的我魂牵梦萦。后来看了《花样年华》,在结局里,周慕云来到吴哥窟,向石像述说着内心的情愫,将自己放置在尘封的历史中,得到安宁。隐秘的惆怅在幽深的回廊被拉长,安放在宁静的寺庙里。自此,吴哥像一个梦境,又一次放在了我的心中。
时隔多年,终于得偿所愿来到吴哥窟,一睹其绝代风华。吴哥窟位于柬埔寨暹粒市郊区十几公里,其核心景区主要分三条线:小圈、大圈和外圈,代表三条游览路线,在这些景点中,以巴戎寺和小吴哥较为著名。
通王城曾经是吴哥王朝的首都,如今只留下城墙外廓。护城河两侧的神像制作精美,神态迥异,然而其中一些已遭损坏,如今所见多为后世修缮而成。在通王城中心的巴戎寺里,我欣赏到了著名的高棉的微笑,它以一种超越时空的神情疗愈着千百年来战争的疼痛。而在十二战象台,一匹石像昂扬着头,显示着往日的骄傲。十二生肖塔相传是当时的国王用来惩罚有罪臣子的地方,其刑罚之荒诞令人咋舌。随着夕阳渐下,当我在塔普伦寺里触摸着千年的老树根和坍塌的青石,凝视着巴肯山最后一抹落霞时,思绪早已渐渐走远。
与通王城的稍显破败不同,小吴哥整体保存得要完好一些。其规模恢弘,造型对称,众女神的雕像更为精美。而在小吴哥里较为注目的要数通往主塔的台阶,世人称它为“天堂阶梯”,台阶呈四十五度,无论庶民与国王,都需要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以示虔诚之意。
在游览的过程中,除了小时候所怀的神往心情,让现在的我用一个词来形容吴哥窟和它所在的暹粒,我更多会觉得是“落寞”吧。落寞的不仅仅是那段掩埋的历史:吴哥王朝曾在十二世纪盛极一时,它的疆域囊括了现今泰国和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北与我国的南诏接壤,东至占婆和沼公河三角洲。而在那之后,吴哥窟一直像一个谜一样被掩埋,或是因为战争,或是因为气候,说法不一。直到十九世纪才被法国人发现,震惊世界。而在文字记载方面,除了十三世纪出使真腊(今柬埔寨)的元朝人周达观所撰写的《真腊风土记》,当地并未留下文字记载,只有斑驳的石壁和脱落的雕像诉说着岁月风烟和喑哑历史。
作为游人的我们,徜徉在古迹的辉煌与落寞里。而与古迹一同落寞的,还有这个城市和这个城市的人。作为柬埔寨发达城市的暹粒,在经历了红色高棉等内战后,其市区发展程度大概相当于中国40年前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听当地的导游提起,当地除了手工业和制造业,鲜有其他产业。而在许多景区,当地的小孩子眼神热切却又茫然地望着游人,脖子上挂着小篮子,努力地售卖着做工粗糙的工艺品。但是即使贫穷,当地人的眼神也是淳朴的,作为佛教国家,随处可见佛像和莲花,为这个城市平添静谧和淳朴之意。
不幸中的万幸,吴哥窟的魅力瞩目全球,在战争中破损的神庙被不同国家认领修缮,如中国就认领了其中的周萨神庙。而暹粒街头随处可见“oppo”“vivo”等国产手机的店铺,也可一窥两国友好关系。
我期待着未来在吴哥修缮完好之日再游吴哥,也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力强盛与和平的重要意义。和平才能带来经济的发展,和平才能带来文化的传承,战争留下只是破败与伤痛。而强盛的国力,能让我们护卫和平,更好地守护自己的文化和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