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京韵杂记
在这座城生活了五十来年,却是第一次沉下心思深入最反映北京人日常生活和地域文化的“胡同”,来体验地道的京韵文化。
□ 文/韦晓燕
“胡同”这个词算舶来语,是蒙古语“水井”的音译,有水井的地方就有人居就有集市,引申为“街巷”。明清时,北京的街巷才定名“胡同”。所以,“王府井”就是王府前的集市。北京有个“屎壳郎胡同”,据说在蒙古语里是“甜水井”的意思,光从字面看,这可真是差之千里呀。
从东琉璃厂的东南园出发,围着前门前的大栅栏一带转了一圈,路经东南园胡同、大安澜胡同、樱桃斜街、大栅栏步行街、珠宝市街、廊坊二条、杨梅竹斜街、一尺大街等,我们的胡同之旅结束在琉璃厂东街的中国书店前。别看这几条街,这里有京城最热闹的大街,最短的胡同,还有最窄的巷,以及窄巷顶上的小庙。这里有包含着民族融合历史的街,孕育过新文化运动的所在巷,还有风月无边的八大胡同,以及京城最繁华的大栅栏商业经济中心。
据说北京的大胡同三千六,小胡同赛牛毛。但最值得走的特色胡同也就十来条,其中“琉璃厂”名列其中。老北京城其实不大,琉璃厂文化街其实就在和平门外,距离前门也就1公里,还真是“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的感觉。这里辽时为“海王村”。元明时曾设琉璃窑厂,清乾隆年间停止烧窑,但“琉璃厂”的名字保留至今。清朝时,汉族的官员大多居住在琉璃厂以西的宣武门外,各地赶考举子居住的会馆也在附近,所以一些商人开始在此经营,古玩字画、古籍碑帖及文房四宝等。建国后这里更成为富有文化特色的一条街。以前来这里逛庙会买过笔墨纸砚,却没有探究过这条街形成的历史渊源,直到今天才弄明白。
这“琉璃厂”和大安澜胡同也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故事。我们知道“安南”是越南的古称,明永乐年间,明朝大军大破安南国,抓回来很多越南俘虏集中在这一地区劳动改造,开设官窑烧制修建皇宫用的琉璃瓦件,于是从那时起,这里就被称为“琉璃厂”了,而旁边的东南园、东北园呢,则是这些越南人的菜园子,他们住的街巷叫安南胡同,后来演变成安澜胡同了。百年沧桑,如今这些越南“北漂”早就同化成老北京人喽。
串街走巷,我们此行走过最热闹的街道要数大栅栏了。这里从东口至西口全长275米,人流如织,熙熙攘攘,老北京有句顺口溜叫“看玩意上天桥,买东西到大栅栏。”要说起来过去的有钱人进城逛街,那必须是“头顶马聚元,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才叫有份儿呢。据说在古代,藩属国、各地官员来京城觐见,是不能直接进内宫的,报进去要等着宣见,所以只能在前门附近候着,官员要走动送礼,进京的人需要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于是这种市场商机带来了大前门附近的日渐繁华。这不是,兴起于元代,建立于明朝的大栅栏,从清代就是成为一个繁华的商业区,580年来繁盛至今。大栅栏老字号:“瑞蚨祥”“内连升”“全聚德”“张一元”……家家看着都很有人气。“我爷爷小的时候/常在这里玩耍/高高的前门/仿佛挨着我的家……”伴随着《前门情思》的歌曲声,我们一行人挤进大观楼电影院,来看这家民国初年开业的北京第一家电影院——中国首部电影《定军山》就是在这里上映的,这里人还挺多。新上映的大片才40元一张票,蛮亲民的价格,无怪受欢迎。
你能想像吗?王广福斜街过去叫“王寡妇斜街”,那可是著名的八大胡同之一。风月不再,但是闹市寻幽处,蔡锷和小凤仙经常出入的青云阁,高门深巷依然。令人想不到的是,波澜不惊的杨梅竹斜街(旧称杨媒婆斜街)跟繁华的大栅栏步行街一街之隔,却有一种闹中取静的感觉,这个胡同因为民国时期有模范书局、世界书局、开明书局等七家出版老字号的存在,曾经活跃着很多民国文人,比如酉西会馆曾住过初来北京的郁达夫。鲁迅等大作家也是这里的常客。如今的这条街住进很多刷爆朋友圈的名店,难得的是这条街很好地维持了老北京的原貌,摩登店铺与胡同居民和谐共存,别有一番腔调。
胡同是北京的城市脉搏,整个北京有数不清的胡同,北京人对胡同有着特殊感情,它们记录了老北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老北京人儿心里的魂儿,在北京旅游逛逛胡同也是一件很有趣儿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