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守正出新 培养新金融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复旦大学校长 许宁生
作为全球金融机构最集中、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备、金融环境最友好的城市之一,上海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在国家推进金融开放创新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都深刻感到时代对新金融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也更加强烈。高校历来是金融人才培养、金融理论创新、金融学科建设的重镇,面对新金融发起的蓬勃浪潮,高校理应主动作为,趁势而上,融入新时代、服务新时代。在推动国家创新发展,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一,更加注重基础,突出全面发展。新金融人才之新,主要新在人的格局、人的理想和人的理念、人的思维、人的能力。同时,现代金融业对人的德性、品质、职业道德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我们认为一个高素质的金融人才,首先要是一个思想坚定、人格完整、全面发展的人。相比传统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高校需要改变的不止是单纯的知识结构,而是整个教育教学理念方式的革新。一个学习金融专业的学生,入学后既要进行经济学、金融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学术训练,又要进行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第二,更加注重多学科,突出交叉创新。新金融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等,与传统金融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新金融人才既要具备扎实的经济学、金融学、数学、统计学基础,又要掌握法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智能科学等跨学科知识和技术。2015年我们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大数据学院,创新2+2本科培养模式。从计算机科学、数学、管理科学等学科,招收最优秀的本科学生。加强交叉创新,按照高精尖导向,着力培养复合型、专业型、创新型金融加数据人才,取得了一些成效。
第三,更加注重实践,突出产教融合。金融业是一个时代性很强的行业,金融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只在办公室里坐而论道,而是要在金融创新的一线千锤百炼。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新金融人才培养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的问题仍然存在。我们认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有机衔接,以大学为主体,构建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新金融人才培养体系十分必要。今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成立,就是很好的尝试。复旦愿意与在座各位一起努力探索、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