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始末
辛乔利
炉边谈话
罗斯福总统在领导力方面的特殊才能之一就是与公众的沟通。为了安抚民心,总统需要表演,尽管有时形式重于内容。罗斯福在这方面具有超常的天赋,他那富于煽动性的表达和充满磁性的声音体现着个人魅力,在取悦与说服民众方面运用自如,制造出一大批粉丝。
为了赢取民心,罗斯福在沟通方式上也是煞费苦心。他并不像以往政客一样,通过电台发表正式演讲,而是选择在寒冷的冬夜,与民众炉边谈心。当时的那个年代,收音机是唯一受众面最广的媒体,没有比炉边谈话更具亲和力的表现形式了。
炉边谈话成为罗斯福恢复民众自信和公共秩序的窗口。1933年3月12日,罗斯福在第一次炉边谈话中,向民众耐心解释《紧急银行法》,并告知民众政府有足够的资金应对危机,消解人们的怨恨,让人们从饥饿和贫困中看到希望和光明。“不要把钱放到枕头下,要对银行有信心”,“金融体系调整中,比货币和黄金更重要的是人们的信心”,“让人恐惧的是恐惧本身”。陷于极度焦虑中的美国民众坐在收音机前,听着总统的亲切话语,似乎寻找到一丝精神安慰。
罗斯福的炉边安抚初见成效,民众的恐慌情绪得到缓解。3月13日,罗斯福在炉边谈话宣布,12家联储成员行重新开业;3月14日,在那些被认可的清算行所在地银行(约有250个城市)重新开业;3月15日,被政府官员检查过的全国银行重新开业。银行假日结束,银行门前又出现了排队景象,不过这次人们不是取现,而是将钱重新存入银行,社会上也逐渐把将钱存放在银行视为爱国行为。到了3月底,三分之二被提取的现金又重新放回银行。截至4月中旬,联储会员银行的存款增加了10亿美元,黄金也迅速回流到联储和财政部。
1929年1月至1933年3月期间,全美共有5,189家银行关门 ,银行假日结束后,有2500家银行从此再也没开门。《紧急银行法》是罗斯福总统在全国陷入换乱之际的临时补救措施,避免了美国银行体系的彻底崩溃。
“新政”
新政府上台必须树立一个崭新形象,需要设计一些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理念,特别是需要提出一些振奋人心的口号,体现出与前任总统的不同之处,让深陷危机中的民众看到希望与光明。罗斯福上台后,以 “新政” (New Deal)一词涵括陆续推出的一揽子经济解救计划,开启了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的时代。
“新政” 这个词出自总统讲演词的写手,律师出身的萨姆·罗斯曼(Sam Rosenman) 的创意。罗斯曼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曾在纽约州议会和纽约最高法院工作过,在罗斯福任州长期间就成为其智囊。由于罗斯曼对总统的沟通能力与表现意图了如指掌,写作工作也相对容易。他在同罗斯福总统就 “新政”一词商讨时,立即得到罗斯福的认可。但实际上,连罗斯福自己也搞不清 “新政”到底要做什么,他所关心的是不惜一切代价将国家拉出泥潭。
尽管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多次重复“新政”一词,但远没有达到预想的轰动效果,众多媒体并未给予特别关注。就职演说后的第二天,只有纽约的一家小报《纽约世界电讯报》(New York World Telegraph)编辑部以卡通的形式将 “新政” 一词作为演讲亮点提了出来:卡通画了一位农民仰视头顶上的飞机,机翼上涂着 “新政” 字样。谁料想,正是这幅卡通画引爆了 “新政” 一词的广泛传播,深深触动了千千万万美国民众的心,其他媒体也迅速跟进,纷纷在头版以醒目的标题开始报道 “新政”。
其实, “新政”这个词在罗斯福使用前早已纳入英语词汇,美国大作家马克·吐温和亨利·詹姆斯都曾在不同场合使用过,但罗斯福在特定时期的演讲中赋予了 “新政”这个词一种特殊的意义,大家都没有料到 “新政”会成为美国历史的转折点。
新政纲领的设计团队由罗斯福总统智囊团中的三位哥伦比亚大学著名教授组成,他们是雷蒙德·莫利(Raymond Moley),雷克斯·塔格威尔(Rexford Tugwell)和阿道夫·伯利(Adolf Berle),这三位教授包揽了“新政”行动纲领的顶层设计。
罗斯福的顾问班子冲破重重阻力,将政府干预经济的相关措施全部纳入 “新政”中。当时经济学界对由市场还是政府指导经济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分歧,长期以来,美国社会上普遍对政府控制经济持反对态度,认为经济权力过度集中不利于经济增长,政府干预越少越好。而大萧条像一场大地震改变着世界上各种经济关系和社会生态、也改变着政府与民众的思维方式,打破了当时主流经济学家们所持有的资本主义是一个近乎完美制度的看法。
残酷的现实动摇了人们对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信仰,普遍接受没有管制的市场是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所在,政府在关键时刻一定要出面,运用手中掌控的一切资源,抑制银行家们的贪婪,堵住监管方面的漏洞,重建市场秩序,让市场在一个规范的框架内稳定运行。
罗斯福的“新政”分两个部分,先期推出的是短期恢复计划,不仅包括经济援助和改进就业措施,也包括结束金本位和禁酒等方案。随后出台的第二批新政,更多集中在长效机制方面,包括成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社会保险体系和联邦住房局等,从保护中小投资者和弱势群体入手,一扫华尔街盛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政府无论是在解决贫困、就业还是制定市场规则等方面都唱起主角,一旦发现行业内价格方面出现不公平,就会运用政府权力强行干预。罗斯福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位政治家,主动、系统性地利用国家权力让资本主义服务于一些至关重要的社会目的,大胆挑战自由放任学说,大规模试验限制资本主义社会的牟利动机 。
“新政”中的措施从多大程度上解救了美国经济至今仍没有确凿的结论。但“新政”如同春风拂面,让怨气冲天的民众看到一丝曙光,重新唤起国民的士气,在恢复公众信心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也由此开启了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生活的管制时代。(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