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临沧——最后的秘境

发布时间:2016-12-28

 

在澜沧江和怒江怀抱的2.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江河阻隔,峰峦叠嶂,天生造就了一条神秘的地理文化走廊,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的临沧。这是一片隐秘的土地,她因地缘的封闭而神秘,因历史的忽略而珍奇。她神奇地创造、汇集和保留了古滇濮文化、百越文化、氐羌文化、中原文化的基因,多元文化在这块隐秘的土地上碰撞、交融、生成。临沧保留了很多未被现代文明遮蔽的原始文化的因子,闪耀着原生态文化的神秘、朴拙之美。在历史学家的眼中,她是民族文化的大熔炉,是民俗、宗教文化的博物馆,是原生态民族文化得以留存的最后一块净土。

在这日益喧嚣的世界,临沧是最后的秘境、灵魂的栖息地。

■ 文字统筹/张良(云南省临沧分行)

■ 图片提供/临沧市摄影家协会

 

 

 

“摸你黑” “摸你黑”是沧源佤族自治县的一个传统民间节日。时间在五一黄金周期间。节日前,德高望重的魔巴念念有词,通过祭祀求得一种佤族传说中有起死回生功效的神药——“娘布洛”,并将神药制成黑色涂料备用。佤族人认为,神药摸在姑娘脸上,姑娘就会越长越漂亮;神药摸在老人脸上,老人就会长寿健康;神药摸在小孩脸上,小孩就会平安吉祥;神药摸在朋友脸上,友谊就会地久天长。于是,大家越摸越狂,越摸越兴奋,直到尽兴才结束。

 

 

 

 

 拉木鼓 木鼓是佤族宗教信仰的一部分,拉木鼓是祭祀祖先的节日,也是佤族重大的祭祀活动之一。相传,木鼓象征着母亲,木鼓的声音就是母亲的召唤。于是木鼓便被奉为“一寨之母”和“生命之源”,世俗生活与宗教活动都离不开木鼓。佤族人视木鼓为通天神器,无论哪一个部落,建寨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拉木鼓祭祖。

 

 

 

佤族 沧源佤族自治县是中国佤族的聚居地之一,全国65%的佤族世居于临沧,闻名遐尔的沧源崖画群历经三千多年的风雨而原貌依然,还有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佤族原始村落——翁丁寨。佤族同胞能歌善舞、纯朴热情,每逢喜庆之日,男女老少身着艳丽服饰,跳起奔放豪情的木鼓舞、甩发舞,举行佤族打歌会、拉木鼓、剽牛祭祀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沧源佤族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被誉为“中国佤族文化荟萃之地”。在佤族地区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传说。据西盟地区佤族解释,“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意即人类很早是从石洞里出来。沧源地区解释“司岗”是葫芦,意即人类从葫芦里出来。佤族著名的创世史诗就叫《司岗里的传说》。在佤族繁多的神话传说中,表现出较多的对于自然现象和自然实体的崇拜。在这些图腾崇拜中,古代佤族有较为突出的对于女性的崇拜,有许多关于女性崇拜的美丽的神话传说。例如:木鼓的传说,圣母玛奴姆的传说,盐巴形成的传说等等。这些传说中的女性,都被塑造成为具有无限智慧、品德高尚、美丽无比造福人类的英雄。总之,在古代佤族人的心目中,女性和母亲是伟大和神圣的。

 

 

 

 

 

 

在南美乡,以前拉祜族是不与外族通婚的,他们的姻亲关系只限于同一支系的范围内(除血亲兄妹外)。随着外出求学工作的拉祜族人越来越多,婚姻习俗也在悄然改变着,异族联姻的家庭也开始出现。我们所参加的这户人家的婚礼,新郎新娘都是拉祜族,因为新娘的父亲是一位小学教师,比较开明,所以我们得以全程跟同。婚礼那天,整个村落都笼罩在一片喜庆的气氛中,儿童和妇女们端着热气腾腾的锅盆四处奔走,男人们则忙着宰猪、杀鸡。迎亲队伍来了,新郎和伴郎打扮的一模一样,伴娘打扮得也和新娘一样。伴郎伴娘之所以盛装,据称是为了避羞的缘故,让新郎新娘在各种仪式举行中不至于羞涩尴尬。新娘娜朵早已换上了传统的拉祜新娘装,长长的头巾像七色彩虹直落腰下;斜落在身上的“米搓”艳丽夺目;成串的银泡横过胸前滚落;绣满红色、黄色、绿色纹饰的大褂,像一簇簇火焰在跳跃、燃烧……

 

拉祜族 拉祜族有拉祜纳、拉祜西两大支系。南美乡拉祜族属拉祜纳支系。在拉祜语里,“纳”为黑色之意,拉祜纳又被称为黑拉祜。学术界以氐羌为拉祜族源,南美乡的拉祜族仍保留着自己的族群记忆。历史淹没在口头传唱的大量迁徙史诗和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史诗《索朵》、《根古》、《年歌》、《中邦命邦》中均有拉祜族南迁至“牡缅密缅”的传说。拉祜人原先从青海一带游猎为生,一路迁徙而来,清代道光年间,《普洱府志》中载拉祜族“打猎为主,居处无常,山荒则徙”。打猎是典型的拉祜族传统生产方式。这从“拉祜”一词的称谓中可窥其端倪。拉祜族称虎为“拉”,“祜”是一种烤肉的方式,意为拉祜族是勇敢的猎虎民族。拉祜族男人必须同“猎人”二字等同起来,才算真正的男人,善猎的男人则会得到更多异性的倾慕。

 

 

 

 

 

 

俐侎族 据《云南通志》记载:“俐侎蛮,男子好皂衣,面黄黑,善弩猎,每射雀即啖。女子分辫赤足,出外常披花巾,以蔽其身。” 走进俐侎山寨,妇女和孩子都身着清一色黑色传统服饰。据说俐侎人崇尚黑色,黑色能给人安全感并且沉静。在俐侎山寨,女人们的穿戴从来都是自己亲手张罗,自己织布、自己漂染、自己缝制。漂染的颜料,是一种叫香树的树皮熬制,做饭的厨房同时也是一间制作染料的作坊。男子头上很少戴装饰,已婚妇女常常头披黑巾,未婚女子则头披花巾;妇女喜欢戴银或铜的耳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