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Yesterday

发布时间:2016-01-06

编者按:这些在客户版耕耘过的伙伴,有走有留,十年再聚首。他们有着各自的任务,绝非是可有可无的。每个人细微的工作,如同一个个环,串起了客户版这条链,使它拥有了今天的力量。大家的意义就在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入进了客户版的办报宗旨,承前启后,一以贯之。怀念意味着曾经的用心倾力,福不唐捐,播种过,必会收获。

 

 

 

 

 

 

 

 

 

 

 

 

 

 

「王璧君」

打从开始写作文,就被要求写好人好事,能写作文的年龄其实已经不小了,周遭的人暖悲情和文学作品中都有所感受,好坏是非已不是简单的判断,所以何为成了我50年来写作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坎。侦探和人物传记类书籍我最喜欢,源于它们有逻辑还很复杂。孩子酷爱关于包拯的连续剧,问过我一个问题:那些杀人的人很可怜,他们其实都有自己的理由,为何不能放过他们?这个问题也是我自己的问题,我相信也是人类的问题。关于陪审团的电影一次次被翻拍,一次次被叫好,是否就是对是非与人情道德的一次次反省和追问呢?与新闻打交道二十年,要说有什么感悟,那就是是非都在是是非非中,做好是是非非的记录。

 

 

「刘静」

马换了一次又一次,路愈赶愈远,再要回去也来不及了。于是我只得继续往前赶。很多时候,能力就是在这样一种主动与被动中慢慢养成了。不敢说的话、不敢做的事,说了,也做了。然后明白,原来我可以。回头看,会嘲笑那个为了证明而为之的自己,也会给那个笃定坚强的自己叫个好。仍然爱犯看不惯的老毛病,但已经能体会到一些,不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也不用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哲理。忘我投入时,开始提醒自己,别强求。从来不怕困难,却爱在顺境中迷失。其实,我从未改变,只是还不曾了解自己。

 

 

「张小雅」

前段时间,一位母亲在北京地铁公开哺乳是否妥当的事件被微博等自媒体炒的沸沸扬扬,最终以发布视频的微博公众号公开道歉、关闭评论为结果不了了之。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同样是一位正处在哺乳期的母亲,我很能理解她在公众场合的做法。哺乳的这一刻,母亲的身份大过了女人的身份。但生娃之前,恐怕我也不能泰然处之地面对公众场合哺乳这件事,总觉得好歹得回避或者遮蔽一下。这态度上一百八十度的转弯,源于自己身份的转变。做媒体也一样,记者写的文章、编辑做的版,也都是有态度的,但这态度或此一时彼一时,都源于身份的转换、立场的不同。这也是为什么不同记者写同一个人有不同的展现、不同的编辑做同一个版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客观的大原则不变的情况下,这样的转换能带来不同视角、激发不同灵感,也是一件不错的事。

 

 

「李莹」

10年到底变化有多大?10年前,最NB的手机是Nokia10年后,你是否和我一样怀揣肾610年前,我们在QQ秀空间、秀黄钻,10年后一个人孤独面向地球的界面让我们不再沉默10年前,我们在商场血拼,10年后,我们在某宝全民疯抢;10年前,我们的反射弧还不是很长,10年后,李雷爱上韩梅梅、小丸子和花轮的爱情让我们脑洞大开……10年前,是我曾怀揣梦想的幼稚童年,渴望着拥有些许的不平凡,10年后,我在嘲笑中二的同时,唏嘘青春,感叹纯真……所谓成长,即是经历。经历挫折,接受规则,原来每个人都比自己想象的要强大。流年似水,感谢你,那个无畏的年华。

 

 

「张瑾」

客户版六周年的时候,我说,六岁还只是童年。转瞬就撞上十年,童颜不改。

    这是一个媒体像盐、记者式微的年代,所以妄谈初心,也不必追问始终,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人生的种种,结果都是与自我和解的过程。

    能坚守,也算是弥足珍贵的热爱。

如果你还有十年,我希望我还在。

 

 

「李静」

昨天在车的后视镜上看到一只极小的蜘蛛在辛勤劳作,忽然想到是自己将车停在了树下并且忘记了关后窗,所幸粗心并没有给我带来经济损失。都说蜘蛛与知足谐音,寓意知足喜事连连。想想,其实不无道理,懂知足的人,自然是乐观的,一个乐观的人,自然不会太苦,心快乐了,喜事也就不远了。

    加入客户版已经有两个年头,这期间有过困难也有过无奈,但好在,心一直很大,很知足,乐呵呵的也学到不少东西,最关键的是,一直坚持做自己,并没有因为任何事而改变、影响自己的初心,这是不易的。

当然,我的知足并非对自己没有要求,正相反,要求很多,但我不会为之所累,因为我会时刻提醒自己,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追求了不该追求的,而我们努力追求并且不断靠近的那个目标,只会让我们觉得快乐。

 

 

「张咏洁」

2015年似乎过的很快,在扬沙与雾霾的迎来送往间,月份牌儿又翻过了365页。一个小小的腕关节周围炎,从治疗到复发再到治疗,占去了这一年的一半儿光景,不急不躁,在感受左撇子的生活过程中倒也是别有乐趣。左手用筷子如今也是相当娴熟,椒盐花生米这般小物,就算置于旋转桌上也是夹拿自如;而书写担当现在也可以由左手来临时客串,眼见落下去的一笔一划又好像回到小时候钻研田字格的时光。小时候遇着个小磕小碰,长辈会说,没事儿这样反倒皮实;长大了,遇着各种磕碰的时候反而更多,其实还是那么个理儿,没事儿,这样反倒充实……

 

 

「薛洁」

编辑在约这期稿件时细心地(在我看来是有用意的)发来几张合影,我久久定格在其中一张:那是九年前的一次聚会,也是隆冬时节,客户版临近开门的一张全家福。九年倏然滑过,照片上的10人有8人已经离开客户版。

    二十一年前,工作之余,我把生平第一篇稿件投给当时京城颇有些名气的杂志,还记得收到样刊时的兴奋。然后,兜里揣着特约记者证开始了业余记者生涯。又然后,在家人一片反对和质疑中砸了自己的铁饭碗,毅然报考了北京市的媒体;十四年前,来到《建设银行报》,从此初心定格……

感谢编辑,让我有机会盘点一下自己的初心。凝视九年前客户版的全家福,留下的、离开的都不打紧,相信他们都没有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更相信他们的初心都悄然在心底绽放。

 

 

「易芳」

时间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那么时间其实究竟是什么。

    万物理论说,时间是一种实体的存在。在五维空间里,过去可能是一条河,而未来可能是一座山,它并非是虚无的,只不过我们看不到。

    那么,十年意味着什么。是从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眼泪不为你而流也为别人而流的经典诠释吗?还是并不相识的你我其实仍然坐在过去那条河的两岸,而已成陌路的我们也还仍未到达那座等待跨越的山峰。

    这不是一个属于文字最好的时代。但最坏的时代从来都是最好的时代。长久的写作就是长久的思考,时间越长,越不是倚一时灵感而就的活计。书写是一个人垒墙筑城的世界,吃得下苦劳,也要耐得住寂寞。在我看来,文字最终就像时光的琥珀,它凝聚了瞬间,也呈现了永恒。

    一个人,一些文字,和十年时间,最终得出的,可能就是你看到的这三五百字。

    也有人说,时间其实并不存在,它只是我们的幻觉。

    十年一梦,不要说一张报纸,一介媒体,一个平台,就算是一个时代也早已经足够落幕。但我们来到这个世间,为的也不过就是那一道光,一点亮,一豆火苗,一指尖的温热。

    你问,它们真的存在过吗?

我说,你来过,我记得,便是人间。

 

 

「余江灏」

5年零5个月,在一个人的职业历程中虽不算太长,但也足以留下不少难忘的记忆。在与客户版同行的近2000个日子里,在一次次访谈、一段段文字、一张张照片和一个个版面中,我完成了从校园人到职场人的转变。4年前,我离开这里赴美国求学,随后在金融投资领域开始新的探索。几天前,当编辑打来电话约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心中不免涌起丝丝暖意。记得当初说过,办一份报纸,就像开启一部知识的永动机,在纸媒渐趋失落的数字化时代,这里依旧为喜欢文字的人留着一片墨香的土壤。衷心祝愿客户版的小伙伴们继续努力,不忘初心,下一个十年,我们再见!

 

 

「晏明」

转眼间,离开《建设银行报》已有将近六年时间,这六年时间虽不长,但也足以让人忘记很多事情。所以,在接到约稿电话时还是挺意外,毕竟离开这几年联系的很少,许多同事也没有再见面。但是编辑的这一通电话却让我想起了很多往事,还是熟悉的声音,几乎在她报上名字的时候我已经对上了号。挂了电话,细细回想许多往事浮现在脑海,想起每星期最最忙碌的周一,从交稿、改稿、定稿到排版,马不停蹄;也想起忙里偷闲,跟同事在食堂看球时的兴奋……有些事情虽不被时常提起,但永远都是美好的回忆。最后,祝《建设银行报》越办越好。

 

 

「杨捷」

本不是科班出身,自《建设银行报》开始反思新闻课本的教条羁绊,晓行夜宿、边打边撞地在新闻主义的路上。缺少成名成家的强烈愿望,只是执份天真于理想,一盘再盘,有所获就敝帚自珍。十年来,工作从新闻前沿过渡到后台,越发悟到让人说真话很难,用真实的道理引导人更难。十年间,谷底负重上坡难免负气,翻过一岭眼界又顿觉开朗,前望高山、回想过往总不由自惭形秽。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以先贤为榜样,工作、生活,每有彷徨,常默念《送东阳马生序》自勉,扪心自问重又静下心来,让自己少些戾气,多些定力。感谢《建设银行报》给了我珍贵的机会和最初的梦想。十年一念,愿您越办越好!

 

 

「石兰京」

夜阑人静,The Beatles呢喃叩响我心窗,忆起与你相偎相依的那些年,往事在我胸中翻涌……

    Yesterday ,如果没有遇见你,就不会知道,有一种遇见,春暖花开; Yesterday ,如果没有遇见你,就不会知道,有一种遇见,情深似海;Yesterday ,如果没有遇见你,就不会知道,有一种情感,笑着思念……

    有人说,时间可以改变我们的容貌,却在心里留下彼此的影子。是的,有些已经慢慢忘记了,一瞬间的重逢和偶然,一句熟悉的问候,想念,勾起曾经快乐无限。

请别带走那些美好时光,被记住也是一种美丽。

 

 

「刘蕊」

2006年,做了4年全职母亲的我,来到《建设银行报》客户版接任美术编辑的工作。这个时候报纸的版面还是未知,记得那时对于这份工作充满了激情,准备好迎接这新的挑战。每周三,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去拿新印出的报纸,看着它,会感到由衷的欣慰。每次都会珍存一张,直到今天,也会偶尔翻看。打开它就会带给我莫名的温暖和无限的回忆。在客户版两年的时光,匆匆而过。离开单位重拾旧业,我又回到了学校,继续进修自己热爱的艺术专业。人的一生也许总是在不断的转换着角色,而每次选择总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只有这个声音能够指引我,告诉我下一站是哪里。我会时刻在路上,不断成长,也许会在未来与你再次相遇。

 

 

「马元洁」

我,现主妇一枚。闲时入坑微博,偶尔也发些生活。某天突然有人私信了我一堆带脏字的话,大致内容是觉得我显摆,没有品味,有点钱就瞎得瑟之类的。当然原话说的比这难听,本想三言两句骂他个四脚朝天,但匆匆一瞥就把私信删了,非常温柔和蔼。本宝宝又不是人民币,不需要人人喜欢,我的生活我做主,就如郭天王说出错的鞋子=不合适的感情,单看此话我想也适用于生活和工作,别人的评论于己无关紧要,鞋子是否适、有没有出错真的只有自己才知道。所以淘宝买鞋的你,stop。试过这鞋子,才知道是否真的适合。

 

 

「张霞」

最近在读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吴欣歆老师写的《十年了,停下来思考》这本书,吴老师在接受写作任务时,正好教书十年,处于得意失意并存的阶段。她在书中描述了那个阶段的困惑与迷茫,初步展开了理论的思考与探索,她在思过的基础上求变,在求变的历程中探寻自我。她在书中这样说道:这十年,可没少跌跟头,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却丝毫不觉得痛苦,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成长痛化蛹成蝶的过程是成长拔节的过程,使你眼前一亮,豁然开朗。拔节成长会令人欣喜,也令人尊敬,也希望客户版在下一个十年里攀登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