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唱金曲
编者按
近日,世界黄金协会公布了最新的各国黄金储备数据,截至2015年4月,全球官方黄金储备共计31997.4公吨,其中欧元区(包括欧洲央行)共计10791.6公吨,占总比重的55.8%。有机构曾经这样评价黄金在全球经济的地位: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中心作用,虽然世界早已不是金本位制,但美国和欧洲的央行储备中依然有很大一部分是黄金。央行仍把黄金作为一种资产储备,而且是"货真价实"的资产,因为黄金具有很高的内在价值,它永远不会像其他金融资产那样,有成为垃圾的可能。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去年也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黄金消费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在10年中增长超过4倍,如今更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外汇储备库。黄金做为一国经济保障的独特资产,更作为央行来平衡国际汇率的利器,其储备能否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敲门砖、如何通过增持发挥黄金更大的效能、能否最终实现藏金于民的预期……这些都将是未来看点。
资料来源:世界黄金协会 截至2014年7月
人民币国际化再添一道有力保障
■ 高峰
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美元走强,黄金风头开始减弱,但其储备价值地位并未丧失。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黄金的价值储备地位依旧稳定,近段时期以来,新兴市场等多国央行均在增加黄金储备。专家指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黄金储备占外汇比例偏低,增持黄金有利于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信任度,能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目前正是金价疲软之时,亦是增持黄金储备之机。专家指出,美国退出QE后,美联储加息预期强烈,大家普遍预计2015年上半年金价低迷。虽然3月18日美联储利率会议宣布暂时不加息,黄金市场因此反转连续上涨一周,但此行情不会太长。
黄金价格、人民币、欧元等资产价格主要受美元影响,因此,目前黄金价格上升很有可能是暂时的。黄金与美元的负相关性一度高达80%以上,美元走高是长期趋势,因此,从长时段来看,黄金价格不会太高。
从3月份情况看,金价有连续9天下跌,也有连续7天上涨,全月累计下跌2.4%。至此,金价已连续3个季度下行。
多国在金价波动中,纷纷把握时机增持黄金。IMF近期公布各国2月份黄金储备变动情况显示,哈萨克斯坦连续第29个月增持黄金;塔吉克斯坦也增加了黄金储备;俄罗斯、印度和土耳其3国近年增持的黄金量占所有央行增持黄金的60%;美国仍然是全球持有最多黄金储备的国家,排名前四的国家持有超过全球50%的黄金储备。
此时,欧洲也在增持中。据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央行的黄金储备在今年1月增加了7.437吨至10891.885吨。瑞士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欧元区经济出现了很大的波动性,一些主要货币波动加剧,对一些央行来说,黄金变得有吸引力。
相比很多国家,中国黄金占外汇储备比例偏低。中国持有的黄金占其外汇储备总额的比例,远低于10%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根据世界黄金协会(WGC)2014年7月公布的数据,中国目前黄金储备只有1054.1吨,占外汇储备的比重仅为1.6%。而德国是71.7%,美国高达74.7%,连俄罗斯和印度等新兴国家也都在5%以上。2014年第四季墨西哥为2.4%,澳大利亚为5.7%,印度为6.7%,俄罗斯为12.1%。
黄金占比低对中国外汇储备的稳定性有影响。世界黄金协会在一份报告中称,中国应该将黄金占外汇储备总额的比例提高至约5%,以帮助分散外汇风险,同时,增持黄金储备将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提供砝码,有助于未来黄金定价权的争夺。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自然的市场化过程,中国在推行人民币国际化之际增持黄金储备可以提振投资者信心,同时增加人民币信用风险控制能力。人民币要国际化,增加黄金储备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因为这可以提高人民币在世界上的信任度,扩大人民币的流通能力。
中国的金融要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要有具体措施落地,黄金将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开路先锋作用。如果中国真的拥有3万吨黄金储备,如此规模的黄金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民币的坚强后盾。
就在上月,央行推出新规,对黄金及制品进出口数量进行限制性审批,并施行准许证制度,自2015年4月1日起施行。从4月1日起,在海外拥有资产的国内矿商也将被允许直接进口黄金。国内进一步放开黄金进出口限制,有助于扩大黄金市场,国内金价将下跌,鼓励买黄金,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托底。
(中国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教授、作家)
链接:
一句话了解人民币国际化
什么是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能够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计价与结算、国际金融市场借贷与投资以及外汇干预的货币,即像美元一样成为其他国家的储备货币。
中国为何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有助于减少持有庞大美元储备所引起发的风险;有望推动、倒逼中国的国内改革;获得更大的国际话语权。
人民币国际化有哪些好处?
通过本币计价减少潜在的汇率风险,有利于促进进口;以本币借入外债或持有外国资产,降低流动性和汇率风险;国内金融机构可获得更大的国际影响并可在全球获取铸币税。
人民币国际化要经历哪些过程?
主权货币实现国际化通常要经历三个阶段: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有数据显示,2014年12月,人民币已经上升为全球第五大常用支付货币,市场份额创下2.17%的历史记录,仅列于日元、英镑、欧元和美元之后。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银行
——人民币国际化让全球贸易更公平
■ 海登·布里斯科
世界在未来可能将形成一种强大的格局:美国和中国,两个经济增长大国;两种主要货币。
在中国大张旗鼓宣传的经济改革中,其核心部分正是它的货币——人民币的国际化及其资本市场的自由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改革不仅会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
当中国的改革成功之后,其结果可能是一个更加平衡的全球经济,以及一个在选择贸易结算货币方面更加公平竞争的环境。
人民币可能会在亚洲乃至拉丁美洲实现储备货币地位。中国人民银行(即中国央行)应该成为全球商业的一个主要的流动性提供者。在这方面,中国央行会挑战美联储和欧洲央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联储的全球主导地位将会受到抑制,因为人民币的崛起意味着美元将不再像过去那样向世界各地传导美联储的货币决策。
要想评估这些设想成为现实的可能性,关键在于理解推动中国改革议程的动力源泉。
和许多新兴国家一样,中国历来用美元进行国际贸易。那个时代实际上已在2008年9月份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告终,当时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宣告破产,这起事件导致全球信贷市场机能瘫痪,世界贸易大幅缩减,因为出口商和进口商在获得美元融资方面遇到困难,这个经历使得中国政商界人士以及普通百姓都明白如此依赖美元所面临的风险。
中国政府通过中国央行作出的第一个反应,是与包括澳大利亚和巴西在内的一部分最大贸易伙伴国建立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10年,中国向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第一步:中国央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达成协议,让人民币可在香港交付使用。这种离岸人民币被定名为CNH(以便与在岸人民币CNY区别开来),催生出CNH债券市场,并且开始让那些参与中国贸易的人能够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到了2012年第二季度——诞生后仅仅两年,CNH就已经在中国的全球贸易结算中占到一成份额,一年半之后,这个比例已经翻倍至20%,据此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这个比例有可能再次翻倍,甚至达到50%。人民币已经在全球信用证市场上占到9%的份额,超过欧元和日元。
这一势头得益于中国的国有银行,这些银行为亚洲、欧洲、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全球金融中心提供流动性。自2013年1月份以来,按照支付额计算,人民币已经从全球第十三大支付货币晋升为第五大支付货币。
在金融危机之前——那时制成品出口行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中国通常被称为世界的工厂。近来的这些新情况已经表明,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最大的银行之一。
中国降低其国际贸易对美元的风险敞口的原因还包括地缘政治以及宏观经济目的。根据外汇储备的积累情况来看,对于世界经济而言,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变得实在是过于庞大,得益于经常账户盈余重现创纪录水平,中国的外汇储备正在迅速逼近4万亿美元。
不可避免的,这些资金的很大一部分被投资于美国国债市场——这个债券市场拥有足够的流动性来吸纳如此庞大的资金,而事实证明这对中国来说已经变成一种政治上的尴尬,因为美国政府认为中国之所以购买美元资产,是为了让人民币币值继续被低估。据美国财政部统计,在2014年9月份,中国持有1.3万亿美元美国国债,是最大的外国持有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矛盾将会逐渐缓解。通过让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不再需要借助于投资美国国债来抵消美元流入造成的影响,而且,通过鼓励资金跨境双向流动,更多的外国实体会考虑借入人民币。(联博资产管理公司亚太市场固定收益总监)
(文中观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