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微融资新模式 多家银行开办POS贷
■ 本报记者 刘静
新年伊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率财政部、发改委、工信部、银监会、证监会等多个部委负责人考察深圳,并参观了内地首家互联网民营银行——微众银行,见证第一笔贷款发生。他形容是这银行的一小步,金融改革一大步。2014年12月获银监会批准开业的微众银行,主要开展针对个人及小微企业的贷款等业务。在国家积极发展小微贷款机构的同时,大型银行的小企业信贷业务也在朝着降低成本和提高信用评估的方向迈进。
去年以来,随着银行和银联合作的深入,多家股份制银行开始推出针对小企业的融资产品——POS贷。所谓POS贷,即各银行主要依据小微企业POS机刷卡交易的流水,来测算其经营规模,再根据交易流水来给予小微企业贷款。根据小微企业POS机刷卡交易的资金结算量及稳定性的不同,小微企业最高可获得50万—150万元的贷款,无需抵押、担保,年化贷款利率12%—14.4%,最快几分钟即可申请成功,并且按天计息,随借随还,一次申请可循环使用。据记者了解,继2013年中信银行率先和银联商务推出POS网络商户贷款业务之后,目前建行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以及一些地方商业银行均推出了此类产品。
记者从建行小企业部了解到,建行“POS贷”属于小微企业大数据信贷产品,截至2014年11月末,已在建行13家分行开办。除了POS贷,小微企业大数据信贷产品还包括“信用贷”、“善融贷”、“创业贷”、“结算透”和“税易贷”,统称“五贷一透”。
“原来寻找客户很花时间,现在POS贷的筛选由计算机完成了,每个季度筛选一次数据,提供给客户经理一次名单。而且,这些趴在行里的、有结算记录的客户比起陌生的客户更加容易了解情况。客户经理要做的,就是专心去实地看看企业经营和企业主个人情况。”小微企业贷款户数比较多的建行湖南省分行POS贷业务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建行的一份小微企业大数据信贷产品推进情况通报中,记者看到这样一个评价:小企业部与信用卡中心、个人金融部门以及第三方收单机构合作,批量挖掘小微企业收单数据,大数据信贷产品在拓展小微企业信贷客户数量、节约业务成本、控制业务风险、提升网点服务能力、增强价值创造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提出的“信贷配给”理论,由于小微企业贷款风险高,银行并不会简单采用提高风险定价的办法来向其提供贷款。银行为了降低信贷风险,宁可放弃高利率也不愿向小微企业贷款,实际出现“信贷配给”现象。也就是说,银行不会为了赚取高额利润而冒险向小微企业贷款。POS贷产品的核心是银联系统所掌握的海量用户交易流水。公开资料显示,银联商务的业务网络覆盖了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合作商户和维护的POS终端分别超过200万户、300万台。这为银行开展小企业融资业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同时也看到,随着网贷的价值逐渐被挖掘,POS机正在成为各大银行跑马圈地的新市场,风险也暗藏其中。某业内人士表示:“虽然POS机积累的商户流水量、反映的商户经营状况等为银行信贷提供了依据,但由于这一数据不能与商户其它经营数据互联互通,比如许多商户可能同时配备不止一家的POS机,在数据获取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和难度,甚至有的商户可能已经在某P2P网贷平台有了贷款,所以POS机流水能否准确地反映商户的还贷能力和信用等级有待商榷,毕竟各家银行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盘’。”
目前,保护银行业的两个最重要的门槛——市场准入和存贷利差已经在逐渐弱化,那么,差异化竞争将成为未来主流,只有那些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及技术,有效降低营销成本和信用风险管理成本的银行才能最终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