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
时间的馈赠
——2014年度中国电影市场盘点
■ 砂时计
陈思诚《北京爱情故事》、邓超《分手大师》、韩寒《后会无期》……新导演执导、中小成本投资却换回巨大票房收益的“奇葩电影”,几乎挑翻了自《英雄》起所建立的所有大片法则,而新导演新作品的成功让人看到希望,也似乎看到了一套适者生存的新法则。江湖新规则,或许正在悄然间有序地建立着。
2014年影坛,总结起来,大导新片口碑平平,张艺谋的《归来》差强人意;许鞍华的《黄金时代》文艺化的风格难讨观众欢心。反倒是青春片屡屡获胜,或许是青春的本身就很美,坐在电影院的那刻,寻找的只是一段属于自己的记忆。
电影是关于时间的魔法。
人的生命有长有短,但长不过百年。这是造物主的公平。自从电影被发明以来,人的生命便在这光影里得到了恩赐般地延长。吾生也有涯,而影也无涯。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在电影院里体味几百上千种不一样的人生。你可带入可抽离,可亲历可围观,你的生命就可以一直这样不带重复的无限放大延长。电影是造物主对于我们有涯生命的无涯馈赠。中国电影,乘中国经济腾飞之大势,汇世界电影行业发展之经验,集中华文化积淀之智慧,每走一步都是一捧中国时间带来的馈赠。
300亿?就差那一步之遥!
296.39亿!增长幅度高达36.15%!这也是2011年以来票房涨幅最高的一年。虽然由于12月贺岁档混战,后期乏力,今年年度总票房未能冲破300亿的门槛,但这一数据还是相当饱满、相当漂亮。
今年票房排名前20的影片中,国产片与进口片在数量上,平分秋色,但各自的票房总和,进口片要高出7亿。这其中主要的票房来自于《变形金刚4》。而国产影片中,《心花路放》和《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表现优异,而被寄予厚望的《一步之遥》却在上映之后收获两极口碑,最终票房估计难过《让子弹飞》的水准线。也正是因为《一步之遥》的疲软表现,让年度票房距离300亿整数大关,也有了这让人扼腕的一步之遥。具体票房排行见表1。
截止日期2014年12月31日 数据来源:艺恩网
后发优势的惯性还在向前
中国电影市场起点相对较低,这为电影产业带来了强劲的后发优势。这种后发优势的原动力来源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乘其势,共发展,顺势而为,水到渠成。
从中国电影票房及屏幕数增长情况看,自2005年以来的十年时间里,中国电影走过了一个快速拉升期。这一时期,主要是由于院线的加速建设和观众人数的急剧增加,中国电影票房从08年的世界前十不入,到2012年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票房。电影票房和中国经济总量成正相关。201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正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电影票房正是经济提升的一个层面上的表达。
从观影人次增幅来看,虽然自2010 年达到的高峰期之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今年在影院以及银幕数继续快速增加的市场背景下,观影人次增幅还是超过13年。当然,随着硬件设施建设和增长的趋缓,硬件条件增长带来的观影人群涨幅也势必将会日渐缩小。接下来,中国的电影行业将在平稳、匀速的状态下运行一段时期。但是平稳时期对于一个一直在超高速发展的后发新兴市场来说,对于这市场中的很多几年来持续收获高额利润的从业企业来说,即是遇到了发展的瓶颈期了。这种“瓶颈”给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变数,而这些变数共同作用的结果便是形成了行业的新常态。具体变化见表2、3、4。
截至日期2014年12月19日 数据来源:时光网、电影票房官方微博
截至日期2014年11月数据来源:时光网、中国电影报官方微博
截至日期2014年11月数据来源:艺恩智库、中国电影报官方微博
行业发展的几个新常态
目前国内的电影市场来说,即使遇到了一些速度上的瓶颈,但上升潜力仍十分巨大。各种资本纷纷涌入,各种新兴的科技、政策资源也多方支援,国人在观影消费能力和意愿上也提升到了一定的层次。如今,电影在制作、发行、放映、海外扩张等许多方面都发生着深刻且深远的变化。本文将攫取其中的三个方面,就其在今年的发展进行简要的阐述。
制作:人人都爱大数据
乐视影业总裁张昭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到:“我们现在要做的,最核心的就是互联网时代的电影。”这是乐视出品的《小时代》系列电影大获成功后,乐视影业分享给中国电影产业的一条箴言。是的,电影的互联网时代来了,电影的大数据时代来了。
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就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对于电影行业来说大数据就是“始于互联网、指向用户、可量化投资”的一种电影制作理念。更直白的说,大电影就是让电影从业人员“算出拍什么,算出怎么拍,算出谁来看。”
今年,大数据创造的电影神话之一便是《老男孩之猛龙过江》。作为从微电影成长起来的第一部大电影,《老男孩猛龙过江》的诞生就是大数据选择的结果。2010年,优酷出品的微电影《老男孩》在优酷创下了震惊互联网的8,000万次播放量。优酷认为,影片的播放量,代表着观众的选择,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数据。同时,优酷通过其“中国网络视频指数”分析了《老男孩》粉丝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域构成,并通过影片顶踩、评论及转发数据,获知观众喜欢和不喜欢的内容点。基于以上数据,《老男孩猛龙过江》应运而生。神曲《小苹果》也为电影的成功保驾护航。在电影创造之初,优酷做了一个大规模的用户调查,选出老男孩的关键词依次为:音乐(149万次)、梦想(103万次)、青春(102万次)。以这个调查结果为基础,在筹备大电影时“对症下药”,加大了音乐的“戏份”。最终,老男孩电影在前有狂揽20亿的《变形金刚4》,后有郭敬明、韩寒联袂出席的《小时代3》、《后会无期》的残酷档期中,拿下2亿票房,成为今年中国国产电影的一抹亮色。
当然,2014年,中国电影与大数据的痴缠,并不总是以喜剧收场。电影《黄金时代》主创一流、大牌云集,却在遍地是金的国庆档遭遇票房滑铁卢,这部投资7000万的电影,最终票房未能收回投资,成为今年影市最大的冷门。最令人瞩目的是百度在其中扮演的尴尬角色。基于大数据得出票房前景的百度,在其为电影启动重酬的发布会上预测,《黄金时代》最终票房可达2.0~2.3亿,并承诺了用户8%-16%的权益回报。最终的结果却是给大数据和电影众筹分别浇了一盆冷水。
尽管发展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业内人士还是坚信大数据这个概念是对于电影行业的解放,是一种启蒙式的风暴,是一个把理性、感性、思辨融合起来的过程,它让电影行业更加工业化,使其更冷静、更客观,更富有操作性。在数据足够庞大,分析模型成熟,行业发展成型的大前提下,大数据将为电影行业带来革命性的前景。
发行、放映:新媒体成为新动力?
中国电影还不是一个结构平衡的产业。以2013年为例,突破200亿票房收入的中国电影行业,整体行业产值才277亿,票房收入成为整个行业绝大部分的产值来源。电影是典型的长尾产品,衍生品销售等稳定收入占到影视业务收入的70%以上。北美市场2013年电影总票房为109亿,而109亿仅占其电影收入的13%。然而在我国,电影产业的收入主要来自票房和贴片广告,盈利模式单一。积极探索电影票房外的其他收入模式,成为是一年来很多业内企业的工作重点。而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便是电影的新媒体版权销售领域。
今年8月,成龙甫一杀青的《天将雄师》便被国内新媒体版权贸易商华视网聚公司以3000万的价格独家买断,创下当时国产电影数字版权价格的新纪录。该公司副总裁金永全更放言:“电影新媒体收入或将超票房。”要实现这一豪言,为时尚早。去年国内电影新媒体产值为20亿元,仅相当于当年电影票房的十分之一。但是,今年中国电影的网络版权市场一路高歌猛进却是不争事实。2010年上映的《让子弹飞》独家网络版权价格为500万,而如今姜文的《一步之遥》独家网络版权已经飙升至3000万。现在几乎所有的视频网站都涉足了电影的网络点播业务,竞争激烈,电影网络版权费用自然水涨船高。可以想见的是接下来的几年当中,新媒体中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同时,随着硬件上如居所视听娱乐设备的革命性发展,软件上三网融合的最终实现等,居家付费看电影、手机终端看电影,便会如付费电视一样,终将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届时,上视频网站付费点播电影,与20年前上碟片出租店租看影片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平台和介质的转换罢了。为了实现这样的行业发展目标,需要政策方面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大力支持,从目前看,国家已经加大了力度。今年下半年以来,人人网、射手网等大型翻译、字幕网站纷纷关闭,可以看出其中释放的信号,为了保护版权,促进行业正确发展,政府与行业都在不遗余力的努力着,网络免费电影午餐正在成为过去。目前,这一领域还处于发展初期,上升空间巨大,将来很有可能成为整个中国电影行业发展最为迅速的版块,成为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
乐观人士认为,随着新媒体实力的日益壮大,电影在新媒体的发行会和院线同步,甚至早于院线都是有可能出现的。这也不失为一种可能。相信,有着庞大用户支撑的中国市场,新媒体必将成为电影产业更为有效的延展,电影产业和新媒体作为内容渠道和平台的关系,必将是共生共荣,从而构成更健康、合理的产业结构。
海外投资:怀揣梦想还是逼不得已
“中国养猪的、做乳制品的、开餐馆的、做金属管材的、卖五金的、放烟花的企业有什么共同点?答案:都变成了影视公司。”国内一个投行的老总曾经在微薄上如此吐槽。一句话道尽近两年来国内影视资本的热火朝天。中国电影行业的高速发展和高回报的光环吸引着各路资本奔进影视业。以基金为例,在2000年以前,我国影视专项产业基金只有一只。到今年,大大小小的影视基金数量已达百家,总规模约千亿元。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各路影视资本,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但同时也为整个行业带来利润锐减的必然结果。有说法是,目前国内90%的电影投资都是在亏本。这当然有些夸大其词,但是利润的急剧下降却是事实。一些传统的影视公司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
早在2012年,万达便斥资26亿美元收购了美国第2大电影院线运营商AMC娱乐控股公司,轰动一时,并拉开中国企业投资海外影视市场的大幕。今年以来,这一脚步日益加快。万达继美国之后将正在积极运作在日本和欧洲收购电影院线运营商。年底,万达又高调宣布加入好莱坞影视制作界老牌劲旅狮门影业的争夺战中,在这场战役中,前后出现复星集团、阿里巴巴等企业身影。其中,阿里巴巴更早在今年7月就与狮门影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推出独家订购类影视娱乐服务。同时,万达还积极运作投资另一家好莱坞著名电影公司米高梅。今年6月,复星集团宣布与Studio 8公司签署投资协议,投资金额预计超过2亿美元。同时,中国企业投资的目光也投向了近年来风生水起的韩国电影市场。10月,华策影视便花了3.2亿人民币收购韩国本土票房份额最大的电影公司Next Entertainment World 15%的股权。
“走出去”的另一方面,是直接投资海外电影。与之前的合拍片不同,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影视公司直接注资好莱坞影片,用中国的钱拍美国的电影,而不仅仅只是让中国的市场为好莱坞影片提供大票仓。博纳影业将携手二十世纪福克斯联合制作4部电影,与环球影业公司联合制作1部电影,博纳影业将承担制作费的约一半。同时,中国的资本还出现在了在奥斯卡级别的影片中。由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狂怒》也成为华谊兄弟和美国著名独立厂牌QED合作的第一部电影,让中国资本在投资好莱坞严肃影片上看到了可能。
中国电影资本走出去,有着各式各样的理由和因素,有情非得已,有怀揣梦想。当然资本只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逐利。同时我们也相信在逐利的时候,如何既收获“鱼”,又收获“渔”,一定是大部分中国企业在布局“走出去”蓝图时共同的愿景。复星集团就表示,收购好莱坞的电影制作公司,是要将好莱坞先进、成熟的电影制作经验及方法、电影理念及技术和完善的制作发行体系引入中国市场。“走出去”,最后还是为了要更好地回归。
2014年的中国电影市场,高位运行数年后,确实是遇到了增长的瓶颈,但瓶颈是暂时的,电影行业未来一定会突破目前的许多壁垒,向着更加健康、平稳的方向行驶。这一方面源自于政府对于电影行业的大力扶持,随着国内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电影院线外的收入一定会大幅度提高。同时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持续发展,互联网将会成为电影行业新的发展支撑点。在完成院线铺设和屏幕数量的稳定后,着力提高上座率,积极培养观影习惯,传统电影产业的运行规则也一定会在硬件条件不断完善的奠基下,在信息时代便捷获取手段不断丰富的加成下,运转的更加流畅、从容。
这就是时间带给整个行业的馈赠。
变革中求发展
■ 严敏
2014年虽然已接近尾声,然而中外电影产业还在不断发展进步。即将到来的2015年更被誉为“超级电影年”,届时会有更多精彩电影值得大家关注和期待。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里,世界电影发了明显变化,不论是总的格局还是风格流派,抑或产业本身。
据初步统计,去年全球电影总票房约500亿美元。虽然美国(确切说是北美地区)仍占大头,约350亿美元,但其中250亿美元来自海外市场。欧洲约80亿美元,而亚洲主要国家包括中国、日本、印度、韩国等已达90多亿美元,亚洲悄然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市场。多极化成为大势所趋,也有益于维护并催生电影文化的多样性。
趋同化态势呈现。全球电影市场愈发兴旺,而美国各大电影公司却都在降低风险,越来越不想动用自己的资金,而是通过海外销售借用别人筹措的资金。难怪现在好莱坞与他国合作拍片越来越多,在题材和阵容上都“让步示好”采用他国的,再施以植入他国品牌广告的妙招,后又拿到他国去作全球首映,其结果,好莱坞片商赚得盆满钵满,又输出霸权文化;另一方面各国电影文化密切融合,越趋向内容“普世”和风格“普适”化。
微电影成为全球影坛热议话题。随着互联网和流媒体时代的来临,这种短小的片种正成为电影产业的新兴力量。全球每天生产的微电影超过1万部,功能涵盖施政理念、社会公益、企业宣传、圆演员梦、个人记录等等。微电影成本很低、播放管道也多、盈利模式多元,有完整故事的微电影甚至可以开发成大电影或电视连续剧,中、美等国都已有成功例子。总之,微电影作为人类“视听文化”的重要部分,未来将形成全民运动。
国际电影节继续展示世界电影成就和趋向。第64届柏林电影节中国影片《白日焰火》擒金、银双熊,成为在该电影节上继伊朗影片《一次别离》后第二部同时拿下最佳影片和最佳男演员的影片,一向偏爱于政治议题的柏林电影节在艺术和商业之间取得巧妙平衡,让黑色片风格的文艺片回归本位,而这正是世界电影经历时而极端商业化、时而极端文艺化后做出的正确选择。第67届戛纳电影节土耳其的《冬眠》夺得金棕擱大奖,这部作家电影用4K拍摄,片长3小时多,有200多个场景,细致刻画人性,一向商业色彩浓厚的戛纳电影节这次向土耳其民族电影100周年致敬,表明了探索人生乃系当今世界电影的主流。第71届威尼斯电影节文艺风格的《寒枝雀静》(瑞典)夺魁,该片无线性叙事,由39个场景(长镜头)构成,摄影机跟随一对流动商贩上门兜售,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思辨。
女性导向的电影大放异彩。以美国电影为例,像《露西》在美国上映时的观众大多为夫妻和情侣,女性占观影人数的50%以上;还有《黑魔女:沉睡魔咒》、《饥饿游戏3》等都票房傲人,显示出此类女性电影具有同时吸引两性入场的潜力,这是因为女性通常能够掌控为先生、男友决定看哪部影片的选择权。为此长年忽视女性观众的好莱坞各大公司开始修正吸金策略,今年就要推出以女性超级英雄为主角的《蜘蛛人》衍生电影和以热血动作女星为主轴的《浴血娇娃》等。
智慧宅男显魅力,肌肉英雄靠边站,成为一股新潮流。科技企业已成为主导未来经济走向的新势力,智慧型科技男人自然成为改变世界面貌的急先锋,这也逐渐反映在现实的电影艺术中。世界对英雄定义的改变,观众寻找的偶像不再是铁汉柔情的拳王洛基,而变成桀骜不驯的乔布斯。2001年的《美丽心灵》、2010年的《社交网络》,去年的《模仿游戏》、《爱的万物论》等,它们的主人公均为高智商的男人,如数学天才,物理学家等;还有《黑马》和《弃卒》更是触及国际象棋这一冷门题材,相信第87届奥斯卡奖将成为智慧宅男发光的竞技场。
去年世界电影已从多元发展成多极。除了中国(华莱坞)外,在非洲名不经传的尼日利亚也形成了“非洲电影梦工厂”——“瑙莱坞”(Nollywood)。它年产量2000多部,拍摄成本平均不超过2万美元,却拥有近1亿本国观众和数亿海外观众,堪称全球第二大电影产业。韩国电影继续在亚洲走红的同时向好莱坞进军,多位导演与好莱坞明星合作拍了3部A级影片如《斯托克》等。日本“3.11”地震引发福岛核灾,除有纪录片继续追踪,相关电影去年终于推出,久保田直拍了《家路》,以福岛为背景,99%实地拍摄,描写有一家人在灾后3年团聚、重建家园的故事。
对于全球影迷们来说,去年算是悲伤之年。几位资深影人相继去世,包括:法国新浪潮闯将阿伦·雷乃,其代表作《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等创建了“意识流”电影美学;美国喜剧天王罗宾·威尼斯(厌世自杀),以《心灵捕手》获奥斯卡奖最佳男配角;好莱坞黑色电影女王劳伦·白考尔,曾同丈夫亨·鲍嘉合演了《夜长梦多》等;日本国宝级影星高仓健,塑造有无数个硬汉形象,与张艺谋合作《千里走单骑》。人们将永远还念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