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赏玩

发布时间:2014-12-17

年画热浪涌藏市  赏析投资两相宜

 宝木

年画邮票急剧升温

 

桃花坞年画 小全张

 

朱仙镇年画 小全张

 

漳州年画 丝绸小版张

 

绵竹年画 小全张

2003年,杨柳青年画邮票悄然面世。当时邮市正处于下跌调整阶段,而时年的非典疫情也令邮市雪上加霜,整个藏市陷入了极度低迷状态。2003年初发行的杨柳青年画邮票和小版张并没有受到投资者的重视,相反与其他新邮一样成为了打折票家族的新成员。

或许集藏者和投资者都没有注意到,杨柳青年画邮票的亮相实际上是中国邮政发行中国传统年画系列邮票的开端,也是一个令许多人意想不到活跃邮市的板块,因为无论从发行规模、延续时间和版式多样等特征分析,中国传统年画系列是发行20年来的编年邮票大家族中,仅次于生肖邮票的大系列板块。从2003年开始的杨柳青年画2011年的凤翔年画为止,中国传统年画系列共发行了9套邮票,以每年一套的节奏连续发行,先后将各地具有独特风格的杨柳青年画桃花坞年画杨家埠年画武强年画绵竹年画朱仙镇年画漳州年画梁平年画凤翔年画搬上了方寸之地,且此系列的版式也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套票外,还有小全张、小版张、兑奖小版张和丝绸小版张等特殊开张形式,可谓琳琅满目。

应该说,中国传统年画系列邮票发行初的表现均相对低调,且并非市场上的主流热点,这也导致了此系列品种的价格偏低,直到2011年最后一套凤翔年画邮票发行后,该板块的市场地位仍处于曲高和寡状态。但是,2012年许多人却逐渐发现中国传统年画系列邮票开始受到投资者的关注,而到了2014年该系列的市场温度急剧上升,其间黑马狂蹿,价格整体上扬,藏市的青睐程度绝不比第三轮生肖票逊色,而整体涨幅则超越了后者。

为什么中国传统年画会在整个系列发行结束后,才在邮市上出现温度不断升高现象,并成为近两年来比肩蒸蒸日上的第三轮生肖票强势板块?实在是由于中国传统年画系列与第三轮生肖系列存在着太多的相似性。其一,两者都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版张,第三轮生肖有全张票、小版张和赠送小版张,中国传统年画系列则有全张票、小全张、小版张和丝绸小版张;其二,两者都有赠送版,第三轮生肖有预定全年新邮的赠送小版张,而中国传统年画系列的兑奖小版张和丝绸小版张均需通过贺年邮资片兑奖成功后才能获赠,途径不同,形式却类似;其三,生肖票和年画邮票的内容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结晶,所展现的图案也充满着吉祥与喜庆,是农历新年的化身。尤其是年画所包罗的内涵远比生肖要广泛,而生肖图案往往是年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年画与生肖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新年的文化体现与缩影,这也可以从年画邮票发行的日期接近传统春节中窥得。

自然除了上述共同点外,中国传统年画系列还有自身的特点,这种特点也是吸引集藏者的主要因素,同时构成了其别具一格的特殊欣赏性。

纵观2009年以来邮市出现的牛市,热点主要集中在三大板块上,分别是生肖板块、年画板块和双联张板块上,从中就可以发现年画板块的影响力并不弱。但2012年以来的调整中,中国传统年画系列的下调幅度明显比其他两个板块要大,尤其是兑奖小版张和丝绸小版张的跌幅不菲,一些品种价格更被打回了原形——启动初期的价位。如此表现虽让人感到悲凉,但市场上的观念也或多或少地促成了其快速走弱,尤以其中系列发行完毕说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难道一个系列发行结束,其市场价值就因此变得荡然无存?按此说法,那么五岳发行结束,岂不是这5套邮票都要打折?但我们看到泰山邮票依然强者恒强,中国传统节日系列也发行完毕,而春节邮票和小版张却在近两年中变得更加强势并迭创历史新高!可以说这两个系列的前期表现与年画系列走势异曲同工,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市场上的存世量不断下降,产品需求一旦增加,其投资价值反而会凸现。

事实上以上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中国传统年画系列发行结束并非坏事,至少今后没有新品种的冲击,而只有不断的消耗和集藏沉淀。这一点生肖票就做不到,毕竟生肖票会年年发行下去,新的品种会对前期品种形成一定冲击,市场热点也可能由于喜新厌旧而转移。但中国传统年画系列则不同,从2013年开始走强,其强势就一直延续至今,并没有后继品种的冲击,这无疑使得投资者能够放心介入,免除了新品种不断冲击的后顾之忧。

由此,市场上的投资者不能够仅认为一个系列发行结束就以为其市场热点总结,而更应该从其集藏属性、投资价值和市场存量等各方面去综合考量,或许得出的结论会更加客观,再从中去寻觅潜在的投资价值,那么这种操作思维将会变得很理性,也会为今后的运作成功增添扎实的砝码。从近两年中国传统年画系列的快速走热并走强中,投资者就看到了具有民族深厚底蕴的品种,其投资价值一定会闪现,惟时间的问题而已。

截止到12月上旬,在2014年年画邮票基本上都实现了翻番走势,而大幅上扬的品种也不少,其中杨家埠年画兑奖小版张和小全张分别从年初的8元和4元攀升到130元和30元,涨幅分别为16.25倍和7.5倍,武强年画兑奖小版张和小全张也分别由年初的9元和4.5元上扬至75元和42元,升幅分别达8.3倍和9.3倍,而梁平年画兑奖小版张、丝绸小版张和小全张则分别从年初的6.8元、9元和3.9元上涨到23元、32元和18元,涨幅分别为3.38倍、3.56倍和4.62倍。可以发现,中国传统年画系列品种的强势非常明显,已经成为了近期邮市中炙手可热的投资目标,不少前期低价位介入者,可算慧眼独具,赚得钵满斗溢者也不在少数。

 

年画收藏

 

漳州年画——招财进宝

 

复古新年画

 

武强木版年画——六子争头

 

杨柳青木板年画

邮市上中国传统年画系列邮票表现活跃,价格突飞猛进,收益惊人,那么藏市上真正的年画表现又怎样呢?

从年画的出生看,其并没有非常高贵的身价,主要流行于民间,属于下里巴人的艺术。在中国的明代末期到清代时期,民间在春节期间盛行张贴绘有吉祥图案的年画,且这种传统一直流传至今,特别是农村张贴年画更淋漓尽致地显出中国年味。

但相对于现代大规模工业化印刷生产的年画,民国之前的年画就显得珍贵,因为这些纯粹依靠手工制作的木版年画,其产量并不大,就如同当今的有限印刷品一样,一种图案每年的产量较为有限。且经过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消耗与损毁,真正能够留存下来的可谓凤毛麟角,因此我们现在能够看到历史较为悠久的年画,绝大多数都是清末民初的作品,清代中期年画已屈指可数了。

一般集藏年画主要是收集历代的精品佳作,尤其是清代印制的名家木版年画是重点,而这些精品主要集中在杨柳青、桃花坞、杨家埠、朱仙镇等地出品的年画上。这其中杨柳青年画是最为著名的传统年画之一,该画派始创于明代崇祯年间,历时三百余年,其中清代的雍正、乾隆和光绪初期为鼎盛阶段,此后逐渐衰败,到解放初期已呈无传人和出品的地步。杨柳青木版年画是印制与绘画相结合的年画制品,其风格明显受到北方民间版画和院体工笔画的影响,在木板刻印套色之后更重视人工填色开脸,形成了一种既有线条工力的木刻韵味,又不失民族传统绘画风格的特有格调。画风追求细腻工致的绘画效果,形象生动,俊俏传神,色彩鲜艳明快谐调,早期作品具有典雅细腻的特色,晚期作品则追求红火强烈的效果。题材所反映的内容包括风俗、历史传说及戏剧人物、娃娃、美人、花卉、山水及门画、神码等,代表作品以清时期最为典型,其中《莲笙贵子》、《三美图》、《盗仙草》和《荷亭消夏》等堪称为民间美术中的珍品。在当时,杨柳青年画是民间过年作为布置居室环境、营造热闹吉祥的年节气氛之彩绘制品,但真正的消费对象可不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而是一些财力殷实的大户人家或达官贵人。

针对年画的特点,集藏年画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按年代不同进行收集,由于许多年画制作时间久远,损毁和自然风化的原因使保存下来的早年木版年画已凤毛麟角,且印制的时间越久,收集难度也就越大,投资价值同样成倍提高;其二从年画反映的内容进行系统的专题收集,这种方式非常适合集藏,相对而言投资性略差。如果是从纯投资角度出发,则应该首先选择名家作品或年度久远的年画,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末的年画已十分难觅得,而绝大多数年画精品是出产于清朝中期,所以这个时期的年画应该成为投资选择的重点对象。不过鉴于这个时期的年画存世量非常少,目前的市场价格不菲,上万元乃至数万元的价格并不稀奇,一般没有很好经济实力者,很难涉足该投资领域。

但是,依然有不少价廉物美的年画可以选择,那就是近代和当代的年画,不过这种年画并非为木版年画,而是普通的平版印刷品。这类年画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画面内容包罗万象,集藏空间自不待言,可以按个人的兴趣进行专题和绘画风格的收集。但是投资则不然,其重点需要重视两个方面:一是投资的年画绘画者必须具有相当的社会知名度,二是发行的数量或存世量相对偏少,尤其是后者更为重要,如果两者兼备那是最好的投资对象。目前投资民国到文革时期的年画较为适宜,其中一些带有时代气息的年画已炙手可热。对于有兴趣的投资者,笔者认为目前介入文革时期的年画最为合适,因为这个时期的年画,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也是年画内容中最别具一格的,考虑到收藏品市场对于文革时期的藏品非常热衷,而且价格也明显胜人一筹,因此二十世纪的年画投资应该首选文革时期发行的产品,也是目前上手快、今后升值潜力大的板块。从前几年市场的价格变化看,民国时期的年画明显要比文革时期的年画升值幅度小,这充分反映了市场的热衷程度。

尽管近年来不少藏家与投资者开始关注年画的收藏与投资潜力,且市场价格也在5年内出现了10倍左右的上涨,不过大多数人仍尚未重视年画的集藏和投资潜力,所以除了个别存世量稀少的年画价格颇高外,大量品种的价格并不高,在一些小城市或城镇的交换场所,交易价格低的也就是几十来元乃至十几元,高得也只有上百元,完全可以为普通集藏者所承受。这里需要提醒投资者和集藏者的是,年画的价格虽然越高越珍贵,但由于我国在历史上年画普及率非常高,所以有时候价格低并不意味者其身价低,而是因为卖家或没有很好出手机会,或对于年画过于轻视,导致了一些珍品被贱买的情况。笔者的一位朋友,就在5年前从苏州的藏市地摊上获得一幅精品年画,当时他是去购买苏绣,不料在与摊主讨价还价时,摊主为了保价(不愿意让价)而顺便送了一幅年画,回到上海经鉴定居然是清代后期的年画,其价值远超过所购买的苏绣。所以,在市场上年画捡漏精品的机会不小,有兴趣朋友不妨多留意藏市中低价货和地摊货,说不定淘个金娃娃也并非没有可能。

当然在投资年画前,最好能够了解年画的发行背景,如某个时期的年画风格、发行范围等,相对而言名家的作品发行量较大,但消耗量也极大,如果仅是部分地域发行量较高,则经过一段时间消耗后的存世量将变得十分少。此外一些传统的年画会出现每年重复印制相同图案的现象,投资初版是首选,当然也存在着某些年份对图案局部的修改,则个别不断修改的年画如果存世量也不大的前提下,同样需要重点关注。

简而言之,目前投资和集藏年画的成本并不高,只要从中长线角度看待,相信随着年画集藏的升温,其投资价值也会日益体现,毕竟在步入二十世纪80年代之后,年画已不是人们逢年过节的首要选择,而被年历和挂历所取代,从这个意义上看,年画走入收藏领域也是合情合理的结果。

 

小贴士

年画的由来

 

绵竹木板年画

在中国的明代末期到清代,民间过春节都盛行一个传统,那就是张贴绘有吉祥图案的年画。实际上早在汉代民间已有贴年画的风俗,到了宋朝则出现彩版年画,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并不广泛,直到清朝中期木版年画的张贴才蔚然成风,且制作工艺也明显进步,各种流派的年画风起云涌,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家居装饰画。其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除了闻名遐尔的天津杨柳青和苏州桃花坞,,尚有山东杨家埠、河南朱仙镇、陕西风翔、河北武强、福建漳州、四川绵竹、重庆梁平和安徽阜阳等地的木版年画,这些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年画产地。目前这些地方依然生产年画,但由于印刷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木版年画已很少生产,而代之以平版等现代化技术印制的年画,其主要销售对象为广袤的农村消费者。

 

编辑手记

又到了年底,碰巧是赏析专版,不能免俗的想为大家介绍些带有新年元素的藏品。本期,宝木老师从中国传统年画系列邮票说起,结合市场上急剧升温的年画邮票,谈到年画的由来及收藏,是全新的尝试。真正传统意义上的年画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是每家新年的必须品,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新颖的年货,每年都在翻新。即便是贴点什么,很多人也会选择窗花、春联、福字等,现在想起年画,首先想到的就是红红的颜色和胖娃娃,特别喜庆。如果不是做这期赏析,我都没有特别注意到年画已经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想来却有些可惜。虽然有很多年画表现的很直白,但喜庆嘛,大家本意就是图个吉祥,也无伤大雅。其实,年画蕴藏了很多民间的传统文化,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不同地方一代代传下来的制作工艺更是有着自己地区的特点,就这样慢慢被人忽视,实不应该,所以我决定,先不提收藏,今年过年就去搜罗下,贴起来,不为别的,为传统习俗、为民间艺术、为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