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特兄弟白银囤积案
1980年,美国两个最富有的人——德克萨斯州的石油大亨纳尔逊·巴克·亨特和他的兄弟威廉·赫伯特·亨特大胆地试图囤积白银,上演了近年来华尔街一段最扣人心弦的投机操作。
1971年,尼克松总统结束国际金本位制。于是,亨特开始购买白银,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几乎单枪匹马地使银价翻了一番。而他的做法几乎和所有现代的商品交易商都不一样,他要求实物交割,希望藉此使白银从市场上消失。到1979年,亨特兄弟已囤积白银总量超过2亿盎司,基本上相当于公认的白银流通总量。白银的价格在1979年全年都在节节攀升。蒂芬尼公司甚至暂停白银首饰业务,以便将其所有的商品在一个更高的价位上重新标价。这年年末,白银市场上的卖空者开始消失,随着他们购买白银进行平仓,白银市场上因亨特兄弟大量收购而产生的巨大买压进一步加大。1980年亨特兄弟的白银储量价值(尽管只是账面价值)已高达100亿美元,近60年来华尔街第一大囤积操作转眼看就要得手。但困扰每个囤积商的问题现在也使亨特兄弟陷入麻烦。他们用白银作为抵押品,以支付保证金的方法大量举债购买白银,而在通货膨胀日益恶化的这些年里,基准利率已高达19%,巨额利息支出,即使对富有的亨特兄弟来讲也如同噩梦一般。此外,正如110年前的黄金囤积投机一样。
最后,随着白银价格上涨到10年前的10倍,许多因常年亏损而关闭的银矿又重新运转起来。此外,也有很多收藏在阁楼和地下室的银器又回到市场上。与此同时,数以万计的美国家庭认定,此刻是将他们祖母留下的那些银质茶具变成现金的最好机会。
随着市场上白银供应量逐步增加,而亨特兄弟几乎是市场上唯一的买家,白银的价格开始回落,亨特兄弟被迫去借越来越多的钱以支持银价。美国各大银行和经纪公司也精疲力竭,因为它们给亨特兄弟的贷款已经超过8亿美元,几乎相当于前两个月内美国所有银行贷出总额的10%。
到1980年3月,囤积操作彻底垮台。他们的经纪人自己也已身处危境,于是开始卖出他们,恐怖迅速笼罩在华尔街上空。银价在一天之内跌了一半,报收于每盎司10.82美元,股市随之大幅下跌。当“白银星期四”结束时,亨特兄弟的损失高达10亿美元。美国各大银行和美联储采取紧急措施阻止了这场恐慌的蔓延,使之没有演变成全美金融系统的大灾难。但对于亨特兄弟来说,一切都不再一样了,随着通货膨胀的逐步消退、采矿业的兴盛和对白银需求的滞缓,白银价格不断下降,终于,他们在1987年被迫宣布破产。
李静节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