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一瞥
校园外租赁学生宿舍
校园内学生宿舍
萨凡纳艺术学院
斯坦福大学校园公共空间区内有大量的雕塑和展示品,我们通过机械与艺术两个截然不同的展示品来体现斯坦福大学的文化。
美国大学是社会的一个缩影,他们的校园设施紧紧围绕师生学习研究和生活匹配而建,校园内有小超市、餐厅、银行、书店,可以用学生卡消费,货品要比大超市贵很多,加上校园占地大,各学系教学楼相隔较远,停车场根据教育楼位置分为A\B\C三类,学生车辆停车场离教学楼都远,可以说学生校内交通工具以校园班车和自行车最为方便。每个教学楼和宿舍楼都备有一个足够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房,即使没有电脑你也一样可以完成学习任务,所有打印不收费但会有记录。还有美国大学校园内会有很多雕塑,其都与学校的捐赠者和卓越者有关,下图雕像为登月者阿姆斯特朗,醒然摆放在普渡大学航天学院大楼门前。
21世纪的十年中,新中国开始了第三轮海外留学高潮。这次浪潮有了新的元素,从选择进名校,专业选择,到现在很多家庭和孩子有了更多的带着独立思考的选择。比如各类文理学院,像威廉姆斯这样的文理学院每年也有中国留学生被录取;帕森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南加州和纽约大学等艺术学院电影艺术专业留学生人数已经有了300多人;军校和女子学院也逐渐正在被中国一些家庭锁定……庚子赔款造就的留学生为中华民族带来的国防军事和经济成就,会否成为当今留学生的梦想。2013年年底游走美国南部,路经萨凡纳艺术学院,迈阿密大学,威斯利安女子学院,佐治亚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和普渡大学,萨凡纳艺术学院没有校园只有一栋楼,百多年历史拥有艺术设计、电影等40多个专业。由于假期,学生很少,参观人员占据主导,作为留学生家长,把我们的关注摄入了镜头,分享予即将出国和正在准备出国的家庭了解那里的生活和文化,同时也期待已经在那里就读的学生提供各类学校特色和历史文化。文逸/图 桐彤/文
话匣子topic · 俞可
必邃必专的湘雅
11月1日,复旦大学推出《2013年度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协和医院位列榜首。而史上有“北协和南湘雅”之说。
1921年年底,美国教育视察团考察湘雅后抛下定论:“湘雅为全国医学校院程度最高之一,应居北京·洛氏善捐部所办协和医校院之次。中外合办,尤为难能可贵。”1925年初,在协和医院,重病缠身的孙中山把绝笔书“学成致用”赠予湘雅学子,以弘扬“公勇勤慎、诚爱谦廉”之湘雅精神。此乃对“北协和南湘雅”出神入化之演绎。
今年10月中旬,湘雅医学院迎来百年庆典。
在芙蓉之国,湘雅之名如雷贯耳,乃杏林圣地,患者就医之首选。身为潇湘人士的毛泽东对湘雅尤为情有独钟。
1956年1月14-20日,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闭幕那天,毛泽东接见并宴请全国知识分子代表,颜福庆紧靠毛泽东右侧主宾席就坐。面对如此殊荣,颜福庆受宠若惊,毛泽东则娓娓道来。1910年,身为耶鲁大学首位获得医学博士的亚洲人,风华正茂的颜福庆回国效力,就职于1906年由雅礼协会创办的雅礼医院和雅礼护病学校。雅礼即耶鲁,为耶鲁大学毕业生1901年发起的医学传播计划,取自《论语·述而》篇“子年雅言,诗书执礼”。时任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校长、湘雅医院副院长的颜福庆曾治愈罹患重疾的杨开慧。1919年,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学生会还诚邀毛泽东主编该校出版的进步周刊《新湖南》。也在湘雅,1922年10月24日,毛岸英呱呱坠地。母子安危,全然维系于湘雅,可见信赖之至。建国后,坐镇北京的毛泽东奉劝韶山的家眷“不要来京,可到长沙湘雅医院诊治,如湘雅诊不好,北京也就诊不好了”。在这位领袖眼中,国内无医疗机构出其右。1974年,晚年的毛泽东最后一次返乡,所遴选的保健医生乃湘雅人。两年后,承担毛泽东遗体保护具体事项的王鹏程竟也出自湘雅。
湘雅二字,湘即湖南,雅为雅礼协会。湘雅实为代表湖南省政府的湖南育群学会与雅礼协会联姻之结晶。1914年12月8日,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在长沙举行开学典礼。32岁的颜福庆出任校长。这是我国第一所中外合办的高等西医学府,以霍普金斯医科大学为模板。翌年,医校、医院、护校三位一体的体系得以确立。
报考湘雅者须拥有高中毕业证书、医学预科毕业证或相当于大学理科修业期满两年以上之成绩证,以及保荐书、健康证等。当然,入学考试亦为一关。该校奉行“三严”精神即“严格、严肃、严厉”,在考试问题上展现得尤为淋漓尽致。《湘雅》杂志记载:“湘雅对于学生,除功课外,一切均取放任态度,即功能一端,亦听学生自由研究,教员仅负指导之责而已,盖仿欧美教学体例也。惟考试之严,为东西各国所罕见,体力不强者,几不能立足,故学生多勤奋,学生中配眼镜者占百分之九十五,虽由幼时血生失宜所致,亦未始非用功过度之徵也。”单科成绩以60分为及格,总平均以70分为及格。一年中有一门主学科不及格者,须补习复试一次;凡有二门主学科不及格者留级一年,如第二年再不及格者被责令退学;如有三门学科不及格者当年便失去学籍。月考与学期考分数以二一比率计入全学期总成绩。考试如此频繁,却无人监考,教师出题后便退出,由最后一位完成答题的学生收齐试卷送交教师。湘雅实施的是考试荣誉制度,以养成学生之诚信。如若作弊事发,即刻予以开除。
难怪,该校在新中国成立前35年的本科毕业生总量仅351名。极端案例是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第三班,总人数36名,经预科和本科阶段学习,最后毕业仅剩4人,淘汰率高达88.8%。至1927年,湘雅培养7届共计49名学生,每届均值屈指7人。1921年6月入学的首批学生,共30人,七年寒窗,仅有10人毕业,均按美国康涅狄格州宪章授予医学博士学位,以示与美国医学院毕业生等量齐观。汤飞凡、张孝骞、萧元定、徐维达、任廷桂、高镜朗、梁鸿训、彭治朴、吴绍青、应元岳,这10人均为20世纪中国医学先驱。在邮政部1992年特别发行的四枚科学家纪念邮票中,其中2枚便分别献给汤飞凡和张孝骞。此乃“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真实写照。
体育漫谈sport · 公孙欠谀
谁会被自己打败
被自己打败的人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过于自负或自卑的人;一种是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人。张继科属于自负且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的人,所以他被自己打败。
在德国进行的男子乒乓球世界杯决赛中,张继科以4:3战胜马龙,比赛打得精彩激烈,但更激烈更刺激的还在后头,张继科没有再撕衣服,而是冲向场边的挡板,飞起一脚,又一脚,一直支持中国乒乓球事业的“红双喜”和“利勃海尔”广告牌顿时碎成了几块。4.5万的奖金没了,没了就没了,张继科也不缺这几个钱,但破财是小,失节是大,并且引起了关于运动员素质和有关国家形象的讨论。
媒体说:有损国格!这个言重了,国家派他去打比赛,没有派他去踢挡板,踢挡板踢得好还是踢得不好,都是丢人的,是个人行为,上升不到国家层面。有评论说,素质问题。其实也不见得就是素质,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悲喜,多少都会有些异常反应,或者在巨大压力得到释放后,都会情不自禁,关键是你如何释放,简单一点说,撕衣服可以,踢挡板不行,自己控制自己非常必要,用“修养”这个词比较合适,再激动也不能干脑残的事。
我还是喜欢运动员有点个性的,不要一上来就“先谢党,再谢国家,然后谢领导、指导,最后谢爹妈”,心里不是滋味。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庆祝方式首先要正确健康,然后才是个性张扬,可以稍微“过一点”,但不能太出格,要符合大众审美和大众情趣。比如:孙扬说,要压压日本人的风头,他们的国歌不好听。所有的人听了都笑了,让不高兴的人也有气出不得,他就是一个大嘴孩子。
运动员出事,常有的,运动员也是人,开枪杀女友的是运动员,亚运会上偷别人相机的也是运动员,无证驾驶的也是“好孩子”孙扬。对事情的性质要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我们不要用一条生产线培养一个模子的冠军,要打造有不同个性的运动员,要提倡个性张扬,但要控制张扬的方向。邓亚萍说:“现在的80后、90后更加张扬个性,更多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我认为这一点非常好,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有了这样的空间,允许他们去自由地表达情感。”
这一踢,“红双喜”和“利勃海尔”的广告得到了非正常地关注,吸引了大量眼球,有人讨论说,“红双喜”和“利勃海尔”会不会诉诸法庭,若我是两家企业老板,偷着乐还来不及呢,天上掉馅饼喽!特别是“利勃海尔”,原来有多少人知道你,现在百度上已经和张继科同样有名了。乔布斯在天之灵说:“继科,给你个苹果踢!”
事情发生后,刘国梁、肖战、张继科都道歉了。又有人扯出“让球”的事,说是王皓让给张继科,孔令辉让给刘国梁,还有更远的扯到何智丽,历史上的容国团。这些东西与此事无关,一码归一码,东拉西扯,叫正常人看来,觉得别有用心。
踢挡板是一次单纯事件,对当事人进行处罚已经够了,国际上处理这些事是有经验的,老外对这些事看得简单,就是中国人自己爱瞎琢磨。张继科要吸取教训,下次比赛继续撕衣服,不要踢挡板,不要在庆祝方式上进行不良创新,否则真的会被自己打败的。
心归何处anchor · 章沐
包容 高尚与卑微分水岭
在“包容”这一面镜子面前,我相信,今天这种自信心的缺失症现象,是暂时的,是历史因缘的产物,绝不能说是中国人的天生性格。
几十来的斗争哲学,把包容之心扭曲了。历史曾经给了我们这样的因缘,我们曾经借助这一份因缘,提出拨乱反正的口号,在小平同志的“不争论”中取得了很大成绩,然而,这份因缘在半途中迷失了方向。教育,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以恢复高考为契机的循序渐进的教育秩序和教育体系回归,是符合培养人为中心的教育原则的,而现在却被演变成了一场场排斥他人、独占阳光道为宗旨的恶性竞争。一声“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迫使中国孩子自幼就将所有同龄人当成了打压对手,以致整个文化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有个例子很典型,美国自由精神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名为《学会相处》(Learning to Get Along)的童书,中国翻译引进时,却改成了《长大我最捧》丛书,这一改,是很“中国化”之改,这就是以排斥他人为宗旨的市侩化与功利化,把原丛书中的对人礼貌与友善、倾听和学习、接纳和认同、关爱与分享、诚实与理解、帮助与给予等等,删改得精荡光!当然,这是个案,是局部,从整体和大局上说,最应该拨乱反正的,是“文革思维”。所谓文革思维,第一条就是斗争哲学,那种不妥协态度,一旦把人树成敌人就恨之入骨。再一条,就是自认为真理在手,一旦碰到不满意的或者不同的意见,不管青红皂白都是阴谋,而且是敌对势力制造的阴谋。这些“文革思维”至今不仅没有清理,而且有死灰复燃之势。于是价值体系混乱了,是非善恶颠倒了,不应该“包容”的却都包容了。很多规定,将“不准”订到了社会底线底之下,比如,某地教师守则中就有“中小学教师不准奸污学生”,某地政府部门“严禁用公款嫖娼”之类的荒唐规定。细细想想,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种“包容”更无约束的嘛!
随着拨乱反正因缘的迷失,最大的损失,是法治建设。法治建设,关键是政府守法,政府讲诚信。去年,第十四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主题是“社会责任、价值共享与治理之道”,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在开幕辞中说,社会责任最主要的承担者是政府,政府的责任就是自己依法行政,做一个法制化的政府。这是大实话。美国对新移民考试时,有个问题是“美国是法治国家,这是什么意思”?按中国的规矩,应该回答“公民必须守法”。错了!美国的正确答案是“政府必须守法”!
缺乏包容而寻求崛起,可谓椽木求鱼,其后果是严重的。让我们切记:包容之心,是君子与小人、高尚与卑微鉴别的标准,也是辉煌与毁灭、成与败的分水岭!
点·藏observation · 梁志伟
私人美术馆仅是一种游戏
2010年之后中国的艺术品拍卖已进入亿元拍卖时代。中国的收藏人群也进入亿人收藏时代上海世博会之后,很多场馆或被拆除或被闲置,不少收藏人呼吁能否多创办一些美术馆、博物馆,据调查,创办民营美术馆,已成为当代富翁的新游戏。比如2012年12月18日,投资3亿元,藏品价值数十亿的上海龙美术馆浦东馆开馆;2014年3月28日,龙美术馆浦西馆开馆。投资人刘益谦、王薇夫妇,一年半的时间,连续为上海打造出两座现代化规模化的民营美术馆,为上海的美术文化事业增光添色。
当然,再有钱的富翁没有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是做不大文化产业的。2012年上海徐汇区专门设立“西岸文化走廊”,在8.4公里长的黄浦江沿岸打造产业文化发展、文化集聚、城市生态景观为一体的城市中心轴,建设数十个大型美术馆、文创中心项目,并提供税收、资金等支持。据悉,西岸文化走廊除已建成的龙美术馆西馆,印尼商人余德耀投资的德美术馆,娱乐大亨乔志斌投资的美术馆项目西岸美术馆,龙华航空文化中心,油罐艺术中心等,这些动辄投资数亿元的美术馆带动了政府配套产业的发展,短短几年就将上海推向了艺术产业发展的新中心。
此外,浦西几座私人美术馆相继开幕之时,浙江商人郑好已在浦东外高桥自由贸易区拿下9万平米的森兰艺术岛开发权,创办昊美术馆,酒店,艺术院等。虽然,兴建私人美术馆,又成为在上海投资的新富豪的一种文化游戏,但是玩玩时髦,赶赶时尚可行,私营美术馆开店容易守店难。在北京中国第一家民营美术馆——今日美术馆,至今还需出租场地维持运营。而比利时人尤伦斯夫妇早期投资数亿元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亦难持续解决每年一两千万的运营费用问题,最终只能在苏富比、佳士得拍场及中国大陆拍场连续抛盘大批高价、天价当代艺术品,撤离中国。当然,也有可能,尤伦斯夫妇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品的开发者、赞助者、投资者、投机者,认为商业运作时间已成熟,抛盘走人是结束其在中国玩现代艺术品游戏的最佳方式。假如再以批评家的目光来分析,尤伦斯夫妇之类的中国当代艺术投资者,肯定都是以赚钱为目的商人而已。试问,仅一年一两千万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运营费,其卖掉半件、一件、二件、三件早年仅花数万元、数十万元买来的当代艺术品,就够开销一年的运营费用了。说到底,商人就是商人。假如尤伦斯夫妇真爱中国,真爱中国当代艺术,其可以悉数把所有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都捐献给中国地方政府或中国的地方文化机构,再让接受者维持运营好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那是功德无量,永久留名于中国。可惜商人尤伦斯,不是收藏家尤伦斯,其无法与比尔·盖茨的境界相比:比尔·盖茨去世前将会把大部分个人财富捐出去,这才是真正的大善举、大德行。
当上海的富翁,把创办美术馆当作一种游戏,那么这类分析评判,是非常实在、尖锐、深刻的。所谓游戏,就是玩玩而已,没兴趣就不玩了,玩腻了,就走人。
总之,在一个互联网时代,中国各地的富豪们个人动辄花数亿资金,创办的一家又一家现代化门面的私营美术馆,然而其让人参观,被动接受美术馆的强加的审美教育,这种美术馆创办思维,依然俗套、老套,必将被社会无情淘汰。
任何想玩创办美术馆新游戏的富豪,一定要事先想清楚,美术馆本身属于公益文化事业的一部门,本身就是一桩公益事业。一旦费用捉襟见肘时,就应该全部无偿捐给社会机构。创办私人美术馆,如仅想以商人赚钱的思维方式来创办私人美术馆,最好去干别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