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送礼不送礼?

发布时间:2013-10-30

    在最近几十年里,礼品货币化已经成了一种趋势,这也是社会生活日趋商品化的另一个例子。

    经济学家不喜欢送礼。或者更确切地说,经济学家很难把送礼视作一种理性的社会管理。从市场逻辑角度看,直接给现金会来得更好。这样他可以拿你给的钱去买自己心仪的物品。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经济学家乔尔·沃德佛格,一直把送礼的经济低效问题作为长期研究的课题。所谓低效,沃德佛格指两种价值间的落差:一个是你婶婶送给你的价值120美元的带有菱形图案的毛衣对你的价值,另一个是如果你婶婶把购买该毛衣的120美元现金给你,你会买的那个IPOD对你的价值。他在其近著《吝啬经济学:节假日不该送礼的理由》中修订并详尽阐述了前述论题:总而言之,当其他人为我们买东西时,无论他们如何用心良苦,我们都能料到他们的选择是无法令我们满意的。相较于他们的支出本应带给我们的满意度而言,他们的选择可以说侵损了他们所付金钱的价值。

    如果送礼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和低效活动,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这么做呢?格雷戈里·曼昆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一开始就指出,送礼是一个奇怪的习俗,但他同时也承认,如果在你男朋友或女朋友过生日时给他现金,这确实是个馊主意。这是为什么呢?

    曼昆对这个问题的解释是,送礼是一种发送信号的模式 ——这是一个意指市场来克服信息不对称的经济学术语。一个为送女朋友礼物而精心琢磨的男人心里有一则私密信息,即他的女朋友想知道,他是否真的爱她?为她挑选一件好的礼物是他爱女朋友的一个信号。既然挑选礼物要花费时间和精力,那么挑选一件合适的礼物乃是他传递他爱女朋友这一私密信息的一种方式。

    经济学家亚历克斯·塔巴罗克是一位经济学家和一名博主,他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作为经济学家,我认为最好的礼物是现金,但是不作为经济学家的我则反对这种观点。功利主义观点认为,理想礼物是我们会为自己购买的那种物品:假设某人给了你100美元,而你用着100美元为你自己的车买了一副轮胎。这就是使你的功力最大化的东西。针对这种观点,塔巴罗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反例:如果你的恋人送给你的生日礼物是一副你的汽车轮胎,那么你可能不会感到特别高兴。

    我认为,塔巴罗克确实发现了一些东西。送礼物之所以并不总是对有效功利最大化的非理性背离,乃是因为礼物并不只是事关功利的问题。一些礼物是对某些确定、质疑或重释我们身份关系的一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