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融易” 扶个助企两相宜
■ 本报特约记者 吴道勇 周晓林
草长莺飞的春季,浙江初创型实体伸腰拔节,资金,就是业主们追逐的雨露阳光。一连几天,建行金华市北苑支行总是挤满了小老板,向年轻的女行长陈旭丽咨询“浙融易”贷款事宜。
“陈行长,我的企业还处在规模以下,如果别的条件符合的话,可申请这种贷款么?”
“完全可以,这款产品主要是针对小微企业的需求设计的!”
“那我是红木家具制作个体户,正在办‘个转企’,不知可不可以申请呢?”
“如果您的个人金融资产可覆盖申请贷款额度风险的话,也行!”
交谈,沟通,解释,前一拨高兴地走了,后一拨来得更多。
这“浙融易”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信贷产品,会引起如此大的市场反响?
陈旭丽现告诉我们,“浙融易”是本省建行为满足省内实体经济特殊结构的融资需求,在综合了去年建总行推出的“信用贷”和“善融贷”等创新型信贷产品的特点之后,进行再次创新所推出的一款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小微企业信贷产品。
相对于“信用贷”而言,这款产品扩大了扶持范围,不再仅仅是针对企业发放,初创实体经济的个体户也可以获得支持,“善融贷”虽然也可以覆盖到小实体,但设有须在建行开立两年以上结算账户的准入条件,“浙融易”相对于“善融贷”而言,在准入条件上实行了突破。具体地讲,“浙融易”是指在综合评价贷款申请人(小企业、小微企业、亦个亦企型实体业主)信用基础上,筛选资信良好、有一定自有资金、主业突出的融资需求客户,沿用“信用贷”风险覆盖办法(即最低业主个人及配偶的金融资产能满足贷款担保额度要求并移入建行)发放的人民币信用贷款业务,重点用于解决其短期生产经营周转业务。从品质上讲,这是一款扶个助企两相宜的信贷产品。
记者分别走访当地经济发展战略部门和创业实体,他们都直接表示出对“浙融易”的热情。金华市经济发展战略部门的评价是,“这是一款草根型经济特供产品。”他们说,浙江是国内著名的“草根经济”区,全省有各类实体270万个,金华约27万个,其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和亦个亦企型经营体占到98%以上,贷款需求不仅广泛,而且层次复杂,仅就亦个亦企型经济体而言,既有处在社会化生产分工末端的配套加工型作坊,又有各专业市场个体商户以及与市场相配套的餐饮、物流经营体。
正是因为这种区域经济结构,产生出的市场需求,为金融服务提供了机会。从20年前建行金华分行在义乌市场面向个体工商户推出“联保联贷”到今天的“浙融易”,推出的有针对性的信贷产品不下数十种。几年前,经建行浙江省分行推出的“茁壮成长”整合了多年来全省建行系统小企业信贷创新产品,成为了省内小实体信贷产品品牌,进而带动了全省银行业针对草根型经济的信贷产品创新,这些都直接为小企业的良性发展创造了条件。截至2012年,金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003家,其中经小企业、小作坊发展而成的多达2014家。
“建行‘信用贷’、‘善融贷’与‘浙融易’相衔接,较他行相对零碎的信贷产品而言,形成了助推小企业、小微企业和个体经济实体成长升级的信贷产品链。”第一个从金华建行获得“浙融易”信贷支持的金华婺城金师货运服务部负责人的评价则基本上代表了客户层面的感受。当前,浙江经济处在大面积转型升级期,大中型企业的转型升级,为后面的创业者留下了发展空间。一方面,是一些小实体由传统加工型转向自主生产型、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另一方面,很多市场经营体也由内贸型转向外贸型、纯销型转向产销型。加上各地政府的及时指导与扶持,“个转企”、“微升小”、“小创中”成为了新一波的草根经济创业浪潮。他们属于升级占位型,前面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基本没有产业风险,缺的只是资金,此前当地银行业普遍采用的企业贷款满足企业需求、个助业贷款满足个人需求的分级对口供给融资模式明显与之不再相适应,浙江的草根经济创业者们急需新的产品供应链,“浙融易”带给了他们希望与信心。
在创业自由度极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实体是没有“年级”划分的,从个体创业到一个企业王国的崛起,如同新生儿哇哇坠地到长成彪形大汉,是一个密实相连的成长过程。赫赫有名的万向集团,创业之初只不过是一个铁匠铺,“浙融易”扶的是小苗,成就的可能是参天大树。(建行浙江省金华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