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赏玩

发布时间:2012-07-18

漫谈旧书收藏

旧书业的繁荣,是一座城市文化积累与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

韦泱

旧书是这样的一种书,它浸润着时间斑驳的印痕,留有隔世的脉脉温情,还隐隐显现已逝的生活断片。有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这样的书,可以称作为旧书。这样的书,虽然墨香已然随着岁月飘散了,纸张也已泛黄,边角还有些许的破损,但这不打紧,反而印证了这些书的年份,有着沧桑感和成熟感。又经过了一代代读书人的爱抚,一双双灼热眼光的摩挲,书中积淀着多少读书人如醉的文化乡愁啊!

民国版冰心《寄小读者》

清刻本《尔雅音义序》

    旧书不全是线装本的古籍善本。宋版元椠或明清刻本现在是凤毛麟角,是可以拿到拍卖会拍个好价钱的。旧书多为极普通的老版本洋装书,业内人士称其为旧平装,大多为民国时期的出版物。因为民国年间铅印已大行其道,不大出版线装书,即使精装本也出得极少。当然,建国后五六十年代出版的书籍,现在也可称为旧书,但从时间概念上来说,其珍贵程度就及不上民国版本,毕竟隔了一个时代。

    旧书与文物一样,也是讲年份的,还讲版本讲品相。初版本就稀罕了,可称善本珍籍,再版再印本价值就不能同日而语。民国时期的书籍一般印量在二三千册,经过大半个世纪的战火纷扰,天灾人祸,还能幸存下来,实属绝处逢生,大难不死。书的命运一如人的命运,偶然中包蕴着必然,必然中寓意着偶然。

    有人认为,旧书脏兮兮的,避之惟恐不及。其实,一本书经历几十年的风雨飘摇,在动荡中迁徙,蒙上灰尘,沾上污渍,有点损坏,实在是难免的。但它一到爱书人手中,就改变其流浪的命运,就能得到善待,不再蓬头垢面。它们经过主人的精心打扮,变得靓丽了,显出质朴、典雅、隽秀的本色。著名藏书家姜德明先生将他淘得的旧书,都作了细心的呵护,从一九一年至一九四九年五十余年的出版物中,遴选出两百多种,编著出版了《书衣百影》正编及续编,大受读者欢迎。只要看一看这些旧书书卷气十足的封面装帧,以及明快的构图与沉着的色彩,就让人赏心悦目,勾起一丝淡淡的怀旧之情。这就是旧书的魅力。

    旧时的文化人,是最酷爱旧书的人。在上海遍布大街小巷的旧书店里,如福州路的来薰阁、修文堂等,阿英、郑振铎、巴金等穿着长衫,温文尔雅,埋头淘着旧书,时不时与店老板低声交谈几句。可惜如今这样的场景已经不再。不但淘旧书,他们还将淘书的乐趣情不自禁地流注笔端,如施蛰存的《买旧书》,辛笛的《旧书梦寻》等,都是令人百读不厌的书话佳作。

    旧书里,有不少难得的史料,就看你的眼力和学识了。胡适的《尝试集》于一九二年三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初版印行。以后又经他增补再版发行。发行第四版时,胡适又作了较大的增删,这个版本解放前后印了几十次。但初版本作为我国第一本白话诗集,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对照几个版本,几次增删,可以研究出作者的心路历程。

    淘旧书,不但要有一双慧眼,还需要体力的支撑。一进入旧书店,两眼搜寻,心无旁骛,天地玄黄浑然不知。待走出店门,疲倦感便席卷而来。八十多岁高龄的沪上藏书家辛笛、黄裳、丁景唐,多年来已深居简出,不再与旧书店亲密接触。他们曾对我说过:实无精力淘旧书喽。嗟叹而又无奈。

    我爱旧书。我常常会在旧书店或旧书市场泡上大半天,乐此不疲。珍贵的旧书,犹如真诚的朋友,可遇而不可求。这实在是一种缘分。

    其实,旧书业的繁荣,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文化不是空穴来风,文化需要一年年积累,一代代继承,薪火相传方能越来越旺盛。世界上的文化名城,如法国巴黎风光旖旎的塞纳河畔,绵延数公里,摆满了几百个旧书摊,这些书摊由一只只绿色大书箱组成,远眺似乎成了一道绿色堤岸。收藏旧书亦是日本人的一大嗜好,东京有旧书店六百多家,旧书价格每年以百分之二十的幅度上涨。好的旧书,其实都是珍藏本,或叫新善本。在国外,这样的旧书价格也不菲。一册海明威于一九三五年初版的《非洲绿山》,售价达到两千多美元。

民国的旧书,过去是不被看好的。如果早二三十年,旧书确实不算稀奇。买齐一百六十册一套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赵家璧主编的良友文学丛书,也非难事,现在却成了天方夜谭,因为现在旧书吃香了。随着时光的推移,它的价值日渐被人们所认识。在旧书市场,大多是近几年出版的书,这样的旧书,实质是一种特价书,低质的二手书,花上三五元即可买得。真正的民国版旧书,现在是买走一本,市场上就少一本。物以稀为贵,旧书迅速升值亦在情理之中。时下能买到一本鲁迅的《夜记》或丁玲的《母亲》这些新文学珍贵版本,实在是书运亨通,让人心花怒放,兴奋得难以入眠。这些旧书,价钱少则三五十元,多则一二百元,如果是初版本,上了拍卖坛,还能拍出上千元的天价呢!可见旧书货源之枯竭。买卖旧书,如今像收藏古董一样,真让人匪夷所思啊!但不管如何,读书人的旧书情结不会消退,读书人买旧书,自然是以做学问为需求。正如叶灵风在《旧书店》一文中所说:每一个爱书的人,总有爱跑旧书店的习惯,会有许多意外的发现:一册你搜寻了好久的书,可以在旧书饱经风霜的书页中,体验着人生。

 

没有秘密的首日封

    收藏实寄首日封,除了快乐也有悲伤,最让我伤心的就是收不到首日封,或收到掉了邮票的,或被污损了的首日封,这些都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麦永强

    收藏首日封是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因为它让我增长了知识。

    说起首日封,人们都会与邮票联系起来。不错,首日封是新邮票发行当天,以该邮票贴在信封上并盖当日邮戳,就是T+0吧。广义指盖印各种首日戳的信封,分为实寄封和销印封两类。狭义指邮票发行首日制作的实寄封和销印封,按邮戳可分为普通邮戳或特制的纪念邮戳。集邮公司或个人为配合新邮票发行而特制的首日封,印有与邮票内容相关的图样、文字等信息,贴新发邮票并盖销印特制的首日封,于当日在邮戳地实寄。

    集邮界有一票好求,一封难觅的名言。在我的藏品里不乏收集难度较大,有特定意义的首日封,从而提升了首日封的史料性和珍贵性。

    我对收集签名原地首日封情有独钟,因为签名者与邮票及其首日封反映的某个重大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签名人是事件参与者、见证者。在我的藏品中,珍藏着一些珍贵的签名首日封,签名者既有党政高级干部,又有在平凡岗位上工作的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和文体明星等等。其中,《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日封》是由建设银行选出的十七大代表、董事长郭树清(时任)、行长张建国、监事长谢渡扬(时任)、山西省临汾分行红梅理财中心王红梅以及老行长常振明同时亲笔签名的,极为难得和珍贵,是我的最爱。

    20071015,党的十七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为了纪念这一盛会的召开,国家邮政局特发行纪念邮票一套,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邮票首日封一枚,并在人民大会堂邮局向代表出售、收寄首日封等邮品,代表在会议间隙购买首日封、签名,并寄给我。这枚首日封的邮票销印了特制纪念戳,在下方加盖了当日人民大会堂邮局的邮戳,完整记录了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

收集签名首日封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也正因为如此,才能带来巨大快乐,正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要成功收集,首先要了解邮票发行计划,对重大事件的邮票发行要提前掌握,主动与素不相识的参与该事件人士进行联系,求得帮助。很多知名人士对这项活动表现出的充分理解、无私支持,成为我完成收藏的关键。多年来,我收藏了多届全国党代会、全国人大等与会代表的签名首日封,一大批知名人士亲笔签名。

从上至下:邱娥国十五大签名实寄首日封、建设银行总行领导签名十七大首日封。

    我的藏品里有一些十分有趣的原地首日封。199015,邮电部发行《庚午年》邮票一枚,这套邮票是生肖马年特种邮票,图案为工艺马。全国很多与有关的地方纷纷发行原地首日封以示纪念。我收藏了一枚河北省邯郸市邮票公司和该市马头邮电支局发行的同题材原地首日封。首日封图案设计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将在十二生肖中的位置表现出来。该封销印的邮政日戳上河北邯郸市·马头清晰可见,时间为“1990.1.5.1.”,挂号签条上邮局名为邯郸马头,同时加盖了邯郸市邮票公司制作的《庚午年》纪念戳,图案把邮戳与马头的形象结合起来,惟妙惟肖,与地名相映成趣。

    更为有趣的是,近年来争夺原地之势一浪高过一浪,中国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每当发行古典文学、书画、历史事件邮票时,有关创作者、创作地、发生地、亲历者的出生地、墓地等等原地之争不断升级,令原地封集藏者莫衷一是。

    我的首日封藏品里还有一些原地实寄航空挂号首日封。1991523,邮电部发行《和平解放西藏四十周年》纪念邮票两枚、小型张一枚。我珍藏着一枚西藏邮票公司发行并实寄的小型张首日封。这枚设计精美的首日封,与其他首日封相比有诸多不同,除了邮资贴面值2元小型张外,邮政日戳、纪念戳均同时使用藏、汉两种文字,并且加盖了航空字样的戳记,反映了这枚首日封采用航空寄递方式实寄。令我感慨的是,当年这枚拉萨寄天津的航空首日封竟然走了11天,如今青藏铁路通车了,北京至拉萨的动车也仅仅44小时,中国大陆惟一一个不通公路的墨脱县也即将联通公路,11天的邮路已成为历史。

    收藏实寄首日封,除了快乐也有悲伤,最让我伤心的就是收不到首日封,或收到掉了邮票的,或被污损了的首日封,这些都是无法挽回的损失。由于邮资不断上涨,收藏实寄首日封的成本也不断攀升,常常让我望兴叹。

    首日封其实就是一种信封,作为纪念新邮发行的载体,通过邮票、邮戳,告诉人们邮票发行背景、邮票相关知识、邮资变化、邮递过程。 众所周知,邮政日戳具有法律属性,其制作、管理、使用极其严格,因此,收集实寄首日封,对于集邮而言,都具有收藏价值,也具有研究价值。

    林林总总的首日封或华丽,或质朴,方寸之间为人们展现的所有信息都完整地传达了一切——首日封没有秘密。

    (作者单位:建行天津河东支行)

 

值得收藏的旧书

米莱

常常有旧书收藏爱好者问起,时下哪些旧书值得收藏。这其实是因人而异的一种很个性化的收藏项目。天下旧书数不清,究竟哪种书值得收藏,以我二十年旧书市场的闲逛经历来看,大致有以下几种大类。

 

从上至下:五十年代出版的《暴风骤雨》、贺友直《山乡巨变》、民国版巴金《电》

    第一,优质古籍版本。唐朝的刻本已无缘一见。宋刻本已以页论价,有一页宋版一两金之说。现在拍卖市场所见,多为明清刻本。那些版本稀罕、刻工细腻、印制精良、纸张上乘的古籍,一直受到收藏家追捧。但古籍版本一般价位较高,不是人人可参与的收藏品,如近来成为热点的过云楼藏书,上亿的价位,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法问津的。只有大型企业、国家文博机构等,才有收藏实力。古籍是专业性很强的收藏项目,对个人爱好者而言,一定要懂得古籍版本,分得清版本的好差,才能涉足这个市场,否则会吃药付出昂贵学费。

    第二,新文学版本。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到建国前的文学出版物,统称新文学版本,俗称旧平装。除古籍善本专场拍卖外,一般古旧书拍卖会上,新文学版本成为主力军,很受爱好者欢迎。有的拍卖行还专门进行过新文学拍卖专场,成交业绩不俗。新文学早期作家的作品集,如郁达夫的《沉沦》,郭沫若的《女神》等初版本,现在几乎不可见,一旦拍场露面,拍价就会跃上万元。民国版的旧平装是讲究作家名气与作品内容的,也是讲究版本与品相的,这些都会反映在一本书的具体价格上。所谓优质优价、物以稀为贵。当然,民国版的作家签名本,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收藏品。如果退而求其次的话,五十年代早期的文学版本,未尝不可收藏。因版式与民国版本别无二致,繁体字竖排本。时下这样的旧书还未受关注,价位不高,下手当是时。有人专门收藏建国后十七年间的小说版本,如《敌后武工队》《青春之歌》等,不失为一种收藏特色。

    第三,老期刊的收藏。解放前出版的各种刊物,以前一直不受重视,近来已引起收藏者的关注,尤其是文学、艺术类刊物,以及各种画报、画刊,更受市场欢迎。早期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鲁迅主编的《萌芽》,茅盾主编的《小说月报》,都是值得收藏的老期刊。而整套的刊物,更是难得。前不久有一拍卖会上,一套苏青主编的《天下》旧刊,二十来册拍到八千多元。有人专门收藏民国期刊创刊号,时下已是高难度的收藏了。其实,建国前后的期刊如《人民文学》《文艺报》《诗刊》等,都值得收藏。

    第四,连环画不可小视。连环画俗称小人书,应该也是旧书收藏的一个项目。连环画如按时间段来划分,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即一九四九年前的民国版连环画、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年代。这四个时期虽各有千秋,各有可圈可点之处,但相比较而言,建国后五六十年代的连环画,已逐渐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民国年间的连环画因年久时长,存世量已极为稀少,其珍贵程度已形同古玩文物,一般交易市场已鲜见踪影。文革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虽然出版的连环画数量不能算少,但多为样板戏、阶级斗争题材,缺少连环画本身所独有的知识性、娱乐性等属性,这就难以受到爱好者的普遍关注。改革开放后,连环画的发行与阅读形成新的高潮。但很快成为强弩之末,终因回天无力而式微。那么,能够始终受到连友们追捧的,成为收藏投资热点的,就数建国后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中期的连环画了。一九六三年,文化部和中国美协联合举办了首届全国连环画评奖活动,以上海连环画家贺友直画的《山乡巨变》打头,共有六部连环画获得绘画一等奖,十二部作品获绘画二等奖,三十五部作品获绘画三等奖,可以依据这份获奖名单,进行收藏。这一时期的连环画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名家名作精品纷呈,是值得收藏且具升值潜力的投资品种。

 

旧书的市场现状

任公

    有人说,凡是超过二十年以上的出版物,就是旧书。这是从时间界限上来确定旧书的含义。当然也是一家之见。自从有了收藏与投资的概念,旧书就成了一种大众化收藏与投资项目。国内的旧书市场现状,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旧书店。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我国旧书店逐渐恢复经营古旧书刊,旧书店就沿袭民国年间的传统,成了旧书买卖的主渠道,形成了旧书经营的一个兴旺期。随着旧书货源越来越少,旧书的价格越来越高,旧书店开始走下坡路,直到现在仍一蹶不振,不少旧书店因经营困难而关张。一息尚存的国营及民营的旧书店,日子大都不太好过。一些旧书店已名存实亡,其实只是买卖前几年积压书的两手书店而已。

    二是旧书摊。旧书摊是旧书买卖的散兵游勇,散布在城乡的各个角落,起着拾遗补缺的作用。而旧书摊集中经营,规范管理,则成了一个旧书市场,如北京的潘家园,上海的文庙等。这样的旧书市场,定期开放,形成规模,成了大型旧书集散地。旧书经营者和旧书收藏爱好者对此趋之如鹜,每遇开放日(大多为双休天),像朝圣一样赶来参加交易,增加了旧书买卖的人气。可惜国内大城市成气候的旧书市场并不多。

    三是拍卖会。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兴起艺术品拍卖热潮,旧书中的古籍善本作为常规专场,首当其冲,引领旧书拍卖行情。这一拍卖常项,持久至今长盛不衰。只是从去年开始到今年春拍,受大环境影响,古籍拍卖热有所回落。步古籍之后尘,新文学版本、红色收藏等专场也推波助澜,拓宽了旧书拍卖新的空间。如北京的中国书店、上海的博古斋等,自身都是经营旧书的国字号老店,如今自然成了旧书拍卖的重镇。

    四是旧书网。借助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旧书店成了旧书市场一道新的风景线。民营的、个体的旧书经营者,大多开设网上旧书店。国内最大的网上旧书店孔夫子旧书网,吸收了无数上家与下家,网罗了天下无数旧书,爱好者足不出户,就能淘得喜爱的旧书,不亦乐乎。因此,网上买卖持续兴隆。如果经营规范守信,网上旧书店将会有不可限量的前程。

 

编辑手记

    搬了几次家,书越来越少。十几本面目非常老相的旧书却一直跟着我们腾挪,如《红旗飘飘》,还有几箱子小人书。这些泛黄的、损边的、仿佛浸润着体温和汗水的旧书与那些衣着华丽的新书站在一起完全不搭界,几次想甩出去,都被老公厉色制止。一次当着老公的面问行家,那些旧书有没有收藏价值,行家说无论从年代、版本还是内容都毫无收藏价值。老公听后还是那句话,没价值也不能扔。

    这么多年,曾无数次听老公讲关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的战争案例,哪次战役是谁指挥的,哪位将军因此而扬名等等。他说他关于战争的知识大多来自小时候饭桌上父亲的讲述,而父亲是这些战争的亲历者。后来他发现,这些故事大多写在《红旗飘飘》里。

    这次,当我组织旧书收藏这块专版时,不禁问旧书收藏专家韦泱,他是先喜欢看旧书,还是先收藏的旧书?喜欢与收藏到底是什么关系?他说起因是前者,因为喜欢老作家、作者的文章、书籍,又延伸到对旧书市场、旧书收藏以及收藏方法的积累和研究,长此以往就有了今日的回报。

    就像本版的理念,当你喜欢某种东西,恰巧这种东西日后又有价值,于是成全了收藏者的自信心和升值带来的佳话。

    说到喜欢,不能不提及我玩的作者麦永强,他以为收藏首日封带给他最大的乐趣是增长了知识,通过邮票、邮戳,学习到邮票发行背景,邮票相关知识,邮资变化,邮递过程等。

    不由得想起家里的那些旧书,假如老公不仅仅停留在情感层面,会怎样?

附件下载:
4-1.jpg
4-2.jpg
4-3.jpg
4-4.jpg
4-5.jpg
4-6.jpg
4-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