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思想的力量

----——访建行贵州省遵义分行行长李光峰

发布时间:2012-07-04

本报特约记者 李莉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065月,李光峰携整个班子和主要条线负责人空降遵义分行,班子整体大换血,这在遵义分行、贵州省分行乃至整个建行系统都没有先例。

    凳子还没坐热,又一起百万大案爆发,这是遵义分行一年内第三起大案。案发第二天就是涉案员工婚礼,是否举行婚礼?最后,李光峰冒着巨大压力拍板决定,婚礼如期举行,班子成员悉数参加,婚礼收的份子钱可弥补资金损失!

    “那是遵义分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婚礼!很多员工至今记忆犹新。婚礼一结束,新郎就被警方带走,在全行引起巨大震动。19942007年,13年间,13起案件,1300万元风险资金,13人入狱,18人开除,32人受处分……遵义分行确实得不轻。所有指标同业垫底,房地产开发贷款却占了当地市场70%,一看就有问题!他果断停办全部房地产开发贷款,这无疑断了开发商财路,他连续收到死亡通知,当地政府为他特配两名便衣保镖。那段时间,他拜会政府、走访员工、营销客户都带着便衣,成为和平年代银行行长奇遇。

    遵义人一向以聪明和头脑活泛著称,很多习惯打擦边球的员工对合规与发展存有疑虑。李光峰一语中的:擦边球是技术活,靠的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而不是凭运气!一个人不学习,不思考,单靠耍小聪明怎么能把握事物的规律?怎么能打出好球?他在全行开展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用知识武装员工的头脑。

    同那些短平快的管理手段相比,思想观念的改变尤其艰难。李行长夜里一点还没休息?你看他批的OA一把手彻夜办公,谁还敢混日子?他给部门、单位一把手布置了书面作业:每天记录一句生活感悟,题材不限,只要感动自己就行,他定期抽查判分,打动人的东西,一定触动了大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自然会养成思考的习惯。一个有思想的管理者,才能看到方向,想出办法,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分行的各种会议,常常会穿插学习内容,他会根据当前经营形势组织理论学习,看到好文章也会与大家分享。比如他推荐的当时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的《我思故我在》,让大家深受启发。个人事业部主管阮俊是全行最年轻一把手,在事业部制改革初期,李光峰让他回去研究《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篇,阮俊一看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下子就明白了该怎么做。转型最艰难的时候,李光峰让他看《将革命进行到底》,并送他一句将转型进行到底!附加一句不换位思考就换位!如今,遵义分行很多干部员工都熟知《毛泽东选集》的著名篇章。

    副行长王剑波说:我们都叫他李老师,跟着他干,感觉天天都在进步!李光峰说他还真当过几年老师。十四岁时,父亲因公殉职,上有母亲、下有三个弟妹,他成了全家顶梁柱,初中没毕业,就顶替父亲参加了工作。后来通过自学,考上了师专,当了两年物理老师后,再次以优异成绩考取当时最热门的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这段当教师的经历,不仅让他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而且让他很擅长传道解惑,比如他把个人条线比作农业生产,提出要精耕细作,套种产品,让人茅塞顿开。艰苦岁月练就的逆商,让他少年老成,很早就学会担当,因而一进建行就有了老干部的绰号。这些都为他数次临危受命起到了决定作用。来遵义前,他曾用六年多时间带领贵阳小河支行走出困境,并因此获得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这也是省行党委从全省100多个副处级干部中选中他为遵义分行当家人的重要原因。

    李光峰有个著名的干部使用瓶颈理论瓶颈为什么在瓶子上部而不在下部?这就像干部!解决了干部的思想问题,就突破了瓶颈,否则就换个瓶颈。原本因费用分配招致员工怨恨的计财部经理刘志勇,调整到湄潭支行后,竟然判若两人,与政府、企业、客户鱼水交融,一个人走活了一盘棋。行里有学识有思想、有能力有业绩的员工逐步调整到了瓶颈部位。2008年,他在全行范围内一字千金征集发展主题词,一名员工的同舟奋进入选,一下就获得4000元奖励。这种用人机制起到了导向作用。现在遵义分行随便一个员工,都能滔滔不绝来上一段十二五规划、国务院二号文、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业强省……李光峰终于带出了一支会思想的队伍。

    治理整顿蓄势待发扬帆起航同舟奋进风正行远清醒头脑静水深流这些每年一个、富有逻辑关系的发展主题词中,既可以看到遵义分行翻身求变的艰难历程,也可以清晰看出李光峰这些年的思想痕迹。从案发大行到全省骨干行,从同业垫底到同业竞逐目标,这些年来遵义分行资产、负债规模翻番,员工收入增长了2.5倍,特别是今年以来,各项业务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各项指标新增位居全省前列,这种由思想深处迸发出的软实力,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硬指标,充分证明了巴尔扎克的那句名言:一个有思想的人,才是真正有力量的人!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分行)

    记者的话:

    跟人们眼里已经固化了的银行行长形象不同,一身书卷气的李光峰更像一个学者。很难把他同收复习水、重振湄潭、渗透仁怀这些故事联系起来,但这些确实发生在他的身上。采访过程中,他没有象一般受访者那样讲述那些攻城略地的壮举,而是更喜欢谈论世界观、方法论这些思想深处的抽象概念,谈论这场历时六年的头脑风暴。有思想,才有思路,有思路,才有出路,这不正是这些故事背后的原因吗?

    对李光峰的采访,解答了我一直都在思考也是基层行员工普遍关心的问题:一个优秀的二级分行行长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我们需要更多像李光峰这样有思想的经营者。

附件下载:
303r.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