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甜蜜”的牵手

发布时间:2012-06-20

本报记者 张瑾

    在广西,种蔗和制糖遍布97个县,涉及人口2600多万,占全区人口的40%49个贫困县中有36个县主要依赖种植甘蔗解决农民温饱和脱贫问题,有21个县一半以上的财政收入来自制糖业税收。此外,广西制糖业关联度大,可带动化肥、造纸、饲料、酒精、建筑等40多个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有专家测算,广西1吨甘蔗产生的经济效益为1378元,1元糖的产值可带动社会总产值16.3元。正因为制糖业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成为金融机构争相竞争的焦点也就不足为奇了。目前,广西境内已经有18家银行开展了糖业贷款。截至2011年底,建行广西区分行和区内11家大型制糖企业开展了信贷业务,授信总额57亿元,贷款余额28亿元,占金融同业对糖业贷款余额的15%。建行支持广西制糖产业发展,对彼此来说都应该是一场甜蜜的牵手,而随着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利好不断出台,银行能够给予这个产业多大规模的资金支持和制度空间,似乎更能决定这场恋爱的甜蜜指数。

    大学毕业后,张松涛就从吉林来到了广西,极寒极热的地理迁徙对年轻人来说并不需要太长的适应过程,他很快就喜欢上了南宁街头的各种米粉,还包括他在这里的事业——确切地说,应该是和甜蜜的事业结缘的工作。作为建行广西区分行公司业务部的一名客户经理,他负责几家大型糖企的日常金融服务,每天穿梭在大大小小的糖厂之间,熟悉食糖加工的每一道流程,对糖的各项指标了熟于心,特别是在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4月,张松涛的工作节奏也会随着收榨季的到来越发紧张起来,往返于糖厂、仓库、银行,几乎成了他三点一线的生活规律。

    冠桂糖业的食糖加工厂就在南宁城郊的横县,是张松涛去年才接手服务的客户。横县冠桂糖业涉足食糖加工已经有10多年的历史,目前拥有2个糖业分公司和1个纸业分公司,拥有2条制糖生产线和1条制浆生产线,甘蔗压榨能力8000/日,制浆生产线目前实际已具备年产18万吨漂白蔗渣浆的能力,是广西对外供浆规模最大的厂家,综合实力在国内制糖集团中名列第二位。从每年的10月底开始,是蔗农们收获的季节,十里八乡通往糖厂的路都会被运送甘蔗的车队挤满,那场面颇为壮观。收上来的甘蔗,会被运输车拉到糖厂,送上24小时日夜不停的榨糖生产线——砍下来的甘蔗要尽快开榨,否则就会影响到蔗糖的产量和甜度等级。榨好的蔗糖会被直接送进仓库储存,一般情况下,老板们都会等待着糖市行情上扬的时候卖个好价钱。

    蔗农与糖企:利益共分享,风险一肩担

    张松涛的,与制糖业季产年销的特性有很大的关系。一旦开榨,大小糖厂都会遭遇资金短缺的状况——甘蔗收上来要保证在七天内给蔗农结算甘蔗款,还有运输、设备维护等名目繁多的支出,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随着糖价的上涨,糖料出现了短缺,蔗农们开始变得强势起来,基本上都是在甘蔗入厂两天后就要求兑付甘蔗款,否则的话就会把甘蔗卖给高价抢收的其他制糖企业,这也就逼迫着糖厂必须及时支付甘蔗款。为保证糖厂资金的及时到位,在收榨季里,建行的客户经理们常常是上午到糖厂核库,下午就回到行里准备材料放款。

    和张松涛三点一线的生活规律相比,在每年的收榨季,冠桂糖业公司农务科的副总罗生(化名)的作息时间几乎是24小时。糖厂的甘蔗种植地遍布在横县的1000多个生产队,每到收榨季,农务科调度室会根据生产进度采取分时收割的方式,保证每天进250-300车的甘蔗,为平衡各生产队的收割数量,农务科通过为蔗农发放砍蔗证来进行调节,蔗农会根据糖厂要求来收割甘蔗。为了随时掌握甘蔗的种植情况,农务科有一支团队常年驻扎在乡下。在广西,甘蔗种植的方式主要是一家一户的分散式种植,处于零星生产状态,尚未能形成规模生产,所以,为了保障原料甘蔗的供应,这些糖厂的客户经理大多数时间都和蔗农们在一起,从种苗的购买到施肥,从甘蔗的收割到运输,事无巨细。有时候甚至还包括要做蔗农的思想工作,一听说有的蔗农要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客户经理们就要上门苦口婆心的劝说,直到蔗农打消这个念头为止。

    其实,真正能让这些农户心甘情愿种甘蔗,还要算一笔经济账。一般情况下,一亩田能产5吨甘蔗,而糖厂的收购价格在2008年是每吨300多块钱,这个榨季已经涨到了每吨500多块,刨去种料的费用,一亩甘蔗农民可以赚1500元以上。甘蔗种植还有个特性就是种一年收三年,这也就意味着一季蔗种可以长三茬甘蔗。更重要的是,糖业在广西属于政府扶植行业,种甘蔗的风险极小。罗生介绍,当地政府很早就制定了扶持糖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严格执行蔗、糖价格联动机制,制定约束性很强的甘蔗收购指导价,相当于最低保护价,并监督糖厂执行。在每个榨季开榨前,广西区政府及物价部门会依据对本榨季食糖产销预测,提前确定糖料蔗收购价格并灵活调整,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蔗农的利益。对这些拥有土地的农民来说,种甘蔗是旱涝保收的选择,但对于众多的糖企来说形势就没有这么乐观。为了保证蔗农的利益和避免各糖厂之间的价格战,政府会根据糖厂的规模和位置,为各家划定甘蔗收购区,蔗区的种植户按照政府的定价向该制糖企业提供糖料,在糖价上涨的时候,甘蔗价格与糖价挂钩,糖价下跌时却依然采用政府的基准定价。换句话说,目前,在糖企和蔗农之间,是利益共享,但风险却未共担。

    所以,每到收榨季来临,罗生最担心的就是能否及时兑付蔗农的甘蔗款。

    建行与制糖产业:甜蜜之路能走多远

    收榨季结束后,糖厂和蔗农们就要开始为下一季忙碌了,糖厂忙着做设备的检修,蔗农们则要准备下季的种苗和肥料,这些都是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对罗生而言,除了及时给蔗农们兑付甘蔗款,一般情况下,蔗农们购买种苗和肥料的钱也是需要糖厂来垫付的。如果制糖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帮助蔗农垫付种植费用时,糖企就会通过与银行合作,由糖企提供担保,蔗农向银行申请小额贷款。等贷款到期后,蔗农会委托制糖企业从应付甘蔗款中扣除相应的资金归还贷款。罗生说,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糖企的资金紧张问题。2011年,建行广西分行与广西湘桂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向与该公司所属广西崇左市湘桂糖业有限公司签约种植农户发放个人支农贷款。个人支农贷款采用多户联保、担保公司保证和收购或加工农产品的公司第三方保证等保证方式,借款人可以用这笔钱购买种苗、农膜、小型农机具、农药、化肥等各种物品。(是否已经发生了)虽然建行对蔗农的扶持还处于初级阶段,但银行、制糖企业、蔗农三赢的合作模式却已初见雏形。

    建行对整个制糖产业链的介入是一个逐步渗透的过程。2001年,建行开始与有政府背景的食糖储备公司及政府确定的收储企业进行短期工业储备糖贷款业务。国家为了维护食糖市场的稳定,保持糖业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保证按时兑付农民甘蔗款,国家发改委及人民银行总行每年都联合下文,安排当个制糖期的工业短期储存食糖的计划。收到计划的都是有多年食糖储存经营、收储能力强、经营效益好、信用高的大型制糖企业集团及商贸公司。这些企业在开展储备食糖工作后,需要银行提供食糖质押贷款支持。但担保的方式仅限于食糖抵押,当时的糖厂很大程度上扮演着政府出纳的角色。对这个市场逐渐熟悉了之后,建行从2003年开始直接给制糖企业发放流动性贷款,2005年,随着糖企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行开始为制糖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贷款。循环产业概念的兴起,使酒精、纸浆等制糖的下游产业迅速发展起来,银行的信贷支持顺应市场的需求也随之延伸到了这些领域。

    事实上,建行的这条甜蜜之路走得并不那么欢喜。2002年至2007年是食糖质押贷款业务发展的高峰期,建行质押食糖贷款业务以其高效快捷在广西糖业界形成了很好的口碑,资格老一些的客户经理们都经历过那时候的辉煌。但到了2008年末,风向转了,农业发展银行以其高质押率及低利率抢夺了所有政策性储备质押糖贷款业务市场。同时,随着糖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制糖企业资金实力不断增强,食糖质押贷款业务因为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而逐步被保证甚至信用方式的贷款所取代,业务量正在逐年缩小。

    广西人把制糖产业称为甜蜜的事业,广西壮族自治区糖业发展局局长邱东曾表示,广西将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培育5个以上年产糖量100万吨以上的大型糖业集团,半数以上的企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制糖先进水平,实施重点项目42项,项目预计总投资168亿元。与此同时,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政策的扶持,《中央储备糖管理办法》的出台实施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推行,在业内人士看来,广西糖业发展的前景应该是无限甜蜜的。

    但对于众多涉足糖业的金融机构而言,炮制甜蜜的过程却可以用五味杂陈来形容。未来是美好的,但这场甜蜜牵手能走多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