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赏玩

发布时间:2012-04-18

亿元竞拍天价多有疑点

    我们不否认当代中国艺术品拍卖已进入亿元时代,在认可亿元时代这个概念之后,笔者的观点是:这个真实又虚幻亿元时代,其实其内涵应该认定为亿元炒作时代亿元拍假时代亿元假拍时代

梁志伟

1993年上海朵云轩古玩艺术品首拍、1994年中国嘉德古玩艺术品首拍起始,当代中国的收藏赏玩时代,渐渐步入拍卖收藏时代。从2005年佳士得伦敦拍卖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超过2亿元之后,中国境内众多民营企业家、金融机构纷纷携巨资进入艺术品市场,到了2010年、2011年之后,有数十件藏品竞拍连续超过亿元,主流的当代收藏拍卖界达成共识:当代中国古玩艺术品市场已进入了亿元时代

5.5亿成交清乾隆粉彩转心瓶天价瓶。

2011年亿元拍品第1名,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2011年亿元拍品第2名,王蒙《稚川移居图》。

2011年亿元拍品第10名,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

    所谓的这个亿元时代,海内外著名拍卖行有数十件亿元拍品支撑着这个亿元大厦,公开公布的数据既是真实的,又是虚幻的。举例先说真实:2010年英国伦敦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班布里奇拍卖行以55亿元人民币竞拍成交了一件清乾隆粉彩转心瓶。的确,现场有中国买家举牌举到55亿元人民币,这属于竞拍的真实。举例再说虚幻,这件清乾隆粉彩转心瓶,到了2012年春天,买家依然没有付款,这说明这个竞拍成交价是虚幻的。此外,有兴趣的藏友,不妨上网查询:凡境内外拍卖行拍卖的亿元拍品,几乎件件或真伪鉴定有争议,或拍卖成交价有争议,或干脆买家竞拍后不付款……

    所以,我们不否认当代中国艺术品拍卖已进入亿元时代,在认可亿元时代这个概念之后,笔者的观点是:这个真实又虚幻亿元时代,其实其内涵应该认定为亿元炒作时代亿元拍假时代亿元假拍时代

    本篇短评,笔者不想探讨收藏拍卖理论问题,仅想提醒众多的中国富翁投资者:香港有一名著名艺术品经纪人,其曾经亲手帮他人在香港艺术品拍卖会上竞拍成交过一件清乾隆珐琅彩瓶”“亿元拍品,其日前在北京电视台一档鉴定节目中披露了一个古玩行内部不被外人所知的成交内幕:古玩行家在行内买东西,可参照拍卖成交天价十分之一价钱谈价钱。也就是说,一件可能在知名拍卖会上以亿元成交的拍品,可先以千万元谈价钱;一件可能在知名拍卖会上以千万元成交的拍品,可先以百万元谈价钱;一件可能在知名拍卖会上以百万元成交的拍品,可先以十万元谈价钱。

由此反衬出:所谓的古玩艺术品拍卖已进入的亿元时代,那么古玩行内可能就仅属于千万元时代。再说一句透彻的话:当代艺术品拍卖凡超过亿元的拍卖天价多不可信,或至少不能全信,或可信其十分之一、十分之二。也就是说所谓的亿元竞拍,首先是恶炒,其次可能是假拍,再次可能是拍假。由此,笔者的预测是:当代艺术品拍卖界真正进入完全真实没有泡沫的亿元时代,可能还要再过五年、十年……

 

 

“我追求文化收藏”

    不久前财经名人叶檀讲过这样的话:假如你抱着收藏的心态去投资,你会获得回报;假如你抱着投资的心态去收藏,你会中途退场。梁志伟先生在今年2月武汉图书馆主办的名家论坛演讲时,反复提及叶檀的观点。这与梁志伟的收藏经历与理念有关?本版始终认为,像梁志伟这样的玩家这样的玩法,才是支撑这个市场的基石。 ——编者

口述:梁志伟

整理:本报记者 薛洁

    1973年,我在上海外贸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工作,开始接触官窑瓷器。记得当时我的同学是抄家物资档案整理小组的成员,他们8个人整理了几年才把文革抄家的书画目录整理出来。当时假如你家里有幅被抄走的字画丢失了,有关部门会赔偿8块钱,不管字画是哪个朝代的,所以我称那时为捡漏时代

    我虽然当时在进出口公司工作,但业余时间仍然把主要精力放在写诗歌上,著名诗人白桦是我的老师,已故著名作曲家施光南的几首歌词就是我写的。我常常写歌词、写诗歌,一个月能有20块钱的稿费,我写一首歌词的稿费是10块钱,当时有一种说法叫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意思是写十五的月亮歌词的作家的稿费是16元。哪里想到,几十元的诗歌稿酬,后来会成为我收藏的原始资金。

    1987年,我的工资是36元一个月,后来涨到50块钱一个月,当时每个月兜里能揣着50块逛古玩市场的算有钱人。那时我父母、太太都反对我玩古玩,但我的稿费是私房钱,他们是查不出来的,我玩古玩就是靠小钱积累起来的。记得当年我花了360块买一个光绪仿万历的青花瓷瓶。20多年前的360块,现在来讲是个什么概念?好比我现在有200万元现金,却花了36万元买了一个破瓶子,这就是胆力。当时花几百块买的东西,现在都升值了很多倍。这一点我家里人看得很清楚,如果我现在花30005000元买回来一些小东西,他们会说这么便宜买回来干嘛?我说放几年翻几倍,家里人就会说多买点多买点。当然收藏总是遗憾的,记得我当年花2000多块钱买到一个清雍正青花釉里红的瓶子,假如能保留至今,价钱不知翻了多少倍。

    我个人认为,收藏一定要追求文化,追求器物的历史文化价值。我认为明清的瓷器审美级别不高,因为清朝文化多属于是满汉文化,当年康熙的许多官窑器都是反映少数民族文化的,满汉文化与传统汉文化的文化轨迹不同。而宋代才是瓷器中的汉文化的代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瓷器收藏家,第一个应该是宋徽宗,第二个才是乾隆。我个人认为中国最好的瓷器是汝窑。由于中国古陶瓷收藏审美还没有一个系统式的标准,没有专家、学者制订审美游戏规则,所以,你会看到拍卖价最高的往往是明清官窑瓷器,但我坚持以为宋代汝窑会回归应有的价值。

从审美的角度讲,年纪越大,审美情趣越高。现在的我越来越喜欢宋以前的东西,俗话说看美人20岁看脸蛋,30岁看身材,40岁看背影(修养)。我认为明清官窑彩瓷器就像20岁的美人,收藏家到了中、壮年,自然会追求高古陶瓷了,这就是追求文化内涵。这几年我收藏赏玩宋元以前的瓷器、陶器,仅5000年以前史前马家窑陶器已经有一百多件,比一般的博物馆还多。

马家窑彩陶

    那我们现在该怎么玩?我告诉大家,不能跟着欧美人走,他们把元青花的价格拍到了天价,中国一流的东西是宋代的五大名窑。但刚刚拍出的两亿天价汝窑与普通收藏者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这让我想起大收藏家王世襄老先生,当年为了把一件心仪的明代家具运回家,愣是把家具分拆,小心翼翼地放上平板车,自己蹬着车回家。再看现在动不动上亿的拍品,全剩下资本的冲动了,哪还有淘宝的欢喜?!

    我提出瓷器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假如1000年后,人们说陶以载道是梁志伟提出来的,那我就不朽了,说文化,假如能留下这么一点点东西就可以了。对文化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文化对我们的回报也是不得了的。我当时买的马家窑陶器、高古瓷器,几百块、几千块一件,现在至少翻了10倍,当时根本没想到赚钱,就像叶檀讲的,以文化的心态收藏,肯定会有回报的。

 

 

窑器:拍卖界的“硬通货”

44,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一件4000万港币起拍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历经34次叫价,最终电话竞投者以2.0786亿港元的天价竞得,为估价的3倍多,刷新了宋瓷新的世界拍卖纪录。尽管资本形影相随,尽管普通收藏者只能望其项背,但,拍卖行自有它的法则,好东西永远是硬通货

 

两亿天价的宋汝窑

智慧

    在世界艺术品拍卖界,中国古代艺术品选项中价格最坚挺、投资前景最看好的是宋元官器及明清官窑器。据艺术品拍卖界一项比较权威的调查统计:闻名世界的苏富比、佳士得拍卖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香港拍卖中国古代艺术品以来,明清官窑瓷器平均投资增值率为22%以上,超过当年美国著名的量子基金等年平均增值15%的增值率。也就是说,明清官窑瓷器在世界艺术品拍卖界是硬通货,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品在世界艺术品拍卖界的价格风向标。

    中国古代瓷器最简单可分为两大类:即民窑瓷与官窑瓷。民窑瓷更多具有文化收藏价值,其历史文化属性高于官窑瓷;官窑瓷更多的是具有经济投资价值,其商品投资属性高于民窑瓷。传统收藏活动中多以文化收藏、休闲收藏为主,以修身养性为收藏的最高追求;当代收藏活动中多以投资收藏、经营收藏为主,以投资增值为收藏的终极目标。

    除书画收藏之外,传统古玩杂项收藏项目中,古代陶瓷器收藏为最大项目,出土与传世的古陶瓷收藏品,其数量远远多于其他类型品种的古代艺术收藏品。

    如以历史文化研究收藏为目的,收藏者们可以收藏史前彩陶及历代著名民窑标准器为首选;如以投资增值炒买炒卖为目标,投资者们可以收藏历代官窑瓷标准器为对象。

    但是,历代官窑器的收藏投资,清末民国以来,一直是商贾富豪及收入颇丰的名律师、名医生等为收藏投资对象。历代官窑器的收藏赏玩,历来是富人们玩闲钱的游戏,普通的平民百姓收藏者们、囊中羞涩的布衣文人收藏者们,除了极其偶然的机会能碰到几件或真假难辨、或残损、残破的官窑瓷供收藏赏玩外,通常情况下尽量少碰历代官窑器。

    因为历代古陶瓷仿品,仿得最多的就是官窑器。而新世纪后,各博物馆馆藏的著名的宋五大名窑瓷,出口到中东宫廷早已有图片传播复制的著名的元青花出口官器及明清官窑彩瓷标准器,可能在古玩市场上每一件都有数万、数十万件以上的仿制品,非古瓷鉴定高人防不胜防。

    当然,笔者并不否认新世纪后投资官窑器仍有不少的机会。但专项投资官窑器,如有百万元闲钱,可能只能投资二三件普通的如三级品官窑瓷;如有千万元闲钱,可能只能投资十余件二三级品官窑瓷;如有亿万元闲钱,可能只能投资一二件顶级官窑器或数十件二三级品官窑瓷;如有十亿元以上的闲钱,按照香港著名官窑瓷玩家张宗宪先生的观点,也当不了官窑瓷收藏大家。

 

 

亦师亦友:收藏界最可信最可敬者

韶光

    懂得收藏古玩真伪鉴定,但不懂古玩行情者是老学究;懂得古玩行情,但不懂古玩真伪鉴定者不入流;既懂古玩真伪鉴定,又懂古玩行情者——亦师亦友。

    为何这样讲?因为古玩界没有永久的师长,只有永久的师友。因为古玩本身是一个大杂烩,入行深了,才学有专长,术有专攻。所谓的名家如自称样样都懂,可能样样都不精通。

    所谓的一通百通,仅是一种比喻性的语言,惟有一专多能才可信。

    专家,即学有专长的人,如陶瓷专家、书画专家、青铜器专家等。但陶瓷专家也仅是陶瓷领域某一专项的专家,并非陶瓷领域全能专家而能鉴定所有的陶瓷器真伪。如甘肃省博物馆的彩陶专家张朋川,因馆藏彩陶上手研究机会众多,且经常往马家窑彩陶遗址去考古、考察,可以称为权威的彩陶专家。如被誉为中国陶瓷之父的陈万里,生前无数次去浙江龙泉窑遗址考查,掌握了大量龙泉窑第一手资料,对龙泉窑研究鉴定做出了卓越贡献,可称之为龙泉窑权威专家。如孙瀛洲、耿宝昌师徒,民国年间即在北京琉璃厂古玩街经营明清彩瓷,建国后又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明清官窑民窑彩瓷,可称之为权威的明清彩瓷专家。如南京博物院的张浦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即专攻于青花瓷画的研究。南北东西勤于收集,其手的青花瓷标本,累以数千万计。其在青花瓷研究领域颇为权威,被誉为张青花

    此外,专门研究河南汝窑的赵青云,被称之为汝窑权威专家;专门研究浙江官窑的朱伯谦,被称之为官窑青瓷权威专家。

    但是,假如你请甘肃的彩陶权威专家张朋川去鉴定浙江的龙泉窑器;假如你请北京的明清彩瓷权威耿宝昌去鉴定甘肃马家窑彩陶;假如你请南京的青花瓷专家张浦生去鉴定河南的汝窑器;假如你请浙江杭州的青瓷权威专家朱伯谦去鉴定江西景德镇的青花瓷等,其鉴定水准不是专家的业余鉴定水准,就是一般民间行家鉴定水平,不可能被古玩界认定为是权威鉴定意见。

    所以不要轻信古玩界所谓的全能专家,不要迷信文博界的顶级权威专家。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原因,不少文博界的权威专家晚节不保,受商业利益驱使,被古玩界称为鉴定工具;或不少文博界的权威专家有难言之隐,不方便直言真赝。

    对于收藏者个人而言,要坚信自己的鉴定水准,要自信。假如一名已入行几十年,对古玩书画鉴定经验丰富,遇到原本属于自己内行的鉴定仍缺乏鉴定的自信,那属于心理问题,而不是属于鉴定技巧问题。

    然而,假如一名刚入行或刚接触古玩书画收藏者,本质上不识被鉴定器物,你只能先相信别人,如只相信专家的鉴定经验,只相信专家的鉴定品德;反之,不懂行者,又不信他人鉴定意见怀疑心重者,不适合玩古玩,难交古玩之友。

    再回到本文主题:既懂古玩真伪鉴定,又懂古玩行情者——亦师亦友。所谓亦师者,是因为其是某一专行专项的专家;所谓亦友者,因为古玩界没有全能的专家,为师者也会遇到专行专项以外的鉴定难题,与你共同探讨交流。亦师——古玩之师;亦为友——古玩之友也。

 

 

投资收藏品想赚钱,首先要想到不亏钱

金光耀

    当代收藏活动已从文化收藏为主,转变为以投资收藏为主。投资收藏者收进每一件古玩器物,除了个人赏玩兴趣之外,就是想赚钱。

    玩古玩淘宝,捡漏是最大的乐趣。但想捡漏前,有多少人想过会吃药呢?收藏古玩,最忌有侥幸心理;投资古玩,最忌有稳赚钱心理。从理论上来讲,真品古玩永恒增值,永远赚钱。但投资古玩是慢活,收进一件精品,捂上数年不出手,不算久。投资古玩最难的是兑现难,急于出手者,大多会贱卖。有时一件价值10万元的清康熙青花花觚民窑精品,如一时找不到对路的买主,可能5万元也没人要。所以,投资古玩,想赚钱是欲望,不亏钱是底线。惟有在收藏一件件古玩精品时,同时还能想到急于出手时除了能保本,还能有盈利,这才是比较保险的投资古玩的方法。用古玩行话来讲,就是要用低于市场行情价的价格买进,才能真正赚钱。常见到初入门者问我,刚收进的一件西汉越窑弦纹动物纹秞陶双耳壶15000元贵不贵、值不值?我的回答是,不但不贵,而且还会升值,汉代越窑高古精品大型釉陶壶,现在国内外没有拍卖市场行情,只有古玩市场行情。但古玩行情价是15000元,你不能花15000元买下。你应该花低于古玩行情价二三成甚至三五成的价格买进,再随时卖出,会比较容易。如你用古玩行话:顶在喉咙口的价格买进,急于抛出时,找不到对路的买家就会亏钱。

    为此,投资古玩想赚钱,首先要想到不亏钱,要事先想到急于抛售时,也能保本并有盈利。最佳的方法就是用低于市场行情价一半左右的价格买进,你才会做到稳赚不赔。

 

 

编辑手记

    转眼,赏玩已经迎来第三期。特约主持人梁志伟先生与我每期都忐忑等待着读者反馈。好在这一年,梁先生与我都预留出足够的磨合空间,这为双方奠定了稳中求变的合作基调,就是梁先生一贯的风格,则是梁式风格与本版定位与编辑思想的不断对碰、尝试、融合,如,当本版提出每期头条是否尽量接近市场或新闻事件时,一贯推崇纯副刊操作的梁先生稍加思考后即表示附和。这种相互的尊重,让我体会了真正的专家是不怕挑战、异议甚至争议的,这让我对他更加尊敬。

    本期头条再次聚焦拍卖市场,我想这不仅仅与即将开始的春季拍卖季有关,关于这个市场,争议、支持的声音都有。我们还将关注它,毕竟拍卖市场具有风向标及放大效应。

    本版始终认为,出于喜欢的收藏才是根本,就像我玩之理念,普通人的玩意,可以进博物馆,可以把玩于手掌之间。甭管大小,带来的都是内心的愉悦与满足。本期我整理了梁先生2月在武汉图书馆主办的名人大讲堂演讲的部分内容,梁先生喜欢的汝窑前不久拍出了两亿天价,证实了梁先生的推断,有关内容经梁先生审核后一并呈现。

    人间四月芳菲尽。不管是暖春还是倒春寒,春天的脚步终会如期而至。

附件下载:
4-0-0.jpg
4-1.jpg
4-2.jpg
4-3.jpg
4-4.jpg
4-5.jpg
4-6.jpg
4-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