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积累:我永远的财富
■ 严黎丽
朱艳艳理财格言
●坚持社会良知,会赢得社会更广泛的尊重。
●口口相传是最好的促销,这就是所谓的“口碑经济”吧。
延安东路58号高登金融大厦,上海滩顶级office之一。朱艳艳的“上海视点公共关系有限公司”就设在这里。200多平米的办公室,显示着年仅35岁的女老板朱艳艳不同凡响的身价。
初涉职场:令老外刮目相看
朱艳艳的职业生涯起步于1990年。毕业于被誉为旅游界“黄埔军校”的上海旅游专科学校,朱艳艳很快被兰生大酒店公关部录用。2年后她跳槽到海仑宾馆,任公关部副经理,出色完成海仑宾馆开业的浩大工程后,她又被兰生召回,成了当时全上海最年轻的国际星级酒店公关经理。
在兰生大酒店,她的第一任老板是美国人,是全酒店员工都害怕的“魔鬼”,常因一些细节过错炒人鱿鱼。有一次,朱艳艳要提升她手下的一个小秘书做公关主任。申请单交上去,老外退了下来,留下一个大大的批注:NO!老美嫌小秘书英语不好,但朱艳艳觉得,她的主要工作是跟中国媒体打交道,用不到太多英语。她连夜写了一封信,陈述了自己的观点,第二天就交到了老板办公室。老板把她找去:“你看到我写的批注吗?”“看到了。”“那你干吗还写这封信?”“理由我都写在信上了啊。”艳艳坚持着。
老美那双绿油油的眼睛冷冷地盯着朱艳艳,看得她心里发毛:这“魔鬼”怕是要把我炒了吧?
没想到老头忽然哈哈大笑,特慈祥的说:“你比我更了解你的手下,你长大了。”
领悟商机:给自己两年时间
1996年年底,是朱艳艳职业生涯的一个转折。
年初,朱艳艳接到一个电话。一家国际高端酒店集团准备进入上海,邀请她做亚太地区公关经理。对方开出的条件是:月薪2万元,去香港培训和工作两年。简直是太诱人了。但想到热恋中的爱人和筹建中的小家庭,她最终放弃了。几个月后,又有一家化妆品公司请她去做营销总监,出价更高,月薪2.5万元。还是同样的原因,朱艳艳谢绝了。
但是,接踵而至的两个大“馅饼”,却让她萌生了新的想法。她依稀看到了一个新兴市场:随着中国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品牌要进入上海,他们需要公关服务。她更看到了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媒体到政府部门,她拥有庞大的人脉关系网。这是六年酒店生涯馈赠给她的人生第一桶金,有了这第一桶金,何不自己开公司呢?
她决定给自己两年时间,如果成功,就努力做成上海的“金牌公关”;如果不行,两年后再回酒店,做回“打工皇后”。26岁,毕竟还输得起。呵呵。(未完待续)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详情咨询6759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