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 本报记者 刘静
不久前,上海一家经销钢材的批发零售企业需要200万元资金用于短期资金周转,但是企业无法提供银行一般授信所需的抵押物,而其注册资本仅为1600万元。按照惯例,该企业想在大型银行借到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今年,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却从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获得了这笔资金。
小企业贷款条件出现“特殊”设计
为该企业实现融资梦的是建行一项名为“联贷联保”的信贷业务,该业务最大的特点是不要求企业提供抵押物。经销钢材的企业连续3年都是阿里巴巴网站的诚信通客户,它作为牵头人,联合了另外三家注册资本为50万、1000万、1500万的经销金属建工材料的企业,四家企业组成银行需要的“联保体”,一起向银行贷款并互作担保,为其中有违约行为的企业承担连带责任。拥有诚信记录、组建联保体成了小企业融资的另外一种“资本”。
据建行总行公司业务部人士讲,该项业务早在2007年即已开办,浙江地区的客户数量为最,到今年,建行又对该产品进行了业务处理模式上的改革,使流程更加高效。
据悉,2009年,建行有12家一级分行均成立了小企业部,而且是一级部制。“3年前与3年后,形势大不一样,在今天,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更多的是主动性的拓展,大型企业占比有限,营销一个大企业花费的时间一般在3—5个月甚至一年,大型企业的资金需求也不是无穷无尽的。”建行总行公司业务部中小企业中心负责人感慨。
对于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原因,建行批发业务总监顾京圃先生早在去年就公开表示,虽整体而言,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比大企业高,但中小企业数量庞大,使银行有很广的选择范围,如果慎重选择,风险其实并不高;其次,中小企业成长快,现在支持它们即是支持未来的客户;第三,中小企业利率回报高,如果加上中间业务,建行中小企业贷款综合收益率达35.9%,单位贷款综合税后利润相当于大企业贷款的2.98倍。此外,发展该业务还有利于银行产品创新。
模式渐趋成型
实际上,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早已在金融机构中酝酿。记者从建设银行了解到,除了已有的小企业专营品牌——“成长之路”和“速贷通”外,自去年开始,建行还开展了三项合作,一是与淡马锡合作,将东南亚“信贷工厂”的模式引入建行;二是与美国银行合作,借鉴其“10万美元贷款无需担保”的技术和做法;三是拟与工商联合作,通过区域协会或行业协会对中小企业进行联合担保。目前,“信贷工厂”已在全国建成了数十家,可提供专业化、标准化授信,计划到今年底扩大到150家左右。
工商银行的行动是,采取小企业经营机构的专业化经营,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设立了14家小企业专业化经营机构。交通银行通过一种简便的评分方法为资产总额1000万以下、申请授信总额度100万以下的小企业提供了名为“展业通快车”的融资服务。浦发银行推出了“1+N供应链”中小企业信贷模式。华夏银行有针对私营企业主的贷款产品。民生银行则有“商贷通”、“个人授信额度自助循环贷款”、“民易贷”等中小企业贷款产品。
今年,银监会还公布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三年发展计划。据悉,广东省三年内将设立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1家,其中村镇银行16家,贷款公司4家,资金互助社1家。“四川中小企业融资超市”日前也在成都正式开业,38家金融、担保、创投等机构汇集于此,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融资服务。
在证券市场,创业板市场的定位就是为创新型、成长型企业提供融资等服务。在债券市场,浙商银行于去年发行了额度为6.96亿元的国内第一单中小企业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通过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工具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据银监会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主任杨家才透露,上半年,中国中小企业贷款在企业贷款的占比中已超过“半壁江山”。截至2009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人民币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2.52万亿元,占企业贷款余额的53.7%。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详情咨询6759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