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空间

发布时间:2009-09-23

 

编辑手记

 

    北方降温,南方酷热,同一个秋天,却不是同一个状态。虽然如此,我们却是脚踩在同一块大陆上、身处同一个国境线里的同胞。所以我们即将迎来同一个重要的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庆。

 

    遥想十年前的五十年大庆,编辑还刚刚升入大学,迈进18岁还没有几个月,国庆典礼时在自家一楼院子里听着战斗机从头顶飞过的声音兴奋不已。转眼十个寒暑,18岁时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28岁时却无论如何都不敢说自己已经长大了。十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意味着什么,又能串起多少部电影?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又能有多少个可以被这样铭刻的时点呢?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包含着多少读者的一生?国家,我,和电影,是本期光影想要表达的主题。六十年华诞快乐,中国;十年回首,我们每一个人。

 

 

 

忽视细节,失去艺术力量

 

■沈寂

 

    我记得有一位艺术家曾经说过:“情节可以虚构,细节必须真实。”

 

    情节虚构可使故事内容充实、集中和丰满,在艺术加工中益显作品的魅力。

 

    “细节”是什么?大自然四季变化中独有的美景,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外在的现象和内部的秘莘,必须有真实可靠、有根有据的史料(包括正史和野史),不同时代的社会面貌和特色(如房屋、商店、马路和居民们各种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剧中人物的特征:服饰、造型、动作、语言等等。

 

    细节是艺术作品中的重要力量,没有细节的作品则谈不上艺术的魅力,特别是电影,要立体而形象地反映生活,更需要真实和丰富的细节,才能使观众感动和信服。

 

    解放前的国产电影,如《渔光曲》中的渔民捕鱼的场景,孙瑜导演的《小玩意》中小手工业者的住处、衣食反映出贫民的困苦;影片中制作的猴子戴面具的玩具,在我孩童时代就玩过。

 

 

 

    费穆导演的《城市之光》中的暴雨之夜,女主角阮玲玉在大雨下救护昏死的父亲。吴永刚是美工,在灯板上用水壶向下浇水。阮玲玉觉得不够猛烈,要吴永刚用大壶浇下,使演员浑身湿透,透不过气,效果既真实又令观众感动。

 

    阮玲玉在《故都春梦》里饰演配角,要昏倒在雪地里,去北京的外景,天不下雪,孙瑜不肯做假,以碎纸代替雪片,直等半个月,天公下一场大雪,孙瑜趁机开拍,阮玲玉扑在雪地上。孙瑜怕她受寒,片刻即止,阮玲玉却认为自己虽感寒冷然却还不到冻僵的地步,自动要求在酷寒结冰的雪地多躺些时间,直到自己几乎冻僵为止。

 

    如蔡楚生、朱石麟等导演对影片背景的季节、气候以及人物服饰、道具和演员表演等细节,十分认真,力求真实,丝毫不肯敷衍了事、以假代真,欺骗观众。

 

    建国后,上影厂拍摄的《林则徐》、《李时珍》、《舞台姐妹》、《阿Q正传》等影片,导演和美工都到实地去取景和考察当地风土人情,对历史背景更是认真研究。《舞台姐妹》的美工曾在法国获得置景奖。北影厂的《祝福》、《早春二月》、《青春之歌》在时代背景、人物造型上都真实完美。

 

    桑弧导演的《祝福》,凡出现浙江过年习俗,如“接财神”、“祭岁”等礼节,曾与身为宁波人的我交谈。

 

    去年李安到上海拍摄《色戒》,向我了解上海沦陷时期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商铺橱窗布置等情况,外国侨民在进集中营前的生活,平安大戏院的建筑(今已拆除),和当时放映的美国电影,以及日伪为了搜查爱国人士将马路封锁的景况。我后来看完成的影片,可以说是四十年代南京西路的重现,因此大大加强了影片的真实性。

 

    近几年来,国产电影有人以大场面、大成本、大制作吸引观众。有的制片人为了追求大利润,要求编导去瞎编一些歪曲的历史故事,虚无荒诞。拍武打片,用电脑操作,出现超常胡搞的画面,在布景上片面追求豪华堂皇,天堂人间混成一体。在古代农村的背景中,甚至还有远处出现电线木杆的场景。在人物造型上更是脱离时代和社会背景。故事胡编乱造,人物衣饰奇装异服,发型古怪,言行颠三倒四。三十年代竟出现四十年代周璇唱的歌曲,清末的戏里居然听到评弹艺人钱丽仙唱的《木兰辞》,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难怪有人说,现在的一些中国电影将真的拍得像假的,主要原因在于有的编导追名逐利,浮夸虚造,在细节上缺少求实求真的精神,以假乱真,非但让年长观众失望,也误导年轻观众。不但影响影片质量,缺乏欣赏价值,也使国产电影失去艺术力量,最终失去观众的信任。

 

 

 

国 家

 

■ 易芳

 

    号称中国电影史上最多明星参演的超豪华主旋律献礼影片《建国大业》正在热映。其实早在影片还未上映时已经热度飙升,关于电影里明星们的国籍问题也先于影片引起了几番争议。前已有“巩俐加入新加坡国籍宣誓”视频事件之鉴,中国明星的实际国籍问题早已成为“众人皆知的秘密”。于是有心网友将数十位参演演员的实际国籍公布于网络后,舆论一边倒地压向这些“不爱国”的“卖国”明星们,《建国大业》成为了口口相传的“八国联军”。

 

    事有凑巧,近来的某一个周末,自己在家看了两部电影,美国的《穿越国境》和中日合拍的《新宿事件》,看以前以为是毫不相关的电影,看过后却发现,两部电影表现的是同一个主题——国家、国籍、生存。

 

    我一直认为美国是一个极其自大的国家,虽然只有短短二百年的历史,但所有美国国民都发自真心地认为自己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如果没有发生“911,我想可能就不会有类似于《穿越国境》中关于美国国籍和各类生存问题的深刻反思。毫无疑问,美国是生产力最发达的第一世界,也因为同一个地球上还有更多的地方还是第三世界,所以从第三世界里,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在不断地涌向这里。伊朗的战争贩子、韩国的裁缝、澳大利亚的明星梦女演员、阿富汗的难民家庭、墨西哥边境的单身母亲……这些人在争取美国国籍、一个在美国合法生存下去的身份的道路上挣扎前行。然后美国是怎样回应他们的呢,最终,获得一份更好生活的简单愿望,可以在宣誓效忠于美利坚合众国的仪式中实现吗?在《穿越国境》中,强大的美国终于睁开了另一只眼睛,学会去看看本来属于另一个世界里的人们,学会去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他们的挣扎与艰难。学会试着去了解,同一个地球上还有很多人,出于人性的本能希望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但命运没有赋予他们。因为这样,世界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战争以及恐怖主义。影片在宣誓效忠美国的仪式上达到高潮,有人死去,有人梦碎,有人被谴返,庞大的鸿沟和试图沟通的深思,在无声中延伸。

 

    中日合拍的《新宿事件》中,成龙大哥则非常少见地舍弃功夫探究起人性。在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大潮刚刚让中国人看见真正的世界是什么样时,大批中国人开始偷渡到一海相隔、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也许很多衣食无忧的中国人至今仍无法理解偷渡的意义,但在中国的很多地方,无论怎样毫无地位地劳作,仍然会穷困至死。而选择去一个没有人认识的第一世界国家做不见天日的黑工,便可以在几年之内积累大量的财富回家丰衣足食。你说这些偷渡客们卖国?天晓得,他们正为留在祖国引颈期盼的一家老小拼命努力着,试问何为国家?有家才有国。答应了东北老家男友“一定会回来”的秀秀(徐静蕾饰),却在日本嫁给黑社会老大,“一开始,人们都觉得自己过的很好。但是当看到别人的生活,那些你从未见过从未想过的东西,人们的心就变了。”面对追到日本来的旧时男友,这个曾经做过酒店妹、终于在日本成家的女人,抱着自己的女儿,张了张嘴,只说出一句:“别怪我。”

 

    两部同样主题的电影,让我在一个周末,身处宽松舒适的家里,开始想试图去了解世界上更多地方、更多人们,都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关于国家与国籍的争执,在生命和生存得以延续的大前提下,真的还是那么值得执着的事情吗?几年前我还被人称为“愤青”的时候,一定会不能理解自己现在的想法,而现在我更想拥有的却是能与年龄相称的智慧、理智和客观。

 

    所以,我们一定要用一种过度简单而又偏执的方式去看待关于国家的一切问题吗?冷静理智地去热爱这个国家,真正关心它的切身发展和生存在这个国家里的每一个群体,可能才是送给这个年纪尚轻的国家最好的生日礼物。

 

 

 

我的影碟收藏志

 

■ 布拉布拉

 

    所有收藏影碟的人都应该是从VCD开始的,我也不例外,那个时候正上研究生,没有什么钱,就更不算是个收藏者了。开始跟风买个一张两张的时候,VCD时代已经接近尾声,购买渠道似乎已经过了系统化、规模化的黄金时代了,我也就幸运地错过了重复购买的劳民伤财。

 

    研究生中期的时候,已经听说学院的老师们有了盗版DVD的固定供应商,名曰“小张”或者“小李”,说夫妻两人一辆小车,一个在楼下放风,一个带着货上楼来,任老师们尽情地挑选,每周固定时间来一次,已经成为老师们生活里重要的一部分,很多没有课的老师,那一天也要专门来一趟,为了与“小李”或“小张”约会。听说这其中“小李”或“小张”还曾经因为这一非合法的生意,而被警察盯然后短期地进了局子,老师们那段时间甚是失落,只盼着他早日出来。

 

    那个时候,小西天牌楼往西有一个名为“好望角”的小店,我知道这家店的时候,它已经在圈里小有名气,最初以卖音乐CD起家,那个时候盗版DVD厂家还没有出合集的风气,在这家店,我看到他们把每位导演的作品集中放在一起,而且还定期会挂出字不很好看,但却颇为专业的影片介绍。朋友们都说,那个店主小伙子,常去电影学院听课,电影史知识绝不逊于学院里的本科学生们,真假与否就不得而知了。

 

    工作之后有了自己的小房间有了点点票子,DVD的收藏正式开始,区区8平米的小屋很快有一壁墙被DVD占据了。盛夏的一天,我把铺天盖地的DVD碟片,精简在80片装的几个黑色收藏夹中,并在电脑里做出了详细的目录。那些DVD空壳被一个租着大房间的哥儿们装了整整齐齐、满满的两编织袋废物利用了。现在说起来很是轻松,但在当时那绝对是一项大工程,看着那一排排跟随我转战多处,至今还安然排放在书房书架上黑夹子里的DVD们,尽管已经久未去碰,落了些灰尘,但它们于我来说却是绝不可少的……

 

    工作后主要的买碟处是单位旁边的“北口文化”,一度成为京城的DVD名店。它是一间门脸房的里间,外间经过多次变更,不同风格的服装店几易其主,小店是兄弟俩开的,哥哥黑脸阔口,弟弟细嫩白静;哥哥不擅长言谈,弟弟健谈开朗;哥哥负责进货等事宜,弟弟负责导购,他嬉笑怒骂间熟练地与各路内行及发烧友盘道推销,只要弟弟在销售量绝对有保证。他俩到底是不是兄弟俩无从知晓,但从俩人的对话中经常听到似乎生病的母亲的内容。尽管我们经常看到警察穿着的人物在小店里出没拿碟看,但后来听说兄弟俩还是未有逃过罚款与牢狱之灾,经过多次起起伏伏,小店几易其主,最后终于搬家至现在的新址。虽然还会时不时地光顾,还会在那里偶遇难得见面的朋友,但网络“免费”下载和土豆网等免费在线观看太过剧烈地冲击了DVD市场,那些伴随着DVD的记忆慢慢、慢慢地开始仅仅成为生活的记忆。

 

 

 

海报赏析

 

本期主题:献礼国庆

 

    对于中国电影人和中国观众来说,对有一个类型的电影抱有特殊的感情,这就是“献礼片”。在建国六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献礼片《建国大业》已经气势如虹地推出。国庆献礼片已成为经典传统,每到大庆,必有“献礼”。

 

    对于中国电影人来说,素有“难忘的1959的说法,这是因为1959年创造性地首次推出国庆10周年献礼片概念,从而促生了以《青春之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为代表的18部优秀影片。此后每逢国庆五周年、十周年,中国电影界都必然为国庆“献礼”。而2009年也必将成为又一个“难忘”,不仅是因为中国人概念里重要的“60甲子”,也因为这是中国电影深入市场化改革后的首次十年国庆献礼。“从银幕上看祖国”的概念已经在全国院线即将推出的50几部献礼电影上淋漓尽致地表现。本期栏目,就让我们“从海报中看祖国”。

 

    历史的车轮轰然向前不曾停止,时代与社会不断变迁,唯有脚下的国土一直衷诚守候,支撑起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所谓国家,大抵如此。

 

 

 

建国大业

 

六十周年(2009年)

 

导演:韩三平、黄建新

 

主演:唐国强、蒋介石、许晴、陈坤、王学圻、君梅、刘德华、李连杰、陈道明、葛优

 

    《建国大业》围绕中共中央在1948年发出的举行政协会议的号召展开,再现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民主党派的深厚情谊,再现政协会议诞生和新中国成立的风雨历程。这部从拍摄之初就打着“超豪华”阵容旗号的电影,是中国电影市场化深入运作之后的新型献礼片,其豪华的演员阵容吸引了众多中国观众的关注。电影海报更是简单直接地将这套绝无仅有的豪华阵容以照片形式直接罗列出来,构成了一幅星光熠熠的新时代献礼片海报。

 

 

 

横空出世

 

五十周年(1999年)

 

导演:陈国星

 

主演:李雪健、李幼斌

 

    这是向国庆五十周年隆重献礼的影片,影片主要讲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内幕,描写了那段鲜为人知的神秘历史。片名《横空出世》出自毛泽东的诗词《念奴娇·昆仑》:“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如果看了该片,你真会有一种“横空出世”的感觉。作为国庆五十周年献礼片,这部电影的海报也采用了横版形式,国旗、原子弹爆破、万众欢腾等元素都组合在横版的海报中,让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一眼就能忆起当时的情景。

 

 

 

开国大典

 

四十周年(1989年)

 

导演:李前宽

 

主演:古月、孙飞虎

 

    1949年10月1,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影片《开国大典》就记录了这一历史时刻的前前后后。作为建国四十周年的献礼片,影片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发生在国共两党中诸多生动的历史人物与事件,以纪实的手法再现了上百位历史人物,在表现领袖人物的内心世界的丰富性方面有重大突破。海报以横版的形式原貌再现了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的情景,画面风格朴素大气,庄重沉静,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

 

 

 

青春之歌

 

十周年(1959年)

 

导演:崔嵬

 

主演:谢芳

 

    新中国电影史上,“国庆十周年献礼片”被誉为一个突起的奇峰,这一年,以向建国十周年献礼为契机,中国电影人推出了18部献礼片,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个高峰,《青春之歌》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青春之歌》讲述了林道静从一个受封建家庭逼迫走投无路的青年学生,逐步在革命斗争的锻炼中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者的故事。林道静的人生道路折射出那个革命时代进步青年知识分子所经历的共同命运。

 

 

 

蒙太奇

 

    通过时间或空间上分离的快切,组合成一个更大的思想,就形成了蒙太奇。蒙太奇常用来表现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到来,或是情绪的转变。“蒙太奇”,在法语里原是“装配”的意思,在电影里用来表示通过“镜头的装配”进行场面的创造性结构。现在,蒙太奇指一种具体的叙事结构——通常是没有对白的一系列镜头。

 

    片例:《公民凯恩》

 

    《公民凯恩》里有一些绝妙的蒙太奇。有意思的是,被用来描写凯恩与第一任和第二任妻子关系破裂的蒙太奇结构几乎相同。两个蒙太奇都发生在单个场景中,都表现了夫妻在做同一件事。第一个蒙太奇表现夫妻在用早餐。第二个蒙太奇设置在一个巨大的房间里。两个蒙太奇都使我们回归到同一场地、同一件事。没有其他场地或人物的镜头切换。通过这种方式,观众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这对夫妻的行为上,因为场地和行为都没有发生变化。通过用镜像形式表现瓦解,蒙太奇暗示了某种与凯恩驾驭关系能力相关的必然性。就仿佛是妻子变了,但解体的模式不变。

 

    《公民凯恩》场景回放

 

    当我们看到第二任妻子苏姗的蒙太奇时,凯恩和苏姗看起来在争辩,同时苏姗正在玩拼图。这个蒙太奇结束的时候是若干年之后了,这对夫妻还在争论,而苏姗还在玩拼图。在简短的两分钟银幕时间内,我们感觉到他们经年累月的不开心,而且随着时间流逝越发严重。

 

    一个巨大的拼图玩具的特写。一只手正在放置最后一片拼图。摄影机往后拉显露出在地板上铺开的拼图游戏。苏姗正在地板上玩拼图。凯恩坐在安乐椅上。他们后面矗立着巨大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壁炉。这是夜晚,巴洛克大烛台照亮了整个场景。

 

    (我们现在跳到这场戏的结尾处)

 

    苏姗:“如果我答应做一个好女孩!不喝酒——庄重地接待所有州长和议员……”

 

    仍旧没有回答。

 

    叠化:一个拼图——苏姗的手正在填补缺失的拼图。

 

    叠化:另一个拼图。

 

    摄影机拉开,展示出凯恩和苏姗基本上处于以前的老位置,只是更老一些而已。

 

    元素运用解析:

 

    剧本采用玩拼图来表示时光的流逝。选择拼图这种解谜活动也巧妙地提醒我们凯恩对于苏姗来说也同样是个谜,就像他对于记者是个谜一样。仿佛凯恩自己就是一系列无休止的谜:一个解开了,另一个又出现了。在这里,蒙太奇表现了时光的流逝和人物的发展。通过两次使用同样的结构,让观众得以进行比较,并据此得出新推断。

 

    根据《电影化叙事》一书编辑整理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详情咨询6759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