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方见黄金本色 投资交易需要广拓视野
——2009年上半年国际现货金市场回顾与展望
编者按:
2009年初以来,在各主要国家强力经济刺激政策作用下,经济下行速度有所放缓。但泛滥的流动性又重燃长期通胀隐忧,国际市场黄金现货价格呈现高位震荡上行之势,一度上冲至1005.4美元/盎司的年内高点。专家表示,金价后市仍然谨慎看多,但须防范市场波动性上升的情况。
2009年上半年国际现货金市场走势
2009年国际市场黄金现货价格以879.3美元/盎司开盘,期间曾下探801.65美元/盎司的区间底部,最高上冲至1005.4美元/盎司的高点,6月末报收于925.85美元/盎司,年初以来涨幅达5.4%。截止7月末,金价仍维持在950美元/盎司的高位。年内金价走势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见图1)
第一阶段:2009年年初至2月下旬,避险需求推动金价与美元同涨
2008年年末,国际市场黄金价格从680美元/盎司的低点上涨到880美元/盎司,累计涨幅达200美元。之后伴随着美元走强及油价下跌,金价承压下行,在
随着年初欧美陆续公布疲弱的经济数据、银行业负面消息频传、美国救市计划存在变数,以及东欧信贷危机等等因素,显示经济已经深陷衰退泥沼,危机蔓延之势推升市场不确定性,投资者避险买盘涌入美元和黄金,美元和黄金联袂上涨。金价更是在1月中下旬和2月中旬出现了两次快速拉升,并最终于
第二阶段:2月底至4月中旬,美股反弹,金市获利回吐
第三阶段:4月下旬至目前,美元走软,通胀预期上升推动金价快速上升
金融危机尚未完结,全球经济难言回暖
美国经济仍然深陷衰退泥沼
近期美国公布的季度GDP数据已连续三季为负;6月份失业率快速升至9.5%,自08年初以来,非农就业人数已累计减少650万人,严重的需求萎缩令各大公司纷纷裁员以缩减开支;银行业在政府的全力救助之下稍稍得到了喘息,但是大量的坏账仍令投资者心惊胆战;实体经济颓势难改,美国的汽车行业状况恶化,三大巨头中克莱斯勒和通用汽车已宣布进行破产保护。
美国经济衰退日深,使得美国不得不采取高赤字、低利率的财政刺激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美元贬值压力上升。
虽然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已经企稳,投资者信心也获得恢复,但美国经济离真正回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欧洲、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严重萎缩
日本09年1季度的GDP负增长14.2%;英国09年1季度GDP终值降幅达9.3%,萎缩幅度为1979年以来最大;欧元区09年1季度GDP年率负增长9.7%,是自1995年公布此数据以来的最差表现。(见图2)
主权信用危机风险尚存
以东欧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引发市场对主权信用危机的极大担忧。匈牙利、拉脱维亚、乌克兰等国,前些年大举借入外债发展国内经济,由于自去年9月金融危机严重恶化导致主要资金来源方西欧各大银行难以为继,上述国家出现资金出逃,本币大幅贬值,触发债务危机。上述国家于08年底相继向IMF求援。相关国家的主权评级不断被下调,目前,十个新加入欧盟的东欧国家的主权评级,已经有五个落入“投机级”,六个国家的评级展望为“负面”。
与过去金融危机不同的是,本次发达国家的主权评级也普遍受到波及和质疑。为应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尽快摆脱衰退泥沼,美、欧、英、日各国普遍增加财政赤字,并推出史无前例的宽松货币政策。
影响金价走势的主要因素
黄金兼具商品与货币属性,矿产资源的多寡及开采能力高低、央行储备资产配置结构变化、民间消费收藏及投资需求,乃至工业用金需求等等因素均影响供求力量平衡,经济衰退、通胀预期上升以及大小风险事件的发生,都会影响甚至逆转黄金市场的走势。(见图3)
长期来看,美元贬值预期会对黄金价格形成支撑
为拯救日见低迷的经济状况,美联储开动印钞机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美元的贬值预期已经危及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经济学界早就提出了所谓“特里芬难题”,即一国货币无法在承担世界储备货币角色的同时保持比值稳定。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G20峰会前提出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即“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发起国际大讨论,与此同时,中国已经着手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央行已经先后与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额6500亿的货币互换协议,主要用于双边贸易结算。经过半年的准备,7月初,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正式启动。种种迹象显示美元一极独大的格局正在悄然变化,美元贬值预期必然推升以美元计价的黄金价格。(见表1)
短期而言,消费需求减缓但投资需求高涨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分析,2009年1季度的黄金总供给达到了1144吨,呈稳步增长势头;总需求为1028吨,虽然较高峰期08年3季度的1127吨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了35%的同比高增长。其中,总供给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旧金回收大幅增加;总需求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各类投资需求大幅攀升,尽管珠宝首饰、金条与金币等消费需求有所下降。(见表2)
1. 总供给方面
矿产金
09年1季度的金矿产量较去年同期有3%小幅上升,增量主要来自于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而传统的四大产金国中的美国和澳大利亚保持稳定;南非正在逐步消除电力供应和安全事故的影响,有了小幅增长;中国则继续稳步增长。
2008年全年的金矿产量同比下降了3%,为12年以来的低点。根据黄金矿业服务公司(GFMS)的报告,得益于高企的金价,2009年全球金矿产量将开始复苏,预计较2008年增加30吨,增加的产量预计主要来自中国、西非和澳大利亚。
生产商解除套保
由于09年1季度黄金价格大幅波动,生产商解除套期保值的动力继续减弱,其解除的套保头寸只有10吨,在08年4季度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减少。
截止2008年年底,生产商手头握有的套期保值头寸只有不到500吨,生产商做解除套期保值的空间有限,金价在高位的宽幅震荡也将使生产商重新青睐套保操作,预计这部分对未来金价的影响将会很小。
央行售金
央行售金在整个2008年较前一年下降了49%至246吨,为199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09年1季度减少到35吨,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央行售金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央行售金协议签约国出售量的减少,同时伴随着其他非签约国的净购入。第二份央行售金协议将于今年9月份到期,截止目前,各签约国都远没有达到协议所授予的售金配额。预计未来各国央行突击售金的可能性不大,仍然会维持既有的售金速度,而其他一些非签约国则可能成为黄金的净需求方。
4月初召开的G20峰会上,IMF出售400吨储备黄金的消息被再度提及。按IMF之前公布的售金计划,将在未来几年内出售403.3吨黄金,占其黄金储备的12.5%左右。该计划早在去年就已经被提出,此次在G20峰会会议声明中再度提及,计划实施的可能性大增。此计划对黄金市场影响甚大,未来需密切关注此计划的实施细节。
当央行售金协议签约国纷纷出售黄金储备的时候,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却在增持黄金。
旧金回收
旧金回收在09年1季度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因素,较前一季度猛增54%。虽然以美元计价的黄金价格并未刷新前期高点,但是以欧元,印度卢比或土耳其里拉计价的金价都再创新高,推动旧金回收量大幅增加。预计旧金回收量可能将维持高位。甚至一些金饰消费大国,比如土耳其,可能因为旧金回收量的增加而成为黄金净出口国。
2. 总需求方面
金饰需求
经济衰退抑制了消费者对金饰的需求,09年1季度的金饰需求总量较08年同期下降了24%之多。印度作为最大的黄金首饰消费国,其首饰用金的降幅达到了惊人的52%;美国和英国消费量的降幅也都超过了25%。中国大陆及香港的金饰消费是全球唯一的亮点, 09年1季度中国金饰消费量同比仍增加了2%,总量上甚至超过了印度,成为最大的金饰消费国。
经济复苏前景仍然是决定未来金饰消费量的关键因素,预计今年金饰消费量仍然会继续下滑。
工业及牙科用金
09年1季度工业及牙科用金同比降幅达到了31%,经济环境恶化以及相关企业的去库存化,使用金大户电子产业的需求下滑了36%,为02年末的以来的最低水平。牙科用金下降了10%,采用更为廉价且更为美观的材料代替来贵金属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牙科用金已经降至有统计以来的最低值。
未来工业用金的走势仍仰赖经济环境的好坏,预计年内工业用金量仍难见复苏。
投资需求
金融危机下,各国央行为救市大量投放基础货币引发市场长期通胀预期上升,作为对抗未来通胀的有效工具,黄金投资需求快速上升。与08年下半年投资者青睐金条和金币的情况不同, 09年1季度的主要投资需求推动力来自黄金上市基金ETF,1季度黄金ETF增仓幅度为540%。(见图4)
3. 推断净投资
推断净投资为轧差项,主要反映了市场上的投机力量,08年3季度曾大幅减少,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以及石油等大宗商品下跌带来的补缴保证金压力,是投机资金大幅撤离的主要原因。09年1季度该数值为正,则反映了对超大金条(
黄金市场展望
黄金市场走势直接受美元汇率、市场投资需求、央行售金等因素影响,未来需要密切注意以下几方面:
全球经济何时复苏
之前一直阴云密布的世界经济终于显露出企稳的迹象,部分经济指标开始向好,美国多家跨国公司的2季度财报超出了市场预期,市场人气得到提振,部分人已经开始憧憬经济将在下半年走出低谷。也有相当多的市场人士仍然认为至少在年内,全球经济难以快速复苏。
美元是否会大幅贬值
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注入市场大量流动性,货币当局能否在经济转暖之际顺利回收超额流动性,是关系到美元能否避免大幅贬值命运的关键。
主权信用危机会否恶化
不仅以东欧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主权信用危机引发市场担忧,一些发达国家的主权评级也遭到调降。各国为刺激经济而大量举债,使投资者对各国政府的债务负担产生了极大的担忧。
IMF售金计划
IMF计划出售的403.3吨黄金几乎占到了黄金全年总供给量的八分之一,未来IMF以何种形式出售这部分黄金,将会对金价走势产生明显影响,因此投资者有必要密切关注此计划的进展情况。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中国力量
总额6500亿的双边货币互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启动。人民币要走向国际,币值稳定是必要条件之一,增加官方黄金储备是维护人民币稳定的有效途径。中国在4月末公布的最新黄金储备猛增至1054吨,暗含为人民币国际化助推之意。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还只是刚刚起步,黄金储备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占比约为2%,远低于世界平均10.5%的水平,未来是否会有进一步的增仓动作,将对金价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已经连续两年超越南非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金国,中国的实金消费正成为全球大幅下滑背景下的一抹亮色,对中国继续增加黄金储备的预期是金价维持高位运行的重要因素。数据表明,上海黄金交易所现货黄金交易已连续保持全球交易所市场黄金现货交易量第一的地位。诸多迹象表明,国际黄金市场上的中国声音正越来越响亮。因此,在对未来金价走势分析中更多地运用中国视角,将能使我们对黄金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总而言之,从全球经济基本面来看,目前各国经济刺激计划将发挥一定的功效,全球经济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很小。但各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多属于救急之策,治标不治本。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标志着美国式极度借贷消费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失败。未来经济要重回发展轨道,必须要找到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当前经济触底迹象已显现,但未来可能将经历漫长的底部调整。黄金在过去两千多年里曾扮演了重要角色,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很可能为黄金赋予了新的生命。反映到金价上,未来金价或将维持高位震荡的格局。
对于投资者而言,首先要根据自身的资产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合理地将资产配置于各种投资渠道。黄金投资,作为资产配置的渠道之一,投资者应关注影响金价的诸多因素,包括经济基本面、黄金供求,以及各种可能对金价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事件,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
■ 建行金融市场部 陈哲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详情咨询6759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