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板主”的信心——记建行四川省都江堰支行行长练兵

发布时间:2009-05-13

■ 本报记者 薛洁

连兵身后即为“板房银行”

    镜头一:2008年5月12日晚上10点。大雨倾盆,雷电交加,都江堰市区杂乱不堪,人心惶惶。没有帐篷、饮用水,也没有药物,劫后余生的人们躁动不安。“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只能转移自救!”练兵当机立断,带领员工们向靠近火车站、人员稀少的郊外侏罗纪广场转移。几个小时前,练兵在组织撤退时摔伤,眼下他浑身湿透,腰椎剧痛,既不能躺也不能坐,连一根可以支撑的拐杖也无处可寻,只能跪在风雨中组织疏散、转移员工和老干部、守护资金。一名满脸淌着雨水的员工跑过来告诉他,包括本部机关大楼在内的支行的6个网点,4个遭严重破坏成危房,支行机关更是严重破坏不可修复。91名职工安全转移,但全部无家可归。

    镜头二:2009年4月9日上午10点。记者在都江堰政府统一划拨的震后临时“金融中心”看到,在400平米内搭建的板房,构成了都江堰支行的临时办公和营业场所,即“板房银行”,270平米是营业大厅,130平米作为办公区,营业大厅旁还有24小时自助银行,内有两台ATM,一台自动存取款设备。营业大厅内有排队叫号机、对公对私窗口、利率屏、产品宣传栏……与所有的建行网点并无二致。练兵告诉记者,板房的外围被钢管和钢板包围,柜台是用砖砌的,玻璃是防弹的。他还说,6月份支行将搬进新址,告别使用了近一年的板房银行。

    物非人是!以上两组镜头,纪录的是都江堰支行地震前后的剧变。而对于练兵,从一名支行行长到板房银行的“板主”,或许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但一年来他的内心却充满焦虑,因为从“板主”再回到支行行长的路,并非平坦。

灾后重建机不可失

    见到自家的记者,练兵并不避讳,坦言现在最令他头痛的事情有两件:一是业务发展,二是员工安置。支行受灾前有职工91人,网点6个,存款19.3亿,贷款8亿,每年有3000万的利润,在成都周边行里也算是“小日子”很好过的支行。但地震改变了这一切。特别是随着5·12灾后重建的逐步展开,都江堰的金融格局完全被打破,重新洗牌在所难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金都村镇商业银行、兴业银行、南充商业银行等相继进驻都江堰,据说上海银行还要来,使都江堰原本就很拥挤的金融市场更加密不透风。

    “如果我们抓不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西部大开发持续等三大机遇,不仅要失去原有的优势,还有拉开差距的风险,那损失的市场就大了,很可能永世不得翻身。”就拿灾后重建来说,不到一年的工夫,上海涌进来了许多大型企业,他们大多是援建都江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包括道路、桥梁、医院、学校等,谁都知道这些项目都是“香饽饽”,风险低收益还稳定,拿不到自然可惜。在这方面,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具有先天的优势,这也是练兵不敢轻视这个新对手的原因。抓市场多年的练兵,最晓得时机的重要,这些援建项目大都集中在2010年以前,也就是二三年的事,抓不住就意味着失败。在讲这些的时候,练兵时不时地瞟一眼他那记得密密麻麻的小本子,表情也透着严肃。

    而对于支行办公大楼的重建,网点的重新选择,以及员工的安置这些自身的灾后重建,练兵也不敢小视。他告诉记者,国务院已经批准了都江堰的城市重建规划,城市重心将转移,功能区也会重新划分,因此支行网点也要随着业务走向重新布局。员工安置目前已经基本就绪,91名员工中有租房或买房的,有临时住在亲戚家的,目前只有2户仍住在板房。“今年要把员工宿舍建起来或重新加固,让他们重新拥有自己的家。”

在四川,建行是金字招牌

    一年前,练兵对业务发展就成竹在胸:“从现在开始,我们开始逐一走访重要客户。同时积极配合政府和企业,力所能及保证特殊时期的支付,建立新的信贷关系,加大危机中的感情联系,为下一步灾后重建抢市场,谋新生打基础。”

    可以想象的是,都江堰各家金融机构对灾后援建企业拼抢的激烈程度,记者留意到,练兵用了“抢客”这个动词。他给我们讲了几个“抢”的细节:当他们听说上海和广东某些企业要援建都江堰,就立即通过各种渠道疏通关系,支行疏通不了的就请求上级部门帮助,能调动的人脉关系都调动了。他们亲自到上海和广东找企业。当听说企业已经动身来都江堰,就到飞机场直接接人。把人接到后还不算完,还要帮助人家租房、印名片……简直是事无巨细。“以前我们的优势业务是政府、建筑、景区,中小企业恰恰是我们的短板,但四川建行的优势就是服务,灾后建行的服务水准更高了。”

    “仅有服务就能争取到企业吗?”记者担心地问。“我们都江堰支行有最好的资源,就是我们这支队伍特别能打硬仗,特别齐心,特别能战斗。几年前都江堰金融系统争抢的都江堰和青城山两个风景区支付结算和7.2亿的贷款业务是被我们支行全部拿下的!最关键的是,我们对建行这块牌子有信心,在四川,永远是人家追着我们做。”练兵自信地说。

    记者的话:整个采访过程练兵一共说了五次“信心”,他说他对建行、对经过地震考验的这支队伍、对自身的能力都充满信心。而在我看来,这正说明练兵以及支行所面临的困难和考验。尽管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免费的信心,但练兵的信心来自他的真抓实干。

    交谈中练兵很少谈论自己,更拒绝表露儿女情长,只是说灾后工作增加了许多,暂时还不能把有限的时间分配给家人。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详情咨询6759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