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
抽水马桶与普世价值
话匣子topic · 于褚
据新近考证,高尔夫球运动其实起源于中国。据说中国古代有 “捶丸”游戏,有说产生于唐朝的,更有说公元前二三百年就有的,总之是高尔夫球的始祖,比苏格兰牧羊人早了八百辈子。
足球自然是国人的发明,一向叫作“蹴鞠”的;国际足联主席阿维兰热1958年来华时曾留下话来,已成铁案。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不是有个泼皮叫高俅吗?高俅不是踢得一脚好足球吗?高俅凭了这高超的球技,在端王府里谋到称心职业,可见足球职业化大约也起源于中国。不过虽然高俅出身泼皮,却并非足球流氓化的始作俑者。隋唐时将踢球称作“圆情”, “几回踢罢娇无力,云鬓蓬松宝髻偏”,那是带有“三陪”性质的。所以足球在中国的“流氓化”更是源远流长。
种种起源的证据所在多有,看你肯不肯琢磨。比如大约两千二百八十七年前,一位公务员出身的愤青,行吟草泽之余,也许怀里揣了五十到一百斤的沙子,以团身前空翻加转体180度的姿势,跃入汨罗江,男子跳水运动就此诞生;又过了大约四百二十一年,浙江上虞一位曹姓未成年女性,用了403B的技术动作,一头扎入舜江,于是女子跳水运动的起源也有了着落。再比如中国古代妇女抛绣球选老公,像那王宝钏彩楼球打薛平贵,或许就是女子篮球运动之滥觞。
只是起源的故事虽多,却不知生命力如何。四大发明让我们骄傲了多少辈子,毕竟感觉遥远了点。而今天我们身边的一切器物,自来水、电灯、手表、电话、电视、电脑、汽车,不知哪一样能牵连出咱们祖宗的功劳。这些可是生活中须臾不可缺少的。就说每天必用的抽水马桶吧,我想比尔·盖茨家的抽水马桶纵然如何豪华,那原理和功能,与我家用的不会有什么两样。尽管对抽水马桶的知识产权属于印度、中国还是苏默尔也还有争论,不过谁都知道具有现代意义的抽水马桶是英国人发明的。
如今总在谈论普世价值,但这普世价值似乎并非就物质层面而言。然而你相信在物质上创造不出普世价值的,能够在精神和文化上创造出普世价值么?具有普世价值的物质是什么?我以为抽水马桶就是。一百多年前杀进北京的洋鬼子发现,偌大的紫禁城里不要说抽水马桶,连厕所也没有。太后老佛爷对此自然不操心,她有专门用来方便的“官房”,精美而昂贵;这玩艺倘若落到佳士得手中,不免也要当成香饽饽拍上一拍。至于那些太监宫女们,方便问题自行解决,不会有人为他们操这个心的。宫里如此,遑论民间。所谓道在屎溺,每下愈况,这便可以理解抽水马桶为何是“普世”的了。
其实中国人的发明能力是举世公认的。东汉张衡制造漏水转浑天仪,可以说是机械钟表的雏形。北宋时期苏颂和韩公廉等创制水运仪象台,运用了擒纵机构,已经体现出现代机械表的原理。然而现代钟表终于没诞生在中国,却让欧洲人独掠其美。原因何在?因为中国古代的这些科学发明,大抵用来为皇家占星术服务了。人类再伟大的发明,如果只能于庭掖间为少数统治者服务,则决不会具有普世价值;当别人为其赋予了普世价值,纵使你如何证明其渊源有自,源于你祖宗,那发明权还是别人的。
不幸的是,自四大发明以后,中国人的发明──不论是物质层面的还是精神文化层面的──往往落得这种下场。于是有些发明便另辟蹊径了。《老残游记》里说,中国人发明了抽鸦片烟专用的太谷灯和寿州斗,可惜中国那时没有专利一说,虽能使器物利用,名满天下,却令发明者名声埋没。
今天我们发现,衡量发展的标准,GDP不是最重要的,最要紧的是软实力,或者说是文化。于是我们要重振传统文化,让中国文化引领21世纪。这当然很好。只是一节:让人家去创造物质层面的普世价值,我们坐在屋里创造精神和文化层面的普世价值,天下有这种分工么?
阿联喊累了
体育漫谈sport · 海涵
如果你是体育迷,如果你关注NBA,你就一定知道易建联。当这位饱受国内外媒体关注的中国球员,最近因状态低迷而被球队排除在首发阵容后,接受采访时一句“不行,我累了…”引出了国内媒体不少非议。很多国人说他不够男人,不够坚强,不够成熟。这位曾被国内媒体吹捧的“太空易”到底这么了?
毋庸置疑,NBA是全球商业运作最成功的篮球赛事,是全球最优秀的篮球运动员集中的战场。易建联凭借在国内联赛傲人的技术统计,以及清秀的外表,健康的形象,很快成为中国体坛一颗冉冉上升的红星。07年夏天在拒绝试训,不参加公开训练,将首发、出场时间写入合同后,类似于炒作般地高调“保送”进入NBA。然而,新秀赛季易建联66场比赛场均25分钟出场时间8.6分5.2个篮板却没有达到人们期待,作为球队首发大前锋无论是防守、篮板、攻防两端也都无法达到教练的要求,时有时无的空位跳投始终考验着球队管理层的耐心。于是,一时间,这位曾被媒体捧上体育版头条的阿联被戴上了能力被高估、水货新秀的帽子,更有国外好事媒体送给了易建联“CHAIRMAN?YI”的外号,意在讽刺球场上的阿联篮下对抗实力只能打爆一把椅子。高调登场低调收场首个赛季后,最终难逃被球队当作交易砝码送走,这无疑是对阿联能力的一种否定。令人失望的是,更换球队后的阿联在球场上并未表现出振作的精神,而更多的是游离在团队之外,犹豫、不坚决,越打越没自信——均20分钟出场时间内仅贡献5.7分4.4个篮板,如此这般的20分钟,甚至被国外媒体定位成为了商业推广赢得来自中国供应商更多赞助合同的例行公事。而持续的低迷状态也最终把阿联推向了被球队边缘化的行列。曾经媒体眼中的宠儿,如今一次次的现实证明着他无法适应竞争激烈的NBA,茫然无助、舆论压力使易建联的心态走向失衡。可见,球员的实力不是靠媒体吹捧或者笔者杜撰就能让人信服的。
在进入NBA前易建联曾被称为有着黄色皮肤的黑人,但现实告诉人们,阿联身体力量的不足无法在篮下肉搏战中占到丝毫优势,同时,控球低位单打技术的薄弱也妨碍着他的发挥,而阿联过于内敛的性格,几乎不与队友教练沟通更阻碍了他自身的发展。如今坐在板凳上的易建联有时间冷静下来重新思考,如何从年龄门、选秀门、泡吧门、女友门、口水门走出,在球场上用实力证明自己?所有伟大的球员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失败挫折乃至不幸面前,他们只有选择坚强面对,通过自己艰苦的努力做到球场上的强者。毕竟易建联是我国男子篮球不可多得的人才,笔者也不愿意看到阿联如此沉沦下去。
跳舞有时
聊书斋chatting · 猢狲
《圣经》旧约传道书第3章: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有时……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世上万事万物皆有其时。
本杰明.巴顿是个怪胎,甫出生的他满脸皱纹,关节僵硬,衰老得就像一个八十岁的老头。父亲视这个使自己妻子难产致死的怪物为仇敌,将其弃置于一家养老院外。好心的养老院看护奎尼不顾众人反对,收养了可怜的本杰明。一个特异的生命就这样落脚在这个见惯生死的养老院。与所有其他生命一步步走向衰老不同,我们的主角本杰明却“独自”越变越年轻。坐在轮椅内学习阅读,拄着拐杖小心翼翼上街,第一次招妓被讽为老爷爷,佝偻着背打扫肮脏的拖船……趔趔趄趄的,本杰明驾驶着自己生命的帆船扬帆起航。
虽然生命的形式如此特异,但本杰明一生的轨迹却与大多数人相同,他的爱也如大多数人一样浓烈。七岁时,他见到了那个将与他纠缠一生女人——黛西.福勒。很喜欢小姑娘第一次出镜的样子,细软的红发,湛蓝的眼睛,一身飘逸的白色短裙搭配贝雷帽和红格子外套,旋转着舞步出现在镜头之中,那一刻,我也差点爱上了她。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两个孩子午夜藏在桌布下交换秘密的欣喜,再见面时,我们的黛西小姑娘已经出落成一个楚楚动人的美少女。那时候的黛西是一个优秀的芭蕾舞者,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挥洒,并满心期望更加辉煌美好的未来。在那样的月夜,我们的黛西小姑娘穿着一件露背红长裙,那样优雅,那样恣意的挥霍着自己的青春和美丽。本杰明拒绝了月夜下唾手可得的尤物黛西,却在遗弃了自己的父亲去世后,追逐她的脚步找去纽约。本杰明带着一束鲜花去剧院看黛西的芭蕾舞表演,聚光灯下的黛西明艳不可方物,但少年成功必然带来的虚荣和浮躁却将两人越推越远,再次痛失父亲的本杰明在那一刻也失去了自己的青梅竹马。
恰如剧中所言,生活不可预测,无数的偶然必然地造就了我们无可改变的命运。踌躇满志的黛西被一场意外的车祸撞坏了腿,无缘心爱的芭蕾舞台。远在千里之外的本杰明闻讯赶到巴黎,自负而自卑的黛西生硬地拒绝了本杰明提供的帮助。然而谁也无法对自己心里的渴求视而不见,等到康复的黛西终于再次出现在本杰明面前,压抑在两人心底数十年的爱恋如火山一样喷发而出。是的,本杰明由衰老一步步走来,黛西一点点脱去童稚,这两个朝着不同方向演化的人,却在自己最美丽的时刻遇到了自己最渴望遇到的人,他们何其幸运。于是他们倾其所有去滋养这份爱情,这两个相爱的人一起出航,看太阳落下又升起,这两个相爱的人终日窝身在床垫子上,“每天绝不在同一时间醒来或者睡去”,这两个相爱的人孜孜不倦地追问——这一切可以持续到永远吗?衰老给黛西带来的恐惧恰如缩回襁褓之于本杰明,所以当黛西告诉本杰明她怀孕了时,我们的本杰明脸上的表情十足无奈加迷惘。为了自己爱的女人和女儿能拥有幸福美满的人生,本杰明把所有的积蓄留下后,平静地离去,浪迹天涯……
养老院内不知名的老太太说,我们注定要失去我们所爱的人,要不然,我们怎么知道,他们对我们有多重要?我的一个朋友说,还有什么比生活更值得纪念?上帝说,哭有时,笑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本杰明.巴顿奇事》结尾处有一段独白:有些人就在河边出生长大,有些人被闪电击中过,有些人对音乐有非凡的天赋,有些人是艺术家,有些人游泳,有些人懂得纽扣,有些人读莎士比亚,有些人是母亲,而有些人……跳舞。
瞬间moment ·阿拉伯之星
图片、文字/李忠(华高莱斯)
白色的最高意图——最美的颜色,在白色里能找到彩虹所有的颜色。看,月亮也成了点缀。
天使的一支小翅膀。
归去来兮
城里城外emotion · 刘庆云
十余载了。重返这个叫云鹤的滇西北小城,禁不住要吟哦的是“归—去—来—兮……”,不自问“田园将芜胡不归”,能荷载我感慨的,是侯德建多年以前的心声:“归去来兮,青春将芜,青春将芜/挥一挥衣袖是多少寒暑/春去了秋来整整三十五”。
云鹤,并非我的籍贯,却被我奉为衣胞之地。所谓生于斯,长于斯, 15岁前的我在这里生活。0到15,人的年轮坐标中极其重要和奇异的区间,它涵盖了婴幼年、童年,和少年。我拥护这样的观点,一个人一生的禀赋与性格,往大里说,他最隐蔽的世界观都发轫和形成于这个阶段。故此,“童年”才成为个体和艺术追问的永恒风向。
当我告诉他我将奉命暂别市级机关到云鹤的基层机构学习锻炼时,老人连声说:“好!好!”满是莫名的激动。
父亲的激动其实并不莫名。上世纪50年代,父母二人即双双离开邻县的老家到这里工作,直至临近离休才先后归梓。小县小城,平凡事业,而事业是书写一生记忆的华彩篇章,父母如此,自然希冀我辈亦如此。
归去又来,横越了十余年的时间,延宕了余波难平的近乡情怯,真正是熟悉的陌生。提及感受,有朋友问:想必满腹“物是人非”的感慨吧?我答:非也,是“物‘似’人非” ,环境的变化很大,相契之深无疑,却又依稀,似曾。红尘阡陌,斗转星移,只能在经与纬之间找寻小城依然的风骨与脉络,辨认孩提撒欢的屐痕。
当年的“环城路”还在,但护城河不见了。老城砖砌就,爬满青藤的粮食局大围墙也不见了。当时一中田径场的墙上写有“环城路2946米”,当年一度流行绕城一圈的晨跑方式,也波及到一部分初中生中,记得一圈下来好像十六七分钟,在冬天懵懂漆黑的早上,喘着大气的你,我,他,为这超过学校规定线路的伟大加跑,体会到了年少的成就感。现在慵懒地驾车绕“环城路”的陈辙一圈,还途经施工地段,只5分钟,但再也没有了意气风发的快意。
还有新的环城路吗?放眼星罗棋布的各色小区,我注定找不到北。
细数昨日的同窗和友人,鸿鹄远去有之,相守桑梓怡然自乐的更不在少数,幸而大浪淘沙,老友将芜未芜。只不过,当年内向寡言的小女生已成了谈锋甚健的小学校长,当年工于玻璃珠游戏的坏小子已替大伙儿实现了百万富翁的理想。如此这般。时光荏苒,大家既未能相忘于江湖,却已是相聚唏嘘复唏嘘,一派亦庄亦谐互揭老底戏说别愁的景象。
同样话说当年,同样今昔比对,我的心理印痕当然与他人截然不似。由于中间出现了一个经历和认知的断层,使得物与人、时和空都笼上了亦幻亦真的元素,既有久远记忆与部分现实叠合的欣喜,又有似曾相识却记忆偏差的幻觉,不足与人道明。
就如影视剪接流程中常用的“切入”手法,归去又来,我遭遇的是突兀和奇绝的拼贴。又若一个沉寂已久的历史网页与最近的刷新比对,中间不知有多少细节和渐变。没有经历渐变的我,因此氲氤在往事的追寻里,深埋下对原乡的呼喊。
归去来兮,心琴亦未芜,在每一颗灵魂的深处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原乡。生命是一篇未完成的文章,每挥就一个章节都是一次心琴的弹拨。我们最终要做的,就是将心琴轻轻地置放在心情认为适宜和亲切的地方。那里,或许就是我们始终要皈依的原乡。
(建设银行云南省大理州分行)
“中国式的资金市场”
天白说story · 俞天白
“中国式的资金市场”,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上海建立的第一个资金拆借市场。
这个市场,是时任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行长毛应梁“抢”到手的。
1986年夏天的一天,他参加市政府召集的一个金融巨头会议。主持人是时任副市长的黄菊。为让资金走向市场,会议上讨论到了资金市场的建立问题。当时有一家银行当即提出,由他们银行来组建,并拿出了拟好的一个方案。毛应梁当仁不让,当面“摊牌”,说我们也早做了充分思考,也准备好了组建方案,并提出建议:希望谁有条件,谁就先搞,不应该事先定死。他的建议颇有点投入市场上投标竟价的声势,文案中所列一共六条,立刻博得了与会者热烈的反响与肯定,终于被“抢”到了手。他对这份组建权利,充分利用,雷厉风行,很快以24万元人民币的重金,租下了南苏州路195号的四、五两层楼。仅一个月的筹备,就挂牌营业了。办公场所没有银行那样的柜台与窗口,只有一块不到10平方米大小的长方形拆借意向牌。在今天看来是非常原始的,牌上的数字,不是液晶显示的,而是用塑料制作的单个数字拼凑而成的,以红、绿两色区分拆入与拆出的意向、利率。参与的人员不多,都是坐在长方形的桌子旁边前来融资单位的代表。他们注视这些数字,选择合适的对象,面对面地商量拆借,然后签订融资合同。那都是以万计算的数额,是一些单位在利用资金周转中暂时闲置的,调出来融通给急需资金的单位,利息面议,一般期限很短,几天、十几天,目的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让资金恢复资金本来具有的属性,使信贷资金突破纵向分配、条块分割的封闭性运转的老“机器”,走向市场。
它虽然地处偏僻,场地不大,开门营业前也没有大肆张扬,却为我国建立资金市场探索迈出了小小一步,成为上海金融界当时的一条轰动新闻。小小一步的作用和意义对于今天相当深远。
但是,有人怀疑国际上资金市场都是无形的,我们这个市场,不伦不类,“四不像”!毛应梁却从中听出道理,他针对“四不像”来了一个“四结合”:有形与无形结合,系统内与系统外结合,本市和外地结合,场内和场外结合,这一来,资金市场就进一步完善了。他把这种方式,戏称为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的“中国式的资金市场”对此,时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的刘鸿儒,给予热情的肯定,说,像个市场的样子了。但贵在坚持。
毛应梁不仅仅“坚持”了,它的出色成果,引起了时任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陈慕华极大兴趣,她由市委书记、市委副书记陪同亲自到这个市场视察来了,她在洽谈买卖的长桌间徐步地走着,看着,不时停下脚步,向正在同业拆借的双方了解拆借的行情、所需的利息,然后对随在她身边介绍的毛应梁,说出这样几句画龙点睛的评价:
——资金除了国界以外,没有界限。在国内应畅通无阻。资金总是要向效益好、安全的地方流动的。资金加快周转,就能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
毛应梁深知陈慕华副总理这番议论所蕴含的深刻意义。拆除资金的界隔,放开束缚资金的缰绳,让它按照自身特有的规律驰骋,正是眼下金融改革的出发点,也是金融挑战者向他逼上门来的出发点,当然,也是他们工商银行和其他所有专业银行的出发点。从此,他在这个“横”字上大做文章,加快了上海金融改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