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还是内需风向标吗?
国家统计局2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CPI同比上涨1.0%,增速连续第九个月回落。记者采访了一些专家和普通百姓,他们对CPI增速连续回落透露出的经济信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通缩未有定论,百姓更关心物价
在2008年12月CPI降至1.2%时,是否出现通货紧缩就已经是众多专家争议的热点,1月经济数据出炉后,花旗集团驻香港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表示此次CPI的下降幅度和PPI的负值均表明目前通缩风险在加大,强调“今年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就是通货紧缩”。
但也有机构认为通货紧缩的迹象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CPI 1%的数值略高于市场预期,而且从去年11月的环比数据看,通货紧缩已经进行了一半。”西南证券宏观经济师王剑辉预测通缩的过程到今年二季度末就应该结束。
与专家们争论是否通缩的热情不同,百姓们更关心CPI增速的回落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实惠。“春节前的日用消费品价格倒是不高,但是蔬菜水果还有为节日准备的一些东西真不便宜,节前很多蔬菜都四、五块一斤。但是节后很快就降了下来。现在很多超市又进行促销,所以感觉生活物价整体还是往下降的。”在某大型超市,前来购物的张女士觉得虽然两节期间物价不低,但物价整体还是下降的。
刚结婚不久的小王也表示年初物价回落较大,“去年的这个时候粮食和食用油都涨价,家里买了不少囤积起来。今年感觉太不一样了,虽然两节都在1月份,但物价涨幅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而且商家促销幅度很大,日子过起来也不怎么紧张了。”
是否降息说法不一,民众多坚持储蓄
央行在2008年降息5次,将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及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分别降至5.31%及2.25%。1月经济数据出炉后,央行是否会再次降息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黄益平表示,通货紧缩风险给货币扩张政策带来了巨大空间,央行现在仍有调降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并预测未来数月内,央行或将调低基准贷款利率逾一个百分点,令其在年中前达到4%。但是也有专家对此持不同意见,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提出1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高达1.62万亿元,流动性同比大幅增加,进一步降息对货币供应量增长没有太多意义,反而会影响贷款大幅增加的银行的息差收益,对银行的稳健运行不利。因此近期降息的压力较小。
面对降息的猜测,老百姓也以不同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看法。在新浪网对1月经济运行数据出炉后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截至2月10日,有59.1%的人认为央行会再次降息,另有62%的人选择即使降息,也不会增加个人消费。
张女士告诉记者:“银行利率再低我也会把钱存在银行,因为未来家庭支出的压力很大,万一生病或者子女结婚,都是一笔很大的花销。”
具有三年股龄的李先生想法略有不同,他表示,如果继续降息,会把一部分钱投到股市里,但是如果赚了钱,还是会选择存到银行,不会增加自己的支出。“现在存到银行是为了保障以后孩子教育需要的各项支出,我自己目前的生活消费已经足够了。”他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