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年度盘点(二)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能力分析
据理财产品中心统计,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到期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为2106款,平均到期收益率为4.41%。在国有控股银行、上市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这四类银行中,上市股市制银行占比最大。下面分别从发行机构、委托期限和投资币种三个方面来介绍到期产品的分布特点。
机构特点
从到期数量来看,上市股份制银行的到期收益产品数量在四类银行中占比最高,数量高达1467款,其次是城市商业银行和国有控股银行,分别为327款和274款,外资银行仅有38款产品到期。从到期收益来看,四类银行相差不大,均维持在4%-5%之间,参见图16。
期限特点
到期的2106款理财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为4.7个月,从产品数量上来看,缘于普通类产品的较大比重,大部分产品的期限跨度集中在一年以内,其中期限小于6个月的数量最多,其次是期限在一年左右的产品,期限超过2年的产品仅有1款,期限为3年。从到期收益率来看,各个期限的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率所连成的曲线较为平坦,且在5%上下浮动。但小于3个月和大于24个月这两个委托期限的到期收益率较低,分别为4.08%和1%,后者仅有1款产品,是渣打银行的结构类产品。总体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率曲线成略向右上倾斜的形态,参见图17。
币种特点
从到期产品的委托币种来看,人民币产品的数量依然位居榜首,占比高达85%。其次是美元产品和港元产品,占比分别为10%和3%。从到期收益来看,澳元产品表现最好,其次是欧元和美元产品,参见图18。
图19展示了委托期限和到期收益的月度变化情况,发现到期产品的委托期限和到期收益均有下降趋势。
问题与展望
问题:
国内的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还很不够成熟。在前两年一路蒸蒸日上的场面到了2008年开始冷静下来。已经有诸多挫折摆在这个市场的成长道路上。回头来看,当问题隐藏时,市场上充斥了冒进主义者,而当问题暴露时,又弥漫着逃跑主义者的不祥气息。的确,我们迫切需要在理财领域,探寻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平衡。以坚强的信心憧憬未来,2008年的挫折或许是银行进行设计产品与投资者进行理财选择时都必需经历的坎坷。针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上已经暴露出来的典型问题,我们概况出如下几大特征,以求解决之道。
1、基础资产与支付条款的错配
投资方向(即基础资产)和支付条款是决定产品收益和风险的两个主要因素。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在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基础资产的单一化、支付条款方向的单一化和基础资产与支付条款的错配。年初多款“零收益”、“负收益”产品和奥运前期某款挂钩农产品指数到期实现“零收益”的结构类产品,都是上述问题的主要例证。
2、市场时机与发行时机的选择不当
市场时机和发行时机的把握能力是衡量发行机构资产管理能力和产品投资价值高低的重要决定因素。理财产品的市场时机和发行时机失误广泛存在于基础资产表现的周期轮动或连续发行的系列产品中。如今看来,QDII产品集体性的深度亏损的确存在对境外市场选择不当的问题;上半年多款“类基金”产品的亏损与被迫延期,似乎也同样没看准境内的市场时机。
3、投资收益和汇率下跌的双重亏损
理财产品的投资币种对其收益也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为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前者主要针对人民币产品而言,而后者则主要针对外币产品。汇率损失主要存在于投资币种的强弱转换之际。譬如,前期一些看涨农产品价格的澳元产品,就由于农产品价格拐点出现和澳元汇率的骤然下调,出现了较大浮亏。
4、资金运作和投资组合的监控不力
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也是影响产品收益高低的两个主要层面。普通类产品和部分“伪”结构产品是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多发地带,原因在于他们的资金运用方向和投资组合比例模糊不清。根据现有的公开资料推算,有家商业银行存在违反协议书的嫌疑,动用了理财产品的募集资金到二级市场上直接购买股票,致使产品到期亏损近17%。
5、 风险敞口和赎回条款的设置有误
博取高收益和规避高风险是设计银行理财产品的初衷,高收益来源于部分衍生品交易的高杠杆率,而固定收益证券则是规避高风险的主要投资工具。当前,风险敞口过大是“基金系”QDII浮亏较大的一个主要原因,而由于保本或保本保息条款的设置则是少部分“银行系”QDII投资亏损不高的一道防火墙,当然,其中也部分地缘于较大比例的固定收益证券投资。
6、国外冲击和国内监管的双重压力
在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监管加强和理财产品自身缺陷不断显现的三重压力下,国内理财产品市场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主要表现为结构类产品数量的萎缩和普通类产品预期收益的不断下调。因雷曼破产而备受牵连的银行理财产品不在少数,如某款挂钩雷曼农产品指数的产品最后一个观察日的指数无法获取,某商业银行挂钩雷曼债券的普通类系列产品可能蒙受巨额损失。受国内接连降息影响,商业银行提前赎回了部分信贷类产品,致使投资者承受一定程度的再投资风险。
展望:
面对当前困境,理财产品的发行机构切勿因噎废食,更莫饮鸩止渴,要勇于创新,因为历史经验教训表明“生搬硬套是失败之源,而发展创新则是成功之道”。总结2008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可以发现,2009年理财产品市场将会延续以下四个主要趋势。
1、 投资方向的多样化
结构类产品的投资渠道进一步拓宽,主要表现为行业配置多样化、热点分散化和区域多元化,此举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散风险和匹配支付条款,主要表现为挂钩台湾、韩国股票与港股和美股混合的产品增多,而挂钩商品价格的产品数量趋少等。面对国内经济增速下滑和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逐步蔓延,债券、票据将会成为普通类产品投资方向的新宠,信贷类产品的主导地位逐步动摇,期权和期货等高风险产品进入普通类产品的投资视野,艺术品和实物与期权结合可能成为2009年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主题的新亮点。
2、支付条款的复杂化
自进入2008年以来,结构类产品的支付条款趋于复杂,摒弃过去的单一支付条款,采用多种支付条款的混合,如按日计息和最差表现可转换型、平均绝对表现和平均表现混合型等,这种趋势将会在2009年得到进一步演化。为应对当前国内的降息预期,普通类产品设计了“随息而动”的支付条款,基本理念是产品的预期收益随央行贷款利率的不断调整而调整,结构化设计将会是2009年普通类产品设计的一大创举。
3、止损条款的大众化
“零收益”、“负收益”、“展期”和“巨额亏损”等“收益门事件”是2008年理财产品市场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所有这些问题的背后成因均是产品设计的风险敞口过大。博取高收益、规避高风险和多样化的投融资目的是设计银行理财产品的初衷,在规避高风险这一层面上,商业银行过去考虑甚少是导致风险敞口过大的主要原因。为应对此被动局面,且迎合国内投资者的风险厌恶态度,止损和保本机制将是2009年银行理财市场风险控制的主要设计方式。进一步,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普通投资者可购买保本保息型产品,而非保本型产品则适合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合格投资者。
4、浮动参数的系列化
浮动参数设置的初衷是规避特定参数深幅波动的风险,涉及范围包括参与率、利率、汇率和基准。具体而言,低参与率和区间参与率是浮动参与率的两个具体表现形式;浮动利率和浮动汇率的具体形式有单向浮动和双向浮动;通常的比较基准是100%,而未来产品的比较基准可能是105%或基于某一参数变化而变化的浮动值,这就是所谓的浮动基准。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不确定性因素越多,风险越大”,浮动参数的风险防控也是发行机构不得不考虑的一个现实问题。
链接:
基本概念介绍
期望收益:对于理财产品未来到期收益的各种情形,经过评价系统的多次模拟,最终输出结果的样本平均值。
注:根据统计推断理论,理财产品的实际到期收益应当落入此期望收益值的附近区域,而未必完全相等。
超额收益: 经由评价所得的理财产品期望收益与同期限、同币种存款利率之差。
99%VaR(风险值): 在99%概率水平下理财产品的最低期望收益;此值越大,风险越小。
〉〉接2009年2月11日出版 第2581期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运行分析分为四个方面,它们是:机构特点、期限特点、币种特点、资产特点。由于篇幅原因,上期仅刊登了前三个方面,“资产特点”在本期讲述完毕。
资产特点
理财产品中心按照理财产品挂钩的基础资产类型将其分为:股票类、商品类、利率类、汇率类、信用类及混合类六大类。资产类型的表现直接决定了理财产品的收益,是决定理财产品命运的关键因素。从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来看,信用类和利率类产品是目前的市场主流,二者占比达90%,股票类产品的占比为5%,然后是商品类占比2%,参见图12。
不同资产类型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币种构成并不相同,2212款信用类产品的委托币种均为人民币,对利率产品而言,人民币产品和外币产品平分秋色,而商品类和汇率类产品中外币产品数量多于人民币产品,股票类和混合类产品中人民币产品数量多于外币产品数量,参见图13。
图14展示了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银行理财产品资产分布的月度变化情况,可以看出,信用类和利率类产品一直占据绝对优势,前两个季度利率类产品一直多于信用类产品。自7月份以来,信用类产品则超越利率类产品,占据了霸主地位,而其他各类产品均在第1季度的发售量最大。进入10月份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伴随银行理财产品整体数量的下滑,股票类、商品类和汇率类等结构性产品更是迎来“寒冬”,发行数量明显萎缩,尤其是11月份商品类产品发行数量为0,12月份也仅有2款。
下面来分析不同资产类型的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从图15的收益风险分布图可以看出,首先,就超额收益率而言,信用类产品最低,利率类产品次之,商品类、汇率类和股票类产品较高,而混合类产品的超额收益最高,此外,利率产品和信用类产品的风险值(99%VaR)相对较高,并且99VaR%与期望收益率非常接近,说明这两类产品的风险较低,属于低风险低收益型投资产品,比较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与此相对,股票类、商品类和汇率类等结构类产品的风险值很小,并且99%VaR与期望收益率相差很大,说明该类产品在具有高收益的同时也有很高的风险,其中以股票类产品的风险最大,商品类次之,然后是汇率类,这几类产品为高收益高风险型投资产品,比较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混合类产品则是以上某几类资产相搭配的产品,其高收益可能来源于年初一些打新股产品的收益,同时风险也相对较高。总体而言,利率类和信用类产品属于类储蓄型理财产品,适合期望获得略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又能承受一定风险的投资者,而股票类、商品类、汇率类等结构性产品更适合以投资为目的,期望高收益又能承受高风险的投资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