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报客户版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建行 >> 建行报客户版

专栏

发布时间:2008-11-26

〉〉〉待到初冬烂漫时

〉〉〉E-SPORTS的春天还有多远

〉〉〉让人晕眩的金融危机

〉〉〉葱郁中的昨天

〉〉〉林嘉祥和人肉搜索

 

 

待到初冬烂漫时

小雅

北京的初冬Jane /

 

又是一年的冬天,从小就最畏惧的季节。想起学生时代顶着五六级大风骑40多分钟车上学的经历就让我对冬天无法产生好感。

真正开始欣赏冬天是大学后,不用再顶着狂风猛蹬自行车时。走在校园里发现光秃秃的树干上竟然结了那么多橙红橙红的柿子,在初雪的映衬下分外妖娆。在我的记忆里,那是幅美到极致的画面,将聂鲁达的诗体现得淋漓尽致——“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当枝叶尽落,严风吹起,北方这座古老的城市总会显现出沧桑的疲态,走在街道,走在胡同,走在高楼林立之间,灰色的街道,灰色的墙壁,不再有绿叶遮挡的高大树干,常青的松柏因干冽而变冷的绿,原来这一切才是这座城市本来的脉络,曾经讨厌的也因真实而变得可爱。

真实,现实中多么难得一见的事物状态,在季节的轮回中却被展露无遗。小时候喜欢掩饰,也喜欢被掩饰过的东西,因为再丑陋的经过掩饰都会变得光鲜,变得容易讨人喜。喜欢给原本已经很漂亮的娃娃再加上很多饰物,喜欢把写错的字用涂改液完全抹去,喜欢做个人见人爱的乖孩子,即便违背了自己的本意,所以觉得真实不是必要的,也是无所谓的。

也曾经因为掩饰而觉得很累,本来大家都以为的乖孩子因自我意识的觉醒而突然变得不乖的指责,本来觉得掩饰后不会被人发现的破绽被别人察觉,因为必须面对不都是美好的真实而产生的阵痛……成长的路上,学会真实或许都是艰难但却是必须的。

真实的做事未必人人都能做到,真实的做人也许更是难上加难。人有善奸,事有难易,一概用真实面对也不现实。可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真实的自己,真作假时假亦真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境界,更非我所能及。在明白掩饰并不能带来自己想要的结果之后,在真实与掩饰之间经过重重地反复、比较、权衡和选择之后,方能明白真实的重要。

对人、对事,不管选择何种方式,面对真实的自己也许才是永远不会出错的,即便错了,也不会后悔,因为那才是你真心的选择。

天气继续转冷,吸一口清冽的空气,抬眼看到的依然只有孤独而倔强矗立的杨树枝干,可是你静静地看着它们,便会发现自然界的魅力就在于无法掩饰。

 

 

 

E-SPORTS的春天还有多远

江浩

 

法国ESWC(电子竞技世界杯)总决赛比赛现场。Julien CassagneCFP

 

1162008WCG(世界电子竞技大赛)总决赛在德国科隆拉开帷幕,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高手齐聚一堂,为14个项目的冠军进行四天的“拼杀”。

官方对于电子竞技(E-SPORTS)的书面解释是以信息产品为运动器械的人与人之间的竞赛,这种竞赛是在体育规则的规范下进行。说的通俗一些,就是两名或多名选手在竞技类电子游戏中进行联机对战的竞赛。

在全球数以千万的电子竞技爱好者心中,SKWNVSkyMoonBoxer(以上均为选手在游戏中使用的ID)的地位如同篮球框下的科比和绿茵场上的卡卡一样,代表着所在领域的巅峰竞技水平。

2003,电子竞技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第99个体育项目,这个吉利的数字让中国的电子竞技职业选手有了正式的“身份”。次年初,第一只电子竞技国家队组建完成,18名选手代表中国征战国际赛场。

2005年,Sky(真名李晓峰)在新加坡一路过关斩将,让五星红旗第一次在世界顶级电子竞技赛场上冉冉升起,当晚,无数为中国电子竞技事业奋斗的人们彻夜未眠。

然而,短暂的激情过后,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对于国内大部分电子竞技选手而言,当时的训练室并不是高大明亮的体育场馆,而是一间间遍布坊间的网吧,狭小的空间、昏暗的灯光、嘈杂的声音,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每天都要训练10个小时以上,而最终换来的,仅仅是每月少得可怜的收入,如果不能很快在比赛中获得好名次,还随时面临着“下岗”的危险。

不久前,看到一篇关于中国电子竞技职业选手现状的文章,其中的一段话颇发人深省。“对于大部分渴望以电子竞技为生的年轻人来说,网吧能提供训练场地、基本的食宿和少量的零花钱,这对很多人来说已经足够了。因为很多选手的家里不支持他们,还从经济上制约。这些年轻人大多没有收入来源,有的甚至身无分文地从家里出来,也没有别的赚钱手段,就在网吧里泡着等机会”。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很多优秀的电竞选手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另谋出路,但还有不少人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在坎坷的道路上,他们依稀看到了远处的“曙光”。这两年,ESWCWSVGIEF,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赛事纷纷登陆中国,对电子竞技大环境的改善起到不少作用,然而,想要迎来真正的春天,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是否每一项体育运动在诞生之初都经历过如此的“阵痛期”,我不得而知,但我希望,这个时间不要持续太久。

 

 

 

让人晕眩的金融危机

辛乔利

2008年的全球经济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乱”。在这一年的年初,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上半年,作为现代经济基础的大宗商品出现了飞速上涨的局面,其中,石油和粮食价格暴涨尤为引人注目。之后,通货膨胀在全球迅速蔓延。20087月,美国政府决定对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家公司实施3000亿美元的紧急救助。之后,石油价格在直奔顶峰后,突然开始快速回落……

美国爆发全面的金融危机之后,一路贬值的美元却突然出现了短暂的升值,令人非常不可思议。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很难适应这种快速变化,整个全球经济似乎进入了混沌状态。金融危机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只有透过乱相寻找线索,追寻缘由,发现细节,才能找到答案。

此次危机的渊源,应该上溯到几年前网络泡沫的破灭。众所周知,市场经济运行具有周期性,有高潮就有低谷。适度的经济衰退,清除了经济体内积聚的毒素与垃圾,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经济要保持持续增长,需要有力的增长题材。政府强行人为地刺激经济复苏,最典型的标志是过分使用宏观经济政策再次制造泡沫,由此开始了金融市场上最大的赌注。国际上的流动性过剩与美国国内政策交相呼应,房地产泡沫和信用泡沫越吹越大。

在金融危机的演化过程中更具有杀伤力的泡沫是信用泡沫。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信用泡沫形成具有很多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互为因果,共同孕育了信用泡沫。美联储连续降息的货币政策,美国政府长期推行赤字财政的经济政策,企业、个人的债务扩张,金融机构滥用资本证券化,国外资金大量流入等都是信用膨胀不可忽视的因素。信用泡沫的产生固然与美联储在20012004年间连续11次降息有关,但资产证券化的普及可能是一个更为核心的因素。

在资产证券化普及以前,长期制约信用膨胀的市场因素是金融产品自身存在的市场风险。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信贷规模越大,意味着承受的经营风险越大。20世纪中叶,以风险期权定价模型为标志,引发了一场金融业的技术革命,这场革命的突出成就就是通过风险转移,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金融业的风险问题。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降低到了很低的水平,极大地刺激了金融机构扩大信贷业务的动机,金融领域的这场技术革命为信用膨胀扫清了市场障碍。20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克林顿时代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超长繁荣中,资本证券化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泛滥成为造成这次危机的主要诱因之一。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CDS(信用违约互换),本来是一种降低风险的工具,在这次危机中却成为摧毁整个金融体系的恶魔。

通货膨胀是金融危机的另一条线索。对于美国经济来说,通货膨胀始终是一个没有摆脱的魔魇。巨额的政府赤字和美元贬值,形成的是巨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2008年上半年,美国房地产泡沫开始加速破灭。在一些金融机构相继倒闭的同时,美国的股市以及各类证券化产品市场蒙受沉重打击,投资者在恐慌中将资金迅速转移,从股市和抵押贷款债券市场移至大宗商品,导致全球石油和粮食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一时间猛增。

大量资金涌入石油市场,最主要的动机就是避险,用指数化金融工具对冲掉因通货膨胀而缩水的风险。然而,投机与规避风险之间原本就存在着很模糊的界限,在大宗商品市场,衍生产品这样一类避险工具变为投机工具也就不足为奇。巨额资金在石油市场上翻云覆雨,结果是,进一步加剧了通货膨胀。伴随着油价的一路狂涨,2008年上半年出现了全球性的通货膨胀狂潮。

20087月,是顶峰,原油价格猛涨到147美元/桶,当时一些大牌金融机构预测年底会涨到200美元。8月以后,形势出现了戏剧性变化,原油价格由147美元/桶直线回落到11月的50多美元/桶,石油输出国组织每日减产150万桶的行动也未能止住油价的下滑。食品和其他大宗商平价格跟着回落,形成抑制通胀的压力。

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在检验我们以往的知识是否正确的同时,也增加了我们很多新的知识。

 

 

 

葱郁中的昨天

冰蓝

 

在香港生活快两年,各大景点中,赤柱是我喜欢的地方,坐在海边看夕阳西下,伴随川流不息的人群,要一杯啤酒或咖啡,一个下午好不惬意。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一篇博客,介绍一个叫做“赤柱军人坟场”的地方,位于赤柱黄麻角道一片斜坡上。据说香港本地人也并不熟悉。抵不住描写的优美与肃穆,在一个秋日的午后,我沿着赤柱大街徒步上行,经过人声鼎沸的市集,穿过浪漫恬静的海湾,20分钟左右,终于望见不远处傲然挺立的十字架,我知道,目的地到了。

与之前的热闹相比,这里只是树荫深处,鸟声啁啾。整个坟场不算大,与海只有一街之隔,马路的斜对面是一所教会贵族学校。游人不多,但所到之人无不轻声慢步。坟场入口处的设计清晰简洁,只是沿小坡之势修了两道乳白石台阶,上坡尽头为一烛台形纪念塔,塔面石碑上记载着这里的历史:自香港开埠以来这座坟场就存在,原为安葬在港去世的英国驻军及家属。二战后期及胜利后,赤柱军人坟场在关闭长达70年后,于1942年重开,以便安葬在香港逝世的战俘或在拘留营中死去的平民。“这里埋葬着37名海军、467名陆军、3名空军、23名商船队队员、98名被扣留的平民,和 41名其他平民及 22名身分不明的死难者。他门有 488名是英国人、20名加拿大人、5名印度人、157名香港人、11名盟军人远及10名完全无法辨明身分的死者。”塔端伫立着一只十字架,不见任何气壮山河的题词或刻意的装饰。几百名英烈,就这样宁静又不张扬地长眠在了异国他乡。

走进墓地,大小不一的墓碑被整齐地排列在草地上,每个墓碑间的距离大约只能勉强走过一个人,完整刻有名字、国籍以及年份的墓碑实在不多,有些甚至是几个人“共享”的碑文,某一次的轰炸,让他们只留下战士名册上的名字而再无任何其他痕迹了。有些碑前种了白色的小花,有些竟然组合成环型的位置,看上去该是有意如此的。我站在仿佛凝固了的空气中,俯身触摸到墓碑,想要感知那真实的一幕幕:

1941128,日寇进攻香港,驻守赤柱的一个加拿大兵团寡不敌众,全体牺牲,无一投降;同年圣诞日,赤柱渔村经历了保卫香港的最后一场战役,近2000名加拿大士兵与一小队英国驻军投入战斗,其中290名盟军官兵战殁,余者均成为日军战俘。在战俘营里度过了4年的非人生活。

我知道,大约也在那个年代,我的外公投笔从戎,加入到华东抗日队伍中,他们同在世界反法西斯的战场上。

环顾四周,有所记载的年龄最小的为21岁,如此花季的年龄,就如今天80后的我们。但为了和平,他们离开父母,将青春的鲜血洒在了异乡。很想知道他的灵魂是否得到安息。当我看着坟场一侧路的尽头有紫色的小花尽情绽放、雪白色的石子随意地躺在详解文书旁的地上时,我的感伤似乎得到一分释然,他们的灵魂就像那小花,不起眼,但充满生机,像那石子,虽小却纯洁无暇。

即将离去,再回头看。这座整洁而幽静的坟场,唯一的守坟人正在专心地修剪着花草,他看上去年纪不轻,面色平静,少了一份功名争夺的卑微,多了一点与世无争的淡然,对于我的瞻仰,他抱以会心地一笑。

写下文章前,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今天结束了,明天也即将结束,只有,昨天不会结束”。这些长眠的人们,都是昨天的故事。

 

 

 

林嘉祥和人肉搜索

蒲公英

 

1029晚,深圳一家酒店,一女孩热心指路遭一男子非礼。面对家长斥责时,男子当众叫嚣,态度嚣张。

事发后,该事件迅速在网上发酵,众多网友义愤填膺,对该男子进行人肉搜索。网友不仅搜索出他的籍贯、身份,还公布了他的办公电话甚至手机号码。

随即该男子身份得到证实,为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林嘉祥。各大媒体相继报道,交通部成立调查组对其调查,同时林被停职;

113,交通运输部党组决定免去林党内外职务;

如果在以前,没有视频、没有网络,这事也就占据报纸上社会新闻的一角,过段时间可能就不了了之,销声匿迹。可这次,短短几天,事情有了出人意料的进展。这让人充分见识了人肉搜索的力量。

人肉搜索是一种问答式搜索。每个遇到困难的人在网上提出问题,向五湖四海的网友发出求助,有这方面知识或者线索的人就主动会提供解答、分析。“人肉”并非喻指被搜索的人,而是喻指帮忙参与搜索的人“肉”志愿者们。

在信息社会,依靠手机、网络等,每个人都能是目击者、亲历者、记者、侦探……这场搜索中,没有组织者,没有管理者,但网友们快速有效的目标定位,高效率的身份验证,强有力的民主监督,使林嘉祥之流叹为观止。网络使公众话语权和知情权空前扩大的同时,也见证了一个成长中的市民社会是如何形成并逐渐发挥作用。

该澄清的澄清,该披露真相的披露真相,该给说法的给说法——这是一个逐渐走向开放透明的社会。任何人都需要监督,谁能违背汹涌的民意?

庆幸这个胜利时,却不得不重新审思,诸多网友提供的信息中,虽不乏真相披露、真知灼见,但也难免鱼龙混杂。这就需要披沙沥金、求“真”务“实”。

林嘉祥在网上被热炒后,与他一同在场的白衣女子也受到网友关注,并被揣测为林的情妇。有人公布了她的手机号码后,不少网友打电话“情妇你好”“你和林嘉祥什么关系啊”……想不到的是,这个号码持有人为深圳一名无辜男子。面对应接不暇的骚扰电话和短信,这位陈先生尝试报警、求助司法、向论坛索取IP地址等多种途径后,都无法解决尴尬的困境。

由此看来,网络上宣泄的一些极端民意,正延伸到现实生活中侵犯他人隐私,给他人带来不安全感和伤害;一些网友意气用事,无限放大事情的好与坏,最终掩盖事情的真相……如果借着网络上真假难辨的事实,社会良知一旦脱离了理性、包容的缰绳,其危险正如伏尔泰所说,“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满面红光地走向罪恶”。

是惩恶扬善还是危及无辜,这个命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肉搜索使用者。人的解放和生产力的解放是现代性社会的标志,对人的基本尊重和对文明社会公正的期待,正在考验使用者的自身道德底线,更是向政府提出了法治对社会行为规范的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