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救市,危险与机遇的考验
■ 本报记者 张小雅
在刚刚闭幕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目前央行确实正与美联储进行谈判,并可能考虑以向美国注入流动性的方式帮助其“救市”,用增加流动性的方式来恢复市场参与者的信心。
9月份,中美两国领导人已互通电话就当前全球经济局面交换意见,联大会议时,温家宝总理也表示中国将和世界各国加强合作,应对当前的挑战。种种这些活动中可以看出,中国对于美国此次“救市”的响应,以及协助其“救市”的积极态度。但也有相关人士担心美国财政赤字会因救市举措不断扩大,如再滥印钞票,将导致通胀及货币贬值,并对中国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带来巨大损失。更糟的是,如果救市失败,全球及中国经济将恶化。
“如果美国救市计划能够稳定投资者的信心,那么这将是最好的结果。”不过,花旗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却对这样的假设持悲观态度。他表示,短期之内,在美国市场没有确认底部之前,投资者很难大幅度把资金投到美元资产上,新投资的美元资金离开美国市场的可能性还很大。
“而中国等新兴市场将成为这次救市的几千亿美元资金的短期流向之一,大量美元的流入有可能使中国‘流动性过剩’问题进一步恶化,加大中国未来的通胀压力。此外,由于大量发行美元将导致美元资产贬值,这对于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极为不利,真正的损失将在中国方面。”沈明高表示。
沈明高的观点引起了宏源证券研究所所长程文卫的强烈共鸣。程文卫表示,由于“流动性过剩”加剧,会导致大宗商品、生产资料价格再次上涨,这将再度压缩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中国出口放缓。
事实上,复杂的外部经济已经使各家机构下调了未来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国家信息中心9月底的预测表示,今年四季度中国GDP增幅可能跌至9%以下。
“中国经济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这次经济调整正好和外部的经济放缓重合,美国经济复苏需要很长时间,刺激内需也需要很长时间。”沈明高表示,中国经济要想将美国经济放缓所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唯有靠内需推动。
而光大集团董事长、银监会前副主席唐双宁在公开场合表示,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金融机构如果看得准,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反向操作,出手收购境外金融企业,借机进入美国华尔街。
唐双宁指出,对手的失败就是自己的机遇,本次金融危机能够促使美国金融机构收敛,中国金融机构的话语权将有所加强。他认为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参与度不高,此前中国经济形势也较好,因此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并不大。
此前,中投公司曾两次尝试购买美国金融机构的股权,但出现巨额浮亏。面对中国是否会在美国的金融动荡中撤资的质疑,中投公司总经理高西庆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当前状况下,中国不可能撤出在美国的投资,这样做不仅会损害到美国,而且也会损害到中国的利益。